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域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策略研究 \t

2024-10-20 00:00:00陈莉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8期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阵地作用,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文章围绕“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这一主题,阐述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范围和社会意义,以公共图书馆独特的馆藏、空间等资源为依托,分析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需求与供给因素,以及目前服务的局限性,从文化赋能、文化需求、文化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文化传承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策略。

[关键词]文化传承;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

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图书馆作为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传统文化典籍完备的天然优势,将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结合起来,做文化传承的引导者和承担者[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都作出了相关规定,肯定了图书馆志愿服务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志愿工作的融合发展。然而,当前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方式相对较为简单、内容较为单一,阅读推广服务内容仍有不足,由此延伸的志愿服务内容更为浅显。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文化传承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优化策略。

一、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范围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本宗旨,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3]。因此,从文章研究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承的基本内容可以理解为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阅读相关服务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标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规范》中对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定义为: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开展或参与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行为[4]。从广义上来说,文章认为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范围包括公共图书馆馆员志愿者、招募的志愿者组织开展或参与的与文化传承相关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

二、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5]。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6]。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是公共图书馆传承文化的重要遵循,“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是公共图书馆的初心使命,公共图书馆被赋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公共图书馆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既履行了公共文化单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也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2024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7]。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新征程中,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根脉,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三、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需求分析与供给实践

(一)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需求

1.对接不同类型读者需求,面向服务群体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均等化的借阅服务、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除为普通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外,也为青少年读者、老年读者、残障读者等群体提供特殊化、定制化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其中,青年群体的阅读需求较为明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人的成长来说意义重大。根据人民论坛编辑部组织开展的“2024年青年关注的十大话题”征集活动结果,有五成受访者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这一话题,“国风”“国潮”等文化潮流已经深深融入青年的生活之中,这些潮流元素无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可以把握青年需求开展相应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2.立足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职能,对接服务团体、服务读者等需求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与相关社会力量合作,组织开展系列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体现社会教育职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面临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新挑战,公共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关注、了解、研究社会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需求,在满足图书馆用户现有需求的同时,也要通过创新和引导,激发图书馆用户更深层次的文化新需求。

(二)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基本供给现状

1.馆藏资源与活动供给

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这是其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独特优势。就目前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开展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来看,经典阅读推广是其主要活动形式。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发馆藏资源,结合经典书目推荐、导读服务、读书会活动、经典诵读等形式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例如,安徽省图书馆将文化传承与现代阅读相结合,于2023年推出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举办传统文化主题阅读分享会,开展传统文化展览以及“传习经典 融古慧今”国学知识挑战赛等文化传承活动,并配套开展了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2.服务空间供给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服务空间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工作。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设立新型阅读空间、改造现有阅读空间、构建多样化阅读情境,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创设“场景式”“沉浸式”阅读环境,提升读者的阅读文化体验感与幸福感。公共图书馆应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为读者提供丰富有趣的文化传承阅读志愿服务体验,让读者在有特色的阅读空间内享受优质志愿服务。例如,沧州市图书馆建成13个具有特色的专题文献馆,有《诗经》专题、运河专题等馆舍空间,专题馆推出讲座、展览、读书班、公益培训等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8]。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福建省图书馆设立正谊书院,开展了国学讲堂、国学课堂、学礼堂、中华雅集等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

动[9]。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千字屋”儿童想象力体验空间,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空间优势,重点依托文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团队,通过开展文化阅读活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10]。安徽省图书馆近年来新设、改造了少儿阅读体验中心、老年阅读区、夜读空间等多个阅读空间场所,通过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阅读推广志愿者供给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者包括馆员志愿者和社会招募志愿者。各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图书馆学、古典文献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心理学等专业的人才,从事少儿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专题资源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工作;选拔有能力的馆员来负责阅读推广工作,建立一支专业的阅读推广队伍来从事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策划、组织和推广等工作。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阅读推广志愿者,对志愿者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实践指导等,这些志愿者在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首都图书馆的“品阅书香”领读者志愿服务项目,是以阅读推广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志愿服务项目,领读志愿者包括专家名师、在校大学生等,采用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开展阅读推广。近年来安徽省图书馆推出“安图微课堂”项目,以弘扬安徽省传统文化为主旨创作阅读推广系列短视频,截至2023年8月,已创作了30期“成语安徽”短视频,在安徽省图书馆官方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活动的整体策划、制作、录制都是由安徽省图书馆馆员志愿者完成的。

4.图书馆文化氛围供给

公共图书馆可通过营造文化氛围来链接服务对象。公共图书馆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元素融入图书馆空间以及对外宣传的线上与线下平台,持续稳定输出文化因子,加强对读者的精神感染和思想教育,增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感。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建立服务对象交流空间的礼仪、礼节规范,弘扬敬老文化、志愿文化等,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风尚。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宣传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讲好志愿服务故事,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定期开展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项目表彰活动,并在官网发布志愿者先进事迹。

四、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局限性

(一)馆藏资源挖掘不够全面、系统,服务持续性与稳定性不足

为了有效提升读者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中,公共图书馆必须秉持持续性与延续性原则。当前,部分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图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充分挖掘其深层价值以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服务趋于表面化,仅提供基础的图书资源目录及简介,缺乏对图书及地方文献的深入剖析与创造性开发。这不仅限制了基于文化传承的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而且难以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进而影响了整体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效果。另外,从文献资源调研来看,公共图书馆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大多数结合节日开展,如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节日热度一旦下降,则活动难以对读者产生吸引力,活动的稳定性不足,效果难以持续。同时,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对象有时过于追求短期效果,对需要持续开展的文化传承阅读推广活动来说,存在难以平衡活动效果与活动策划初心目标的难题,活动策划缺乏创新意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对接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需求的精准性不够

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要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实际需要为指引,而从目前调研来看,诸多公共图书馆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方面仍存在不足,在提供高品质的志愿服务方面仍有差距,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方面仍难突破,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方面仍不充分。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类别,提供不同的文献、阅读服务,这一点是有别于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单一的学生群体的。文化传承视域下,读者需求较为复杂且多样,在精准对接服务对象的需求方面,公共图书馆面临需求识别难、需求多样化与变化迅速等挑战,掌握项目管理、策划营销、技术管理等技能的复合型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出现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读者参与度不高、服务效果不突出等情况。

(三)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有限

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志愿活动的策划阶段,应预先设定合理的活动目标,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然而,在实践中,许多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局限于固定的读者群体,这导致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辐射人群有限,活动宣传受经费、场地等因素制约,活动影响力难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组织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旨在扩大阅读推广覆盖面,引导读者参与,而目前存在部分公共图书馆仅开展唱歌、舞蹈,以及空间打卡等群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与阅读本身关联度较低,更与阅读能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无关,难以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当前,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方面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尚待激发。现有的志愿者主要来自教育领域,而科技、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志愿者参与度则较低。

五、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优化策略

(一)实现文化赋能,深入挖掘公共图书馆馆藏文化资源

各公共图书馆资源禀赋不同,馆藏文献资源各有特色。公共图书馆只有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定位,在细分资源领域深耕,才能精准生产服务内容,打造服务品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崇高追求,把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体现到志愿服务工作各方面,彰显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道德力量[7]。公共图书馆需要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掘地方文献、古籍等资源,深入汲取中华民族蕴藏在地方文献、古籍之中的文化精髓,为文化传承提供助力。公共图书馆须对馆藏的传统文化资料进行创造性转化。例如,2022年,安徽省图书馆充分挖掘馆藏包拯相关文献资料,开展以“清心守廉洁,直道为奉公”为主题的廉洁包公主题馆藏古籍文献展览,馆员志愿者为游客进行讲解,短短一个月就接待了7000多人。这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深挖馆藏文化资源,开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的优势。

(二)紧贴文化需求,精准把握服务对象的精神价值需要

公共图书馆应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社会功能,精准了解服务对象需求,稳定输出文化价值是其优化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重要策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立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维度。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内容、文化产品需要持续满足服务对象的基础内容需求、情感满足需求、价值实现需求。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对接服务对象的内容需求,经常性地征求服务对象意见,主动挖掘社会关注度较高、涉及面广的热点话题,提前策划。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提高订单式服务、互动式服务的比例,把握不同类别服务对象的需求特点,及时了解社会热点以及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的动态变化,了解服务对象的情感需求,为其提供情绪疗愈式文献服务、阅读疗法服务等多种服务。

例如,安徽省图书馆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开展的“残障人士文化日”志愿服务活动,是对特殊群体的个人表现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等精神需要满足的精准定位。掌握服务对象的价值实现需求,了解服务对象参加活动的价值实现期望,是公共图书馆实现阅读推广目标的重要路径。安徽省图书馆2021年推出的“爱上中国节”文化传承阅读推广服务品牌活动,是聚焦于少儿读者的兴趣与成长需求,秉持文化育人、精神价值培育的理念,深度融合春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素,为少儿读者策划的节日文化活动。通过创新形式,该活动旨在引领少儿读者以新颖的视角寻找传统节日的相关记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之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由志愿者主导实施,他们将深厚的文化理念与精神价值以创造性输入的形式呈现给少儿读者,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创新性转换与活力传承。

(三)做优文化供给,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与产品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围绕公共图书馆“阅读”本质,精准界定公共图书馆职能服务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定位,为读者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志愿服务。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须发挥志愿服务阵地作用,充分运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优势,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当不断优化馆舍空间设计,赋予馆舍空间更多的文化价值,为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空间支持、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发挥微服务、融媒体在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中的作用,构建基于融媒体的阅读推广活动信息传播渠道,将相关活动内容集中展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例如,安徽省图书馆策划的“典籍中的安徽”阅读推广活动,以讲好典籍中的安徽故事为切入点,聚焦馆藏皖派典籍,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安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IP。同时,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增强文化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品牌力与影响力,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与产品;不断强化馆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对馆员志愿者、社会招募志愿者开展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强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在图书馆文化传承相关活动中出力出彩。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在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并实践“图书馆+书院”“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多元化合作模式,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和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志愿活动,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的文化供给。

(四)链接服务对象,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服务对象的价值共创

公共图书馆应采用“一件事”“一揽子”的思路链接志愿者、服务对象,凝聚公共服务合力,实现价值共创。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是重要的价值创造者,服务对象通过参与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并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凸显志愿服务的价值属性,从而实现价值共创。公共图书馆应通过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连接社会组织、读者、志愿者,关注那些很少到图书馆阅读或是基本不去图书馆的群体,拓展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的范围。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服务实践、情感传递,将服务对象个体联结和凝聚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整体,采取关系链接、心理链接等形式,吸纳一切可以关联的社会力量,更高效地实现价值共创。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采取数字链接的形式,运用数字技术识别服务对象需求,更为精准地采集志愿服务需求,使志愿服务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公共图书馆须通过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获取服务对象认可,构建服务对象可看、可闻、可触、可感的阅读生态,达到服务对象真正意义上与文化内容的情感连接并实现互动,帮助志愿者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六、结语

志愿服务工作是贯穿整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长期性工作,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密切联系,凸显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阅读推广与志愿服务的紧密结合,展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性和公益性。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表现积极,在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打造更多基于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是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公共图书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还需要持续

努力。

[参考文献]

[1]姚春燕,查志强.大学图书馆与文化传承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6-02)[2024-07-1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6/content_6884316.htm?Eqid=e e2c8aad001eef49000000026490316d.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18-11-05)[2024-07-10].http://www.npc.g ov.cn/npc/c12435/201811/3885276ceafc4ed788695e8c45c5 5dcc.shtml.

[4]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地方标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规范》[EB/OL].(2021-01-25)[2024-07-10].https://std.samr.gov.cn/db/search/stdDBDetailed?id=BF4960B9667658D3 E05397BE0A0A996E.

[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4-07-10].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 tent_5163472.htm.

[6]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8-22)[2024-07-10].https://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Tdsourceta g=spcqqaiomsg.

[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4-04-22)[2024-07-10].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4/content_6946879.htm.

[8]凝聚精华 助力推广: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之馆内特色空间篇[EB/OL].(2023-04-20)[2024-07-10].http://www.pxlib.cn/index.php?c=show&id=14330.

[9]叶杨晖.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读者服务情况调查与分析[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04):10-12.

[10]中国图书馆学会.专栏 | 凝聚精华 助力推广: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之未成年人服务篇[EB/OL].(2023-02-17)[2024-07-10].https://www.lsc.org.cn/cns/contents/1672215860724/1632698970277437440.html.

[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发展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2AHXHB06)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莉(1989—),女,安徽宣城人,安徽省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