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背景下影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策略 

2024-10-20 00:00:00雷梓晴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8期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AIGC技术对影视行业产生的变革发现,AIGC在内容上有助于“人机协同,共触灵感”,在制作上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创作上有助于“个性定制,增加收益”,但同时,AIGC技术也为影视行业带来法律规制问题、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艺术性与连贯性等挑战。对此,文章提出“完善法律,强化监管”“转变思维,不断创新”“人为主导,技术辅助”的策略,以解决AIGC技术在影视行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AIGC;人工智能;影视产业

自2022年以来,AI(人工智能)创作走进大众的视野,并凭借创意性与高效性的特征吸引着大众的注意。由此,AI绘图、AI自动生成图片等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影视行业来说,AI创作很有可能推动影视内容创作发生革命性变化,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影视创作者[1]。2022年,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发展元年,文章通过对AIGC技术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进行阐释,以进一步分析AIGC背景下的影视行业的具体发展变革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一、AIGC技术对影视行业产生的变革

2022年9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京东探索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白皮书(2022年)》,将AIGC定义为“既是从内容生产者视角进行分类的一类内容,又是一种内容生产方式,还是用于内容自动化生成的一类技术集合”[2]。AI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影视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内容上:人机协同,共触灵感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概念,他认为任何一种媒介技术的发展都是对人的某种器官的延伸。在电子媒介不断拓展人类感官边界的情境下,人们应当发展成为感知整合、整体思维并整体把握世界的“信息采集者”[3]。在影视行业,艺术创作传统上根植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思考以及灵感的自然涌现,然而,随着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领域正迎来变革,人类与机器技术共创艺术作品成为可能。

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当前AI已经发展出对剧本进行深度剖析与解析的能力,依托人类预先设定的内容标准和引导框架能够高效地产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影视剧本,这一进步彰显了人机协作在创作领域的巨大潜力与效率。例如,在2016年伦敦科幻电影节中,名为“本杰明”的AI在学习了多部科幻题材影片的剧本之后,创作出科幻电影《Sunspring》的剧本。尽管该剧本中的故事情节存在一些逻辑性问题、人物间的对话也略显生硬,但从当时的技术来看,这代表着AI技术发展前进的一大步。在技术的不断更迭下,由OpenAI打造的ChatGPT根据关键词生成的剧本内容更符合逻辑化的叙事结构和自然的语言表达。基于此,影视创作者可以借助AIGC技术自动生成剧本内容,再根据自身需求对剧本内容进行二次创作。

(二)制作上: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随着AIGC技术在图像和声音识别能力上的日益精进,该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影视创作的后期阶段,其应用显著地体现在剪辑、特效制作以及配音等三个核心环节上。第一,在剪辑方面,AIGC技术通过深入剖析经典电影中的剪辑技巧,对影片中每一帧画面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并基于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完成视频的初步剪辑工作,这极大提升了影视创作者的整体工作效率。第二,在影视特效制作方面,AIGC技术能够增强处理以及图像的生成能力,这显著提升了影片制作方的抗风险能力。例如,当某位艺人因违规行为而被封杀时,影视创作者可以运用AIGC技术对该艺人参与的部分未播或待播的电视剧或电影进行特效换脸处理。这既保证了影视剧的如期播出,也降低了该艺人对影视剧收益的负面影响。第三,在配音方面,AIGC技术在提取丰富的声音样本数据后,能够建立起多种不同的语音库,配合对应的文本,在不同的场景下完成配音工作[4],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专业性。

(三)创作上:个性定制,增加收益

随着AIGC不断发展和使用基础AIGC技术的门槛日益降低,一方面,AIGC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受众的观影历史和偏好,向受众推荐符合其喜好的影视剧;另一方面,受众也可以通过AIGC技术制作属于自己的短视频。2024年年初,由Open AI公司发布的Sora模型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对Sora模型而言,用户只需要输入一句或几句描述画面的文本,Sora模型即可通过该文本创作出与之相应的视频,并且该视频可长达60秒。与传统的ChatGPT相比,Sora创作的视频时长更长、质量更高、画面内容更加精美。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曾提出“使用与满足”这一概念,认为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加倾向于选择与自身观念、既有立场相近或相似的内容。基于此,Sora模型有助于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一些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或MCN机构可以借助该模型更加精准地定位受众的喜好,创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内容,进而增加和提高经济收益与忠诚度。

二、AIGC技术在影视行业中面临的挑战

(一)法律规制问题

AIGC技术不仅可以在影视制作过程中辅助人类完成创作,甚至可以根据人类发出的指令进行“自主”创作,并且就AICG动画短片《犬与少年》来看,其创造出的影视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然而,当前AIGC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缺少相应的法律文件对其进行规制,因此AIGC技术生成的影视作品给现有的法律法规带来一定的挑战。由于技术发展速度总是先行于法律更迭速度,我国法律体系有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规定尚属空白,法学界对AIGC技术生成物的版权归属也尚存争论[5]。一部分学者认为,AIGC技术创作的作品在本质上是算法运行的结果,并非创作思考的结果,因此不完全受现有法律监管框架的直接约束;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由于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其创作的作品与人类创作的作品差异甚小,会导致法律依据不清、版权归责困难等问题。

(二)内容同质化严重

在电影和电视剧脚本的创作过程中,AIGC技术能够识别并提取影视创作者输入的关键词并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新”的故事脚本。然而,这些脚本大多来自一个包含原始图像的数据库,很难实现创新,通常是内容较为同质的作品。这些脚本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工业中的“类型电影”[6],它们是影视剧作者为了迎合当时时代发展与大众审美趋势而采取模板式、批量化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尽管这种模式在当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果,但是从电影艺术的长远发展来看,它并未能真正推动电影行业的进步。当前,AIGC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得以广泛运用,但是其创作的影视作品过于模式化,这使得受众容易形成审美疲劳。此外,过度地依赖科技也会扼杀人类的创造性。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获取收益,部分影视创作者会将更多精力放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对剧本的打磨,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创新能力,导致优秀的影视作品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内容同质化严重的AIGC作品。

(三)缺乏艺术性与连贯性

目前,人工智能所创作的影视作品虽偶尔会展现出一些创意性,但大体上都是基于传统的模板生成,故事内容老套,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艺术性与连贯性。例如,2024年,导演唐季礼编剧并执导的电影《传说》便运用AI技术还原了演员成龙年轻时的样貌,以期让受众在银幕上再次见证27岁成龙的风采。然而,这并未能充分吸引受众注意,更有部分受众表示“AI换脸的效果非常不贴脸,细节处理不到位”。相比电影《流浪地球2》技术人员使用AI技术对演员刘德华面部进行减龄处理而言,电影《传说》中的换脸技术在整部影片中显得十分突兀以及缺乏艺术性。

三、AIGC技术在影视行业中应用的完善路径

(一)完善法律,强化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7]。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视听和文化创作必须为人民、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因此,确保AIGC技术创作的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偏离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影视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立法机关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AIGC技术生成的影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明确影视创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这包括但不限于对算法设计的监管,确保算法不带有偏见,不产生有害信息;对作品内容的审核,防止低俗、暴力等不良内容的传播。

(二)转变思维,不断创新

当前,AIGC技术在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从简单的交互性对话到制作精美的视频短片,其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展现了该技术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广阔前景。然而,人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AIGC技术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面积智能化生产新模式。基于此,影视创作者应当拥抱AIGC技术,正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正向作用,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提高个人的创新思维,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将那些依赖于规则化生产的基础劳动工作转变为更高价值的内容创作工作,这是人工智能难以涉及的领域[8]。对影视创作者而言,将自身的创作灵感与AIGC技术结合成了影视行业的一项全新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进步,影视创作者要先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将AIGC技术作为辅助,合理发挥其优势,在提质增效的同时也保留并强化作品中的“人性”元素,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创作出既具有深度又满足市场需求的影视作品,以达到口碑、效益双丰收的最佳效果。

(三)人为主导,技术辅助

在传播学理论中,人与技术的关系可以分为“人控制技术”与“人受控于技术”两个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跃进,这种二元关系在现实中愈发显著,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效率,更在影视创作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

在影视剧创作过程中,影视创作者倾向于主张AIGC技术的使用合理化,以创造性作品的文本为基础,通过AIGC技术获取必要的灵感和想法,从而使电影和电视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AIGC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高效的算法优化能力为影视创作者拓宽了创作思路。影视创作者借助AIGC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受众心理,从而创作出更加贴近人心、引发共鸣的作品。这意味着在创作过程中,影视创作者不应把AIGC技术视为替代品抑或是威胁,而是应当充分发挥AIGC技术的优势,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潜力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机之间的互动关系,影视创作者可以在保持作品独立性和艺术性的同时推动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进而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优秀作品。

四、结语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AIGC技术在影视创作行业的应用将会日益广泛,影视行业将会再上一个新的高度。然而,AIGC技术在影视行业所引发的深刻变革也警醒着人们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影视创作者将AI巧妙融入影视制作领域不仅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创意空间,还展现了人机和谐共存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典范模式,预示着行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马平.人工智能(AI):影视创作的革命性新动力[J].现代电影技术,2019(08):27-30.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京东探索研究院.人工智能

生成内容(AIGC)白皮书(2022年)[EB/OL].[2024-07-25].https://dsj.luohe.gov.cn/lhmenhu/85010cd6-6e4f-4247-af97-17793df992b9/77921362-c87c-4a5a-be89-860f97fdb698/P020220913580752910299.pdf.

[3]胡冬梅,雷桐.AIGC:影视内容生产的变革动能[J].科技传播,2023(21):101-105.

[4]杨子思.浅析智媒时代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能力素养[J].新闻传播,2021(22):101-102.

[5]谢沁露,张译匀.AIGC在视频创作中的技术实践与迷思:以B站UP主为例[J].传媒,2023(22):43-45.

[6]桂琳.作为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的类型:西方类型电影经典研究思路考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45-55.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7-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8]王晨.基于ChatGPT探析人工智能对传媒创作领域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23(04):1-4.

[作者简介]雷梓晴(2000—),女,陕西西安人,湖北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