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这一论述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凸显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课程思政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实践难点与解决对策应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深思。
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并充分确立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这要求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既要兼顾研究生教育的高层次性、专业性等特点,还要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与方法路径,实现二者的内在联系与深度契合,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创新现有的融合路径。但是,高校现在的研究生培养理念与模式,尚未对接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导向性、专业性、融合性、创新性特点,并未形成区别于本科的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在于任课教师需具备高水平的思政素养。专业教师通常具有良好师德师风、较高学历水平和较好教学科研能力。然而部分专业教师接受过长期的西方专业理论教育,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较为深刻。部分教师存在自身政治理论素养不足、价值观念模糊,自我提升较慢、言行难以合一等问题,直接影响研究生思政教育效果。此外,在科研教学压力显著的高校,自身思政素养的提升自然被教师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课程思政的直接效果并不突出。
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时代性知识融汇、专业性理论深化、跨学科知识构架、自主性学研模式、职业性实习实践等特征,这些特征要求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法持续创新。同时,由于实习环境及指导老师的思政素养学校无法全面掌握,有时会起到负面激励的作用。总之,课程思政的系统化建设中一项是费时耗力的工作,在实践中的达成难度较大。
高校在思政教育评价方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不够全面;评价指标不够科学,难以训练学生的多维素养与能力;评价指标模糊不具体,无法全面客观反映课程思政实际效e+UNGaP/2z8ufKBl3Of96A==果;评价维度单一,偏重课程考核,忽略科研与实践过程的思政效果考评;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程思政策略。评价反馈修正机制不健全,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程思政策略。
由于人的认知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所以课程思政在塑造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具有局限性,当学生接受的教育与本人在现实环境中的体验不一致时,就会破坏这种连贯性和一致性,进而引发学生的困惑和矛盾,无法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甚至质疑课堂上老师传授的价值理念。可见,生活和学习环境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积极的环境因素能够成为课程思政的隐性支持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鉴于上述分析,改善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思想建设的直接关系到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方向,决定他们的政治素养、价值取向与能力构成,能够有效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因而需要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增强工作实效性。
思政教育是研究生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动力,同样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因而必须确立思政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中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构建“目标—路径—环境—管理”“四位一体”协同模式,有效推进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提升实效,实现育人目标。
一是加强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以学校和各专业教指委为培训主体,结合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定期为专业课教师提供系统的课程思政培训。二是建立课程思政奖励机制。设立课程思政成果奖、优秀课程思政奖等奖项,表彰在课程思政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将课程思政教育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体系,激发教师主动思考与投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强化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学校、学生、思政专家与行业专家对课程思政组织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结果、问题与建议。
一是目标融合,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至硕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与专业特色、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思政素养、多维能力、执业水平。二是素材融合,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具体而言,要加强教材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与案例“两库”建设、开发专业微课与在线课程,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三是体系融合,优化教学内容供给。通过将中国话语体系与专业知识融合,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促使学生探索中国发展最优路径的重要路径。四是方法融合,实现育人路径创新。将思政教育方法与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与感染力,具体方法包括设置规范化案例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课程研讨教学模式等多种方式。
一是提高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综合评价教学备件的思政融入程度、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前沿性、教学方法的适合度与有效性、教学效果的达成度与满意度。二是要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同行评价的多主体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成为当前理论界的共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采取专家评价方式,即由学校聘请专门的思政教育专家进行评价,并为教师们提供专业性帮助,以弥补硕士研究生教师缺少系统教育学与思政专门教育的不足。三是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改进。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其了解自身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表现和不足。同时,还应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政策支撑,构建校内育人环境。高校应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开展改革发展伟大成就的展示活动、红色教育的实践活动、爱国主义的主题教育与校园精品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此外,应强化与课程思政相适应的激励政策,包括财力支撑、教学管理、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政策,确保课程思政能够规范化实施、教师有热情投入、育人有显著实效。其次,开展高质量产学合作,构建社会育人环境。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实践、调研、研学基地,并制定定期评估机制,对于与思政教育理论相悖的机构场所,应及时停止一切合作活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综上所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育内容、方式、环境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加强和创新。通过不断深化理论教育、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环境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优秀思想品德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财经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3年吉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新时代税务专硕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