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下属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环保”)投资建设的萍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下简称“萍乡垃圾发电项目”),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让垃圾“浴火重生”,为绿色发展积蓄新动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离不开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节能青年”,萍乡垃圾发电项目检修技术部电仪专工刘汗青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一名在电力生产行业工作十余年的“基层战士”,刘汗青始终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突击攻坚,在技术革新最前沿精益求精,在节能环保岗位上勤勉工作,在技能竞技大舞台挥洒汗水。多年来,他作为技术骨干协助公司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研发实用新型专利5项。2023年2月,参加第二届全国节能环保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一等奖”,并于2023年10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4年,获评江西省“C”类高层次人才,湘东区最美产业工人,湘东区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中国环保“先进员工”“班组长标兵”等荣誉。
刘汗青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节能青年”不懈奋斗、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积极助力行业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1991年5月,刘汗青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儿时,父母整日忙于经营家中的小生意,每逢节假日,刘汗青便会被送到乡下老家,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
刘汗青的祖父是一名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人正直、作风硬朗。“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爷爷总是默默地为村里付出。村里的路不好走,他就带领大家一起修路,一锹一铲地把泥泞小路变成了平坦大道。农忙时节,他还会主动帮助那些劳动力不足的家庭,从播种到收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爷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刘汗青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踏实做人、勤奋做事的优秀品质,塑造了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农村老家生活的经历,也为刘汗青后来从事电力工作埋下了伏笔。“小时候在乡下,经常会断电,断电后,全村都盼望着电工师傅早点过来维修。那时候,在我眼中,电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也从那时起萌生了学习电力的念头。”2008 年,萍乡遭受冰雪灾害,村里停电一个月,全村点着蜡烛过年,这更让他感受到了供电的重要性,自此树立了从事电力行业的志向。
大学期间,刘汗青在新疆农业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入职电厂维修部。他勤学好问、认真努力,24岁便成为电厂最年轻的电气技术员,积累了丰富的电力行业工作经验。在新疆,他还参与了库西电站的建设。“那是电厂的第一个光伏项目,从土建一直到设备安装、调试,以及生产运行之后的维保,我全程参与,深入了解了一整套的光伏系统。”任务完成之后,他撰写了题为《浅谈光伏发电系统站内保护配置》的论文,并获得新疆电科院优秀论文奖项。
2017年,一次回到家乡,刘汗青偶然了解到萍乡本地要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那时候的他和大家一样觉得很好奇:“垃圾也能发电?”通过查阅资料,他得知,中国节能是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旗下中国环保是专业从事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的公司,拥有固废处理处置研发设计-装备技术-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能力,还是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十大影响力企业。
“相较于传统的转移和填埋技术,垃圾焚烧发电可以大幅度降低城市垃圾的体积,减少其土壤占地,在避免填埋等处理方式对水和土壤二次污染的同时,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土地面积紧张以及能源短缺的矛盾。”让垃圾经过“浴火重生”,华丽变身,成为清洁的电能和能再次利用的炉渣,变废为宝,这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举措深深打动了刘汉青。
“中国节能是深耕生态环保领域的中央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坚强后盾,这让我不禁感到敬佩,同时也充满兴趣,并且迫切希望加入节能集团大家庭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怀揣着对“绿色电力”的憧憬,刘汗青回到家乡,加入中节能萍乡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萍乡公司”),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来到萍乡公司检修技术部,刘汗青重新从一线检修工作开始,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公司很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引导和培养,经常关心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并给予职业发展的建议。我告诉自己,之前的工作成绩都属于过去,要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把当下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两年后,凭借出色表现,他担任检修班长。
在工作中,刘汗青始终秉承爱岗敬业、勤学善思、勇于担当的态度,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作为技术骨干,他负责萍乡市生活垃圾、污泥干化焚烧发电一期项目、扩建项目、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收运一体化)项目等电仪技术的建设、改造和管理。期间,他在人员紧缺的条件下,承担了设备维护、设备检修、技术改造的重任,编制了设备台账以及《电气检修规程》,为项目的长期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汗青长期深入一线,收集设备信息,分析验证数据,在不断磨炼技术和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创效,推动了《二维码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技改项目,将设备的参数说明、常见故障、巡检要求、检修记录等导入至二维码并张贴至设备本体上,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便可获取相关的信息,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设备情况。此项技术荣获“QC项目”一等奖;他主持的《安环系统信息化研究》研发项目,通过安装态势感知系统保证了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安装电子围墙边界布防和优化监控杜绝了因盗窃面造成公司财产损失,提升了公司的安环信息管理水平。
求知若渴,学以致用,刘汗青是善解难题的“好学生”,也是检修人员的“主心骨”。
担任检修班长不久,刘汗青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萍乡项目锅炉二、三烟道螺旋输送频繁断裂,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刘汗青经过深思熟虑,创新提出“将绞龙式卸灰改造成斜管式卸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节省了设备耗材费用30余万元,且每年可节省电力消耗16万度,节省电费10余万元。
面对柴油价格过高、燃烧时环保参数难以控制的问题,刘汗青带领检修人员独立改造一期柴油燃烧器为燃气燃烧器,从机械安装到布线、接线及整体调试,他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到了各方高度认可,改造后每年可节约20万元,为项目的经济效益作出重大贡献,并荣获第三届中国节能“五小”创新创效活动三等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刘汗青看来,“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工作中,刘汗青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积极关注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努力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安全环保、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过多项技术改造:外供蒸汽用户冷凝水回收项目改造,每年可回收除盐水1.2万吨,综合经济效益7.2万元/年;萍乡项目一期、二期垃圾仓及渗沥液沟道间气体报警器改造项目,厂家报价改造需花费45万元,通过自行改造最终只花费材料费用9万元,节省成本36万。萍乡项目一期干粉喷射系统自动控制改造,每年可降低石灰使用量200吨,节省环保耗材费用10万元,并能及时控制环保参数,降低环保风险。
……
2022年,针对公司现场各种类型的PLC控制器,刘汗青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刻苦学习,掌握了欧姆龙CXProgrammer,西门子SIMATIC Manager,SIMATIC WinCC等多种PLC的编程和组态软件,吃透了国外技术,解决了现场很多的实际问题。2022年8月,渗沥液火炬系统触摸屏故障,厂家技术封锁并趁机“二次收费”,他运用学习到的西门子ProSave软件,成功实现故障自主修复。
此外,刘汗青还自学各类编程软件、设备通讯协议等,进行了公司一期二期网络互联、运行小指标竞赛自动统计、外排水远程控制改造、卸料门程序改造等多个项目的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今后,我将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为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力量。”刘汗青说。
参加工作后不久,刘汗青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作为公司青年突击队的主力,他积极凝聚引领身边青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设备维修、抗洪抢险等工作中,不惧艰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2021年,公司主要用于抓取和搬运垃圾的垃圾爪突然发生钢丝断裂,净重约5吨的垃圾爪掉入垃圾仓里,亟须将钢丝重新固定,保证正常作业。垃圾仓不仅容量巨大,且内部环境复杂,对作业人员技术要求极高。时间紧迫,如果垃圾塌方,垃圾爪将更难打捞。
重任当前,刘汗青主动向公司请缨。“这种情况第一次发生,大家都没有经验。作为党员以及检修班班长,我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冲在最前面。”他带上呼吸器,穿上防护服,站在垃圾车的抓斗上,慢慢下降至垃圾仓内,沉着冷静地进行作业,最终高效完成维修任务。
2019年,江西萍乡遭遇洪水灾害。抗洪抢险救灾期间,刘汗青不惧艰险,奋斗在一线,利用所学知识寻找水源,他冒着暴雨架设大、小潜水泵共9台,敷设临时管道千余米,24小时不间断地从附近的水塘、门口的排水沟等地方抽水至公司生产水池,保障了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行,缓解了附近积水上涨,为周边居民解困。
如今,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刘汗青深感荣幸和自豪。“多年来,我见证了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也亲身经历了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非常感谢中国节能、中国环保对我的培养,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定会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虽然工作节奏比较紧张,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但他却并不觉得辛苦。“我很热爱我的工作。垃圾焚烧发电厂承担着处理垃圾和发电的重任,检修工作至关重要。要确保垃圾焚烧炉高效燃烧、余热锅炉正常运转、汽轮发电机组稳定发电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维护。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环保事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为发电厂的安全运行贡献力量。”
偶尔,刘汗青带着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出去玩时,女儿会问他:“爸爸,我们的道路好干净,小区也好干净,垃圾都去哪里啦?”他会自豪地回答:“这些垃圾最后都运到了爸爸工作的公司里处理,所以我们的城市才这么干净和美丽。”他认为,“美丽中国”的背后离不开各行各业、每一个人的努力。
近期,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后,刘汗青更是深受鼓舞与启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全会强调‘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更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我们要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守生态红线。”
刘汗青说,在新的征程上,他将在公司的带领下,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继续推进“冷凝水回收”“干粉喷射自动控制系统”等节能降碳方面的技术改造,争取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并形成可推广模式,以生活垃圾低碳化处理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我会时刻牢记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公司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建设美丽中国不懈奋斗。”刘汗青语气坚定。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