思辨能力是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创新教学的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脱颖而出。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颖的阅读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文本,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并深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借助群文阅读的力量,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显著提高。本文将分享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让他们的智慧之花得以绽放。
一、合理设计议题,精准定位文本
实施群文阅读的关键在于解决两个问题:议题设计与文本选择。精心设计的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为后续的深度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设计议题,再围绕议题精选一组适合的文章,通过辨识、筛选、分析与整合,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包含四篇课文,其中三篇为精读,一篇为略读。这些课文以“疑问”为核心,从多个视角强调了怀疑与思考的价值。基于此,教师可以以“培养质疑精神”为主题,整合教材中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课文,并结合课外阅读《鸟窝里的树》形成一个文本组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鼓励他们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思考作者表达的深层内涵。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巧设有效问题,促进思维发散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深入探索文本内容,鼓励他们勇于质疑,积极开拓思维,使他们的思辨能力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一,基于群文议题。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需贯通整个群文阅读过程,并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相关的次要问题,确保问题的开放性。二,聚焦异同比较。由于涉及多篇文本,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文本之间的异同来设计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三,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图表、表格和阅读清单等视觉工具展示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群文阅读中实现质的飞跃。
例如,在以“花鸟皆因情”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精选了《珍珠鸟》《落花生》《白鹭》和《桂花雨》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均是通过不同的元素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核心问题:“作者是如何通过特定元素来表达特定情感的?”这一问题成为课堂讨论的主线,并衍生出多个子问题。在学生掌握四篇文章的主旨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尽管这四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但它们在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请大家思考:它们在表达方式上的区别是什么?哪一篇文章最触动你的心?为什么?”这些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提到《落花生》使他认识到奉献的价值,认为社会需要更多这样低调却重要的角色;有的学生则表示《珍珠鸟》启发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这样的讨论不仅能让学生从不同视角阐述观点,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借助求同比异,强化比较思维
群文阅读是以特定议题为核心开展的组文阅读活动,这些文本既存在相似之处,又各自独立,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维度,促使他们进行多角度思考。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维度比对文本内容,其思辨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基于此,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将组文内容、体裁、写作手法、目标对象、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等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加强他们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教师可以围绕“送别诗中的独特情感”这一议题,整合《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三首送别诗,采用“初读感知——细读梳理——深读感悟”的步骤,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这几首诗进行剖析,并使用阅读单记录和分析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从送别对象、送别地点、表达方式、核心意象及情感等维度对比分析这四首诗的异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了解到,尽管这几首诗都是送别诗,且均通过特定意象传递情感,但它们在具体的送别细节和核心意象上各有特色。更重要的是,每首诗所蕴含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有的侧重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则强调对友人的劝勉与自我激励。
这种多维度的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送别诗创作技巧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情感洞察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增进综合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思维导图融合了文字与图像,能够帮助学生以更高效的方式梳理和整合信息,提高群文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它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共同点入手设计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群文阅读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核心内容,梳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在教学“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整合教材中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以及拓展阅读材料《草原上的盛会》和《火把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气泡图来整理和分析这些文本的信息。气泡图的中心是文章标题,周围的泡泡包含关键词,如风俗名称、来历、特点、场景描述、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个人心得体会等。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结合文本内容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这种直观且清晰的视觉工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对传统文化有更直观和清晰的理解,并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更多的民俗特色,感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从语言风格、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等角度指导学生梳理文本,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通过群文阅读活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以增强,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王慧(济南市纬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