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和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均偏低,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阶梯式递减的特征。(2)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增长态势,但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梯度差异特征,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3)地区联动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呈现出北京高值孤岛型发展态势;长三角地区呈现出沿海—内陆联动发展态势;泛珠三角地区呈现出沿海省份联动发展态势。(4)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分布,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趋势由集聚变为扩散,在东南方向上的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较好。研究建议:推动产业链分化重构,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打造全要素产业生态圈;结合国家整体发展规划,靶向制定发展策略。
关键词:体医融合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标准差椭圆;时空演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24)05-0078-11
Measurement of the Coupling Level of China′s Physio-medical Integration Industry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nalysis
LI Hao1, WANG Yawei2, LIN Qinqin1,2
1.School of P.E.,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Hebei, China; 2. School of 5a1326a11a00f70bd5b729027718cc984a5657ba36d911892e9edfbd61b1e75bHumanities and Law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Hebei, 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couple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industry with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s and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oid models were employed. The period under consideration is from 2017 to 2021, and the study covers 30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upled development level involves examining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overall level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China′s sports and medicine industry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both relatively low, concurrently exhibiting a stepwise decreasing pattern from the eastern to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2)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level between China′s sports and medicine industry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n an increasing trend, but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level remains low. There is a gradient difference in the couple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level among different provinces, forming a spatial pattern of higher levels in the eastern region,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n the western region. (3) In terms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end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demonstrates a high-value isolated development pattern in Beijing municipalit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hows a dual pattern of coastal and inl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exhibits a trend of coast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4) The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oid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China′s sports and medicine industry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northeast-southwest distribution. The center evolves from the northwest to the southeast,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rend changes from aggregation to diffusion. A relatively better trend of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observed in the southeast direc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we proactively advance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enhance regional interconnectedness; harness locational resource advantages to cultivate a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ecosystem; alig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ith the overarching framework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aim to formulate targete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physio-medical integration industry;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推动生产函数变革调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塑造新的竞争优势[1]。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2]。产业融合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3]。其中,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大健康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典型,已经成为21世纪驱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积极促进健康与运动休闲等体育内容实现融合,培育体育医疗康复和健康文化产业;根据“纲要”规划我国健康产业规模至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因此,作为健康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引擎和增长极的体医融合产业备受关注。体医融合产业是重组体育和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不同生产要素,以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促进全面健康的运动指导服务及以生产相关商品为主的企业集团或经济活动的集合[4]。作为健康类复合型产业,体医融合产业能够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服务全民健康,并推动主动健康赋能产业发展,同时在提供多元化健康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多维助力[5-6]。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加持以及服务业消费刺激也将为体医融合产业发展提供充沛的原动力与更加可观的市场前景[7-8]。因此,探索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演进状况,并进行量化分析,对推动大健康产业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进而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医融合”源于美国运动医学会“运动是良医”学术理念的提出。国外早期研究关注运动干预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9-10]。随着运动处方纳入临床实践,运动有效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在医疗健康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同,体医融合产业发展迅猛。其中,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类服务产业[11]以及结合现代技术的运动分析、医疗保健检测设备及其制造应用研究发展尤为迅速[12-13]。研究显示,美、英等国家对于健康产业领域的投资持续提高,健康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其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4]。国内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探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体育与医疗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15]、产业协作创新动力机制[16]和相关服务供给的提质策略等问题[17-18]。研究认为,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借助国家宏观经济体制优势,能够推进体医融合相适应的健康类产业进行规模化发展,进而实现产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经济最优效率。另有研究利用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19]、耦合协调度模型[20-22]、联立方程模型[23]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及产业融合集群(如,旅游业、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城市群产业集群等)进行了协同效应测度,结果发现,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各区域间的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城市群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较好等。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体医融合产业、健康产业以及相关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关系进行了前沿性探索,相关逻辑分析以及基本概念和重要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鲜有学者直接关注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尤其是鲜少从量化视角对两系统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自治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借助标准差椭圆差模型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推动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协同演进,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1.1.1 熵值法
首先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运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7个步骤:
当Xij为正向指标时:Xij=Xij-minXijmaxXij-minXij(1)
当Xij为负向指标时:Xij=maxXij-XijmaxXij-minXij(2)
计算各个指标比重:Pij=Xij∑ni=1xij(3)
计算每个指标的熵值:Ej=-1lnn∑ni=1pijlnpij(4)
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dj=1-Ej(5)
Wj=dj∑mj=1dj(6)
式中,Xij是第j个指标在第i个省份的数值,n为样本数量,m为指标个数,Wj为熵权。
计算各评价系统综合得分:U=∑mj=1wjxij(7)
式中,U代表体医融合产业或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Wj为指标权重,Xij为标准化后的数值。U值越大,说明该系统的发展层次越高;反之,则发展层次越低。
1.1.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用于测量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反映测算系统之间存在的依赖或制约程度[24]。计算公式如下:
C=2 U1×U2U1+U2(8)
式中,C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U1和U2分别为体医融合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和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C的取值范围为[0~1],C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系统相互影响、互利共生的效果越强;反之,效果越弱。按照耦合度的分类方法[25],将耦合度划分为无耦合、低耦合、颉颃阶段、磨合阶段、高度耦合和完全耦合6个等级。
耦合协调度用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者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T=α×U1+β×U2 (9)
D= C+T(10)
式中,T表示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指数;α和β值分别表示两个系统的重要程度,本研究检测目标为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情况,所以两个系统同等重要,因此赋值α=β=0.5;D表示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为[0~1],D值越大,说明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越高。按照耦合协调度的层次划分标准,将耦合协调度分为10个等级[24],具体如表1所示。
1.1.3 标准差椭圆模型
标准差椭圆模型基于研究对象的空间区位和空间结构,从全局和空间的角度定量解释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中心性、展布性、方向性及空间形态等特征。椭圆空间分布范围表示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主体区域,其中,中心表示地理要素在二维空间上分布的相对位置;方位角反映其分布的主趋势方向(即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椭圆长轴的角度);长轴表示地理要素在主趋势方向上的离散程度[27]。SDE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Xw=∑ni=1wixi∑ni=1wi;Yw=∑ni=1wiyi∑ni=1wi(11)
tanθ=∑ni=1xi-x)2-∑ni=1yi-y)2+ ∑ni=1xi-x)2-∑ni=1yi-y)2+∑ni=1xi-x)2-∑ni=1yi-y)222∑ni=1∑ni=1xi-x)∑ni=1yi-y)(12)
σx= ∑nk=0xi-xcosθ-yi-ysinθ2n(13)
σy= ∑nk=0xi-xsinθ-yi-ycosθ2n(14)
式中,(xi,yi)为研究对象的空间区位;wi为权重;(Xw,Yw)为加权平均中心;θ为椭圆方位角,表示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椭圆长轴所形成的夹角;σx、σy分别表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1.2 指标体系构建
体医融合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前,国家并未基于国民经济行业类目,就体医融合产业做出明确且细致的分类汇总。国家统计局依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为基础,制定发布了《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其中涵盖了体育产业、医疗产业以及两类产业共同涉及的行业部门。因此,本研究依据《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内容并结合陆晓雨[4]等的研究内容,将健康产业统计分类范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事务、健康环境管理与科研技术服务,健康人才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促进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健康用品、器材与智能设备制造,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8个健康产业大类作为体医融合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同时依据其所涵盖的38个中类产业性质以及71个小类产业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选定体医融合产业二级指标共有20个(见表2)。
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竣工面积0.056m2+注:二级指标所涉及具体内容参考《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部门分类及解释。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主要参考吴刚[28]、苗峻玮等[29]学者的研究成果,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经济6个维度进行搭建。最终选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城乡协调、经济增长协调等11个一级指标,并根据30个省份所选指标数据的准确性与可获得性,筛选出政府科技支出/财政支出总额、R&D人员全时当量、人均年专利授权数等共计24个二级指标(见表3)。
1.3 数据来源
由于数据统计的滞后性,体医融合产业相关指标数据更新至2021年,同时由于西藏自治区的数据缺失较多,故将其从样本中剔除。最终,本研究选取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同时,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将30个省份分为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西部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旅游统计年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以及部分省份地级市统计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熵值法对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全国及各省份的数据进行均值处理。
2.1.1 我国体医融合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均值仅为0.155,且存在明显的省域差异及两极分化情况。第一,从省域分布情况来看,体医融合产业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前6位的分别为广东(0.376)、山东(0.328)、江苏(0.300)、北京(0.272)、浙江(0.247)和上海(0.181),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且这些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体医融合产业发展水平尾部省份包括新疆(0.091)、宁夏(0.096)和青海(0.078),这些省份均处于西部地区;同时,广东(0.376)与青海(0.078)综合发展水平极差值达到0.298,表明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省域差异及两极分化式的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第二,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发展水平呈现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仅有部分省份的体医融合发展较为可观,但与东部前列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与地区医疗卫生产业、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原有发展基础密切相关[30]。(1)全国医疗资源数据显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全国百强和三级医院数量以及人均医疗卫生床位等医疗物力资源均明显高于宁夏、青海、贵州等西部省份[31]。究其原因,东部省份借助地理位置和城市群集聚发展优势,促使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人才保有量明显领先于其他省份,为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聚集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化特点表现为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一方面,其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32]。处于东部地区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依靠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优势成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地,虹吸所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其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与我国体育相关产业的原有发展基础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体医融合科学技术服务、健康人才教育培训、信息智能化健康用品设备制造等产业的区域化发展特点与体育产业和医疗产业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同时,我国高等医学、体育学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其各类重点学科数量以及高水平人才比例远高于中西部地区[33]。
2.1.2 我国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均值仅为0.126。第一,从省域分布情况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前6位的分别为北京(0.292)、广东(0.222)、上海(0.212)、江苏(0.199)、浙江(0.184)和天津(0.145),领先于其他省份地区,且这些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尾部省份包括黑龙江(0.086)、甘肃(0.085)、山西(0.082)、青海(0.078)和宁夏(0.076),这些省份处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同时,北京(0.292)与宁夏(0.076)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极差值达到0.216,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省域差异及两极分化式的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第二,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化不均衡发展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递减特征。
(1)北京和上海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两个超大城市,分属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天津等处于东部沿海,在经济基础、科研投入、高教资源、人才吸引力及对外贸易开放等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加之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及城镇化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区域共建共享水平稳步增长,促使东部省份在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层面大幅领先于其他省份。(2)青海、宁夏、甘肃等西部省份在过去由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加之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效能待优化问题依然突出,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也致使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东部省份存在较大差距[34]。例如,处于中部地区的山西为我国煤炭资源大省,长期依靠能源外输拉动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进程[35];自2003年我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至今,东北三省经济复苏势头强劲[36],逐渐形成了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大连经济带,但其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呈现减弱趋势,其中中心城市哈尔滨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最为薄弱[37],因此东北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特征。
2.2 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化分析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2017—2021年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进一步计算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见图1)。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7—2021年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0.319上升至0.411,整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耦合协调水平由轻度失调提升至濒临失调水平。虽然,我国多数省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均在0.8以上,说明两者之间相关联系、相关依赖的程度较高;但是我国多数省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普遍偏低,说明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较低、协同配合作用较弱。从省域范围来看,广东和北京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535和0.529,达到勉强协调水平;江苏、山东、浙江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492、0.462和0.460,属于濒临失调水平。
借助ArcGIS软件进一步绘制出2017、2019和2021年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图(见图2)。
(1)从省域分布情况来看,2017年,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水平为中度失调的省份有13个、轻度失调的省份有13个、濒临失调的省份有4个;2021年,耦合等级转变为中度失调的省份有0个、轻度失调的省份有16个、濒临失调的省份有9个、勉强协调的省份有4个、初级协调的省份有1个。由此可见,多数省份的耦合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跃迁现象,但处于濒临和轻度失调水平的省份占比仍然超过80,表明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普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互促进作用不显著,甚至存在相互制约等问题。
(2)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分布主要呈现橄榄型特征,即“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形成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并且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而言,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高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处于濒临失调水平;中部地区属于第二梯队,为濒临或轻度失调水平;西部地区多为失调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分化程度比较严重,易陷入“马太效应”。究其原因,第一,东部高值省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进程中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大健康产业增速扩容发展,政策支持与目标路径的组合式策略促使其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水平不断向利好方向演进。第二,西部省份则更加着重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衍生出科学高效的生态生产力是地区人文、经济、生态发展的主要目标[35]。但是,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云南和贵州两省以及新疆和青海两省区表现出人力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衡等特点,致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体育和医疗基础设施及科教资源积累薄弱,进而成为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演进的“凹陷”区。虽然,为了缩小地区间差异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等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显著促进各地经济水平的提升,但由于政策导向与资源禀赋非均衡发展的影响[25],我国三大区域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水平仍不尽相同且存在差异显著。
此外,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高值省份主要聚集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呈现出以三大区域为基点向沿海和内陆辐射发展的联动态势,且以长三角地区的外向辐射联动最为显著。第一,京津冀地区中的北京存在经济发展虹吸和政策资源倾向现象,呈现出北京高值孤岛型发展态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北京市的医疗设备生产、康复辅具制造、保健品生产、健身用品与器材制造等相关制造企业的数量仍远超天津和河北。第二,长三角地区与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呈现双向联动发展态势。首先,经济高质量发展层面。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及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提升进程等也要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39]。其次,体医融合层面。一方面,江苏、浙江、上海等省份的融合型产业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产业链上游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中下游服务型行业,而加工制造业则逐渐向内陆转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长三角地区联合与其相邻的内陆省份逐步打造出一条完整的体医融合型产业链,覆盖制造加工、高技术研发以及内销和外贸出口等多个行业。第三,泛珠三角区域则呈现出广东与福建、海南等邻近沿海省份的联动发展态势。其中,福建在原有体育相关用品制造加工产业基础上,积极探索健康用品、器材与智能设备制造等体医融合类相关用品产业发展路径,同时随着技术、人才、政策多方助力以及国内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的相关用品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福建省体医融合相关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并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40];海南则主要依托生态环境优势以及广东、福建等周边地区所拥有的技术研发、体医融合服务型人才资源及相关用品制造加工资源优势等,重点开发了运动康复、疗养、健身休闲等服务型体医融合产业,为海南服务业扩容以及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提供了充沛动力。
2.3 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分析
通过标准椭圆半径分析了2017—2021年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见图3和图4)。
(1)椭圆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向东移动7.32 km,向南移动31.66 km),并呈现出南向持续转移和东西两向往复转移的趋势。第一,从空间分布来看,标准差椭圆旋转角范围为50.72 °~64.15 °,耦合发展空间分布格局为东北—西南走向;椭圆面积经历“缩小—增加—缩小—增加”过程,从3 782 874.16 km2增加到3 802 785.79 km2,表明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水平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第二,从分布形状来看,椭圆长轴始终大于短轴,表明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空间分布具有方向性特征。同时,椭圆长轴逐渐缩短,表明耦合协调水平在南—北方向上呈现收缩趋势;短轴整体呈现“波浪型”增加趋势且波动较为频繁,表明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向心力降低,且在东—西方向上的稳定性不足,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2)从重心移动轨迹和标准差椭圆分布特征来看,不同时期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个省份对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水平的推动作用均较为明显,其中东部省份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究其原因,“十三五”期间,国家先后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文件有效地推动了医疗卫生、健康促进等相关产业发展。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第一,东部地区。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依托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率先响应国家提质提效的经济发展建议,加快构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政策,加之地区体医融合产业的基础优势,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与体医融合产业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再如,海南也发布了《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促使以康复、疗养、气候治疗、特殊疗法、健身休闲等为重点的康养服务业借助地区经济贸易发展优势实现了高速发展。第二,中部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颁布,不断指引中部各省份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发展,为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为体医融合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例如,2019年河南首个“大健康”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该博览会旨在围绕国家建设“健康中国”的方针,立足中国健康行业,积极引导先进集群型健康产业落地发展,推动地区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进;湖北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引导和促进医疗器械、健康服务和文旅康养等体医融合类产业集聚发展,并计划形成万亿级健康产业集群助推地区经济发展快速转型。第三,西部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助力西部地区进行产业创新转型,推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其中,四川依托省内的优质高教资源和医疗资源等打造了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高度集中的医疗卫生服务、创新健康服务、科研技术等资源优势有效推动了体医融合产业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本研究在构建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标准差椭圆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演进态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和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广东、北京、山东、江苏等)遥遥领先,西部地区(新疆、宁夏、青海等)相对滞后,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梯度差异和两极分化态势。
(2)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上呈现持续增长的时序演化态势,但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东部地区(广东、江苏、山东、北京等)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好互动,但与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
(3)东部地区体医融合产业分化转移及产业链布局进程各异,导致地区联动发展态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京津冀地区呈现出北京高值孤岛型发展态势;长三角地区与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呈现出沿海—内陆联动发展态势;泛珠三角地区则呈现出广东与福建、海南等沿海省份的联动发展态势。
(4)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明显。总体上,我国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分布,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趋势由集聚变为扩散,在东南方向上的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较好。
3.2 建 议
3.2.1 推动产业链分化重构,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东部省份应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分化打造区域联动型体医融合产业链。产业升级层面。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省份要借助地区体医融合产业基础和经济文化科技优势,不断增强产业链中上游的技术支撑、提升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强化专业性人才培养等,有效推动产业链分化重构,进一步促进地区体医融合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转移层面。东部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应积极支持相邻或内陆省份进行技术及产业设施基础层面的建设工作,并顺利完成硬件制造和终端制造等二类产业的阶段性外向转移,进而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以体医融合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带。最终,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产业链衔接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
3.2.2 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打造全要素产业生态圈
中西部省份,如山西、湖南、江西、陕西、重庆等具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及高水平健康科研和人才教育资源的省份,应在承接东部高值区域体医融合专业转移的同时,积极效仿“华西”“光谷”经验,合理布局建设打造全要素产业生态圈,共建产业和谐生态。同时,也可以通过打造大型示范性健康产业园区、开展体医融合产业博览等方式,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各方面的协同作战,为助力体医融合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力量。此外,在提升地区体医融合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同时,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地区科技、创新、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多层面共同发展,促进区域体医融合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演进。
3.2.3 结合国家整体发展规划,靶向制定发展策略
针对具有明显区域发展特点的省份,如新疆、青海、宁夏、云南、广西、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等,需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整体规划以及新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发展战略,针对性制定覆盖科教、财政、税收、产业扶持引导、资源管控等方面的整合推进策略。一方面,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东北全面振兴等的总体发展规划上,合理引导新疆、青海、宁夏面向中亚、东盟等国家,引导黑龙江、吉林、辽宁面向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国家发展体医融合产业;另一方面,在“以高质量发展推动西南地区加速崛起”以及“西四角”战略方向上,扶持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份依托生物多样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业、医疗康复药物和康养用品制造类产业。此外,结合各地区人文和生态环境特点着重推广智能化、绿色生态化产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合理解决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共行问题以及人力资源分布非均衡性问题,进而以生态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共同驱动体医融合产业实现附加值提升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耀彬,聂长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新内涵与新路径[J].经济学家,2023(7):15-24.
[2] 李柏洲,王雪,苏屹,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间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1,29(8):136-147.
[3] 戴魁早,杨开开,黄姿.两业融合、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J].当代经济科学,2023,45(3):29-43.
[4] 陆晓雨,郭建军,张岩.我国体医融合产业发展前景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2):223-231.
[5] 杨京钟,于洪军,仇军,等.体医融合发展:财税激励模式与中国现实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10):13-19.
[6] 冯振伟,王先亮.基于共生理论的体育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共生路径构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5):1-7.
[7] 杨京钟,仇军,冯晓露,等.体医融合协同创新:内在逻辑、发展战略与优化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11):22-29.
[8] 杨江,宋淑华.体医融合高质量发展机遇、困境与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3(6):54-60.
[9] MAGNUS K,MATROOS A,STRACKEE 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lking,cycling,or gardening,with or without seasonal interruption, and acute coronary ev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79,7(6):689-699.
[10] GLEISS A, KPHIHAGEN M,POUSTTCHI K.An apple a day–how the platform economy impacts value creation in the healthcare market[J].Electronic Markets,2021(31):849-876.
[11] PARK S,JANG D,KIM D K,et al.Key attributes and clusters of the korean exercise healthcare industry viewed through big data: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COVID-19 pandemic[J].Healthcare (Basel),2023,11(15):2133.
[12] LONCAR-TURUKALO T,ZDRAVEVSKI E,MACHADO DA SILVA J,et al.Literature on wearable health technology:a scope review of research trends, advances, and barriers[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9,21(9):e14017.
[13] ERGENECI M,GOKCESU K,ERTAN E, et al.An embedded,eight channel,noise canceling,wireless,wearable sEMG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with adaptive muscle contraction dete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Circuits and Systems,2018,21(8):1-12.
[14] 李欢,张城彬.国际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3):9-13.
[15] 董宏,戴俊,殷鹏.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体医融合服务供给模式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9):15-21.
[16] 李璟圆.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体育与医疗融合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9):8-14.
[17] 高千里,商勇,李承伟,等.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供给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6):19-24.
[18] 李彦龙,常凤,陈德明,等.我国体育与卫生融合协同治理的多重逻辑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3,39(1):30-36.
[19] 任波.省域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基于31个省市数据的实证[J].山东体育科技,2023,45(3):1-9.
[20] 乔小明,唐婷婷.中国城市群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及趋势预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3):59-71.
[21] 耿松涛,王冉.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评价及时空演化[J].统计与决策,2023,39(1):120-125.
[22] 柴王军,刘龙飞.我国体医融合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5):20-31.
[23] 章润兰,刘明慧.产业协同集聚、产业耦合协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22(6):13-22.
[24] 王玉珍,张启明,邵玉辉.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的态势测度及影响因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38(5):43-53.
[25] 李艳丽,李雨桐,杨斯琦.我国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耦合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灰色关联分析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3,39(3):42-52.
[26] 郭向阳,穆学青,明庆忠,等.旅游地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时空分异特征——以云南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425-1444.
[27] 赵璐,赵作权.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8):979-986.
[28] 吴刚,魏修建,解芳.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问题,2022(4):108-115.
[29] 苗峻玮,冯华.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度[J].经济问题,2020(11):111-118.
[30] 刘晴,王世强,罗亮,等.产业链整合视角下我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服务产业化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1):87-93.
[31] 王淑玲,刘梁,郅元媛,等.人口需求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之省级差异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1,34(8):22-28.
[32] 钟华梅,王兆红.我国区域体育产业竞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0(1):29-33,39.
[33] 蔡少芳,申思思,张妮莉,等.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资源分布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5,36(12):68-71.
[34] 任保平.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政策转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81-90,193.
[35] 王利军,陈梦冬.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3,39(6):87-91.
[36] 高柏.建设经济特区振兴东北:以共同富裕应对五大挑战[J].文化纵横,2021(6):22-31,158.
[37] 李东芮,王梓豪,刘玲娜,等.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5):59-64.
[38] 廖洪泉,李朝远.生态生产力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J].生态经济,2014,30(9):91-95,99.
[39] 宋华,杨雨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36(1):120-134.
[40]郭恩恺,王兆红,李静,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9):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