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传统新闻报道的地位和话语权逐渐降低,需要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于新媒体背景下重大主题直播报道的意义与创新路径,指出了重大主题直播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性,并详细探讨了五大创新路径,旨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重大主题直播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重大主题直播报道;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9.021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重大主题直播报道作为媒体行业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新媒体背景下展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另一方面,观众对电视台新闻信息内容和形式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因此,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重大主题直播报道,成为媒体行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电视台媒体更要善于借助重大主题直播报道这一形式,提高新闻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灵活应用新媒体实现重大主题直播报道创新突破。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重大主题直播报道的创新策略展开了分析。
1. 新媒体背景下重大主题直播报道的意义
1.1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重大主题直播报道通过现场直播,媒体向公众展示真实、客观的现场情况,减少了对原始信息的二次加工和解读,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1]。实时、不间断地传递信息,确保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准确的资讯,从而在重大事件中占据主动地位,及时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满足公众对信息的迫切需求,有助于树立媒体的权威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认可,进而提升公信力。同时,重大主题直播报道往往涉及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媒体通过精心策划和报道这些主题,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价值观,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媒体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因此,媒体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手段,加强直播报道的策划和实施,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社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1.2 提升公众的参与度
首先,直播报道可以为观众提供全覆盖、全天候、无加工的信息接收渠道,极大地增强了公众的信息获取能力,使公众能够即时获取最新、最原始的新闻动态,全面、准确地了解重大公共事件,为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奠定了基础。其次,直播报道为公民拓宽了行使监督权的渠道,通过云监督的方式使监督变得更加透明化、可操作化,公民可以实时观看并参与到事件的进程中,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即时反馈和讨论,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最后,直播报道的普及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推动了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增强了公众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通过不断地进行信息筛选、判断和分析,也有助于公众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重大公共事件,从而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1.3 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
直播报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模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全覆盖、全天候、无加工的信息传播,极大地拓展了传播渠道,并借助新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特点迅速吸引大量观众,媒体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大幅提高。在直播报道这一新媒体形式的支持下,传统媒体拥有了更加深入了解观众需求的窗口,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用户调研,准确地把握观众兴趣和需求,精准推送主题内容,满足观众的口味,提高观众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直播报道还鼓励传统媒体在内容上进行创新,通过深度报道、专题策划等方式提供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的内容,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盈利途径,例如广告、付费观看、会员服务等,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和稳定化,为传统媒体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总之,直播报道作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加速媒体融合进程,推动传统媒体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2. 新媒体背景下重大主题直播报道的创新路径
2.1 深入挖掘主题内容,打造新闻沉浸感
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需求展现出多元化特征,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取基本新闻信息,难以被毫无亮点的新闻打动,而是更渴望获得深度的解读、情感的共鸣以及个性化的体验,深入挖掘主题内容、打造新闻沉浸感,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回应[2]。通过深入挖掘和精细制作新闻主题,让新闻报道更加全面、深入地展现事件的全貌和本质,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真正走入新闻、理解新闻,在观看过程中更加投入和专注,达到沉浸式观看新闻的效果,从而提升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因此,在重大主题直播报道中,不仅仅要关注表面信息的简单传递,更要致力于挖掘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故事和情感等深层内容。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有机融合,使受众能够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获得更加真实、深刻的体验,促使受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清明节期间,宁夏广播电视台公共节目中心推出了《“听见回忆 看见未来”——缅怀先烈 传承信仰之光》爱国主义主题融媒体直播节目,以清明节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节日作为契机,结合国家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精准策划了这一主题直播活动,节目内容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联动了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直播活动。通过多地直播切换,直播固原弘文中学师生坚持徒步往返祭奠革命烈士的场景,将固原弘文中学师生的坚持与传承通过直播镜头展现出来,实现“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2 增强互动交流,实现话语亲民
在直播报道中,通过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传播环境,建立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环节,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表达机会,例如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话题讨论区,及时回复和解答受众在直播过程中的实时评论等。与受众进行平等的双向沟通,观众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一方面可以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引发话题讨论,扩大报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为后续的报道内容和形式优化提供依据。除此之外,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在报道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以热情、真诚的态度与受众交流,适当采用口语化、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贴近生活实际和语言表达习惯,还可以增加个性化元素,如个人风格的见解和情感表达,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提升直播报道的专业水准。通过互动交流和亲民的话语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期待,降低受众的理解门槛,使报道内容更加接地气、有温度,增强报道节目的亲和力,收获受众的信任和喜爱。
例如,宁夏广播电视台公共节目中心承办的“劳动最美”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中,设置了“一起向前冲”真人秀、整点抽奖、职业体验等丰富的活动,打破了传统直播的单一模式,让观众能够通过屏幕感受到现场的氛围,了解不同职业与劳动的艰辛和价值,即时的反馈机制也让观众获得了强烈的参与感。节目最后还设置了“超市大抢购”活动,将获得的礼品赠送给劳动者,这种实质性的回馈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的诚意和关怀,既与观众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也展现出了对劳动者的致敬和祝福。
2.3 多平台联动,提升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为重大主题直播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手段,直播报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电视平台,而是通过多渠道同步推送,进行跨媒体、跨平台的立体化传播,极大地拓宽了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更多受众能够实时参与和关注重大主题事件。新媒体平台还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通过多平台联动,有助于实现重大主题报道的第一时间传播,覆盖更多潜在受众,特别是年轻群体,从而抢占舆论制高点,提升报道的受众覆盖面。因此,广播电视台在重大主题直播报道中,不仅依赖于传统的电视平台,还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APP等多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的跨平台传播和互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方式,扩大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广播电视台可以建立融媒体中心,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进行内容的统一策划、制作和分发,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内容互通和资源共享。此外,还可以积极与各大新媒体平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剪辑快节奏、高亮点的片段,或是发布详细的报道背景、深度访谈等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求。
例如,宁夏广播电视台公共节目中心内部各栏目之间通力配合,直播策划的宁夏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型融媒体直播,在直播前精心构建了多平台传播矩阵,包括《今日宁夏》的抖音号、快手号,《直播60分》的微信视频号以及新浪微博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各平台之间也进行了紧密的联动,通过互相转发、联合推广等方式,扩大了直播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最终形成了强劲的传播合力,提升了整体传播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节目全网观看人次接近280万,新浪热度突破764万。
2.4 创新主题呈现形式,引领主流价值观
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主题直播报道,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4]。与此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有助于吸引年轻受众,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重大主题直播报道中,要积极采用新颖、多样、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如短视频、H5、VR、AR、直播互动等,呈现和解读主题内容,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报道现场,提升报道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使报道更加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和理解。也可以在报道中融入故事化、情感化等表达方式,避免生硬地宣传和说教,深入挖掘主题内涵,揭示主题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导向,使报道更加贴近受众生活,引起受众共鸣。
宁夏广播电视台以“劳动最美”为主题,通过“劳模直播连线+匠人展示+沉浸式访谈”等形式,整场直播设置三个篇章,展现宁夏劳动者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火热实践。在直播过程中,对劳动者工作细节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展现,如黄羊滩公路养护站职工张峰的辛勤工作、“雷锋车队”的爱心行动等,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劳动者的不易和伟大,传递社会对劳动者的关爱和尊重,也营造了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风尚,激励更多人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2.5 依托本地特色,注重立体化报道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广播电视台要善于依托本地特色,关注并报道本地热点事件和话题,与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地理优势、民风民俗等乡土元素有机融合,通过报道展现地域独特性和地方风采,使报道内容更加贴近当地实际[5]。同时,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采集、编辑和发布能力,鼓励采编人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挖掘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新闻素材。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报道中的应用,在报道形式、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传统报道模式的束缚,结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呈现形式,融入地域特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形成立体化的报道效果,使报道结果更加生动和具体,彰显地方媒体特色。
在“颗粒归仓·2023宁夏丰收曲”大型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中,宁夏广播电视台就充分展现了宁夏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报道紧密围绕宁夏地区的夏粮丰收展开,选择了平罗县、永宁县、利通区、中宁县、隆德县等夏粮种植主要市县区作为直播点,通过直播展示这些地区的丰收景象,不仅呈现了宁夏农业的繁荣景象,也展现了不同地域的农业特色和风貌。直播还通过访谈当地农民、农业专家等,深入了解夏粮丰收的背后故事和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短视频展示农民劳作的瞬间和丰收的喜悦,报道丰富而生动。
3. 结束语
新媒体背景下,重大主题直播报道的创新路径是多元化和全方位的。通过丰富技术设备、增强互动交流、多平台联动、精心策划主题以及依托本地特色等创新手段,重大主题直播报道能够在新媒体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满足观众对新闻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参考文献:
[1]胡晨敏.地方媒体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的措施分析[J].记者观察:中,2022(6):58-60.
[2]李青青.融媒体背景下人民日报重大主题报道框架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3]王曾.地市新媒体对重大主题报道的探索——基于鄂尔多斯新闻网的“两会”报道分析[J].中国地市报人,2019(10):108-109.
[4]钟美君.新媒体关于做好重大主题新闻传播的可视化探索--以"中山发布"为例[J].环球首映,2021(06):232-233,236.
[5]孙鹏飞.新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探索与思考[J].新闻文化建设,2023(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