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个“泡泡”空间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展示,这里是生活场景的集合,也就是一个微缩城市。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形态的塑造下,不同的空间展现出自身的空间特性。
在当下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在公司和住所之间两点一线不断反复。闭上眼,回忆一下一天中我们经历的城市空间,我们会发现熟悉的城市空间往往是玻璃幕墙包裹下的高楼、宽阔的马路和快速的车流。在这样直线形的光滑表面的高效的空间中,在快节奏的被手机信息充满的日常里,我们的生活在哪里呢?
“大屋顶SPACE&银盐”集合空间位于居住小区附近的地铁站周边区域,是一个在上下班路上路过的空间。这片区域曾经是一片湿地,设计从场地的记忆出发,从湿地的线条和包裹式的形态中提取灵感,塑造出整体空间形态。整个空间用曲线包裹着功能空间,成为多个“功能泡泡”。
看点
包裹式的形态
“功能泡泡”
属于自己的第三个场所
就像湿地中丰富的空间体验一样,这一个个“泡泡”
空间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展示,这里是生活场景的集合,也就是一个微缩城市。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形态的塑造下,不同的空间展现出自身的空间特性。
主入口被植物填满的“泡泡”用贴着磨砂半透明贴纸的玻璃进行围合,来呼应湿地的雾气朦胧感,磨砂中还有着透明的洞,引导人们在“雾里”探索。除此之外,湿地的元素如彩蛋一样出现在空间中。比如,座椅的软包采用了绿色织物,多种颜色混合编织带来了内敛下的丰富的质感等。
户外产品空间采用了水洗石、水泥涂料和金属波浪板来塑造出户外的氛围。舞台区域则用绿植、户外细条木地板和折叠的软装桌椅来打造户外露营的体验。舞台区对面的座椅区域则是一个开放的台阶式的“泡泡”,黄色水洗石用温暖亲和的颜色和可触摸到的小石子质感来营造社区街角小公园的亲切感和熟悉感,留住路过的人们落座。同样是在室内展现户外空间,四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出了四种不同的户外体验。生活区和书籍区需要给人们舒适和亲切的感受。所以,这两个空间采用了木饰面作为主要材料,生活区采用浅色白蜡木饰面板展现明快的空间氛围,书籍区采用了原色白橡木饰面板来体现较为安静的氛围。水吧区主要负责白咖夜酒,整体外观上采用了手工砖和原色白橡木饰面板的组合,结合吧台座椅,整体营造出家楼下的社区咖啡小店的质感。
两个为摄影设备和摄影作品展示而设计的摄影区,分别使用了原色黑胡桃木饰面板和浅灰色胡桃木饰面板。这样在相邻的形态功能接近的空间之间形成对比,形成艺术的张力。“泡泡”之间的地面采用了骨料断面为圆形的绿色水磨石,这样不仅与湿地的概念相呼应,同时,绿色水磨石作为这个空间中贯穿始终的材料,引导人们探索这个空间,这个“小城市”。当人们意犹未尽地推开大门,会发现这个“小城市”延续到了露台。在这里,曲线引导着人们在微风中继续探索之旅。
实际使用中的更新让这个空间更像一个在不断发展的有活力的城市。设计给实际运营中的更新和变化做了预留:洞洞板可以适用于产品变化带来的展示方式的变化,可移动a1ae6766b1d54cc40eeeb8957fb4c8d8的“泡泡”形状的展台的曲线不仅是湿地的曲线形态和多样化的再一次展现,也让不同尺寸形状的展台拼合的时候不会出现直线边缘常出现的密拼对不上缝的尴尬。可多种组合的展示方式适用于多种展示场景。
与自豪地拥有着主轴线串联着地标的现代城市空间相比,这个空间没有特别明确的中心。这里也没有光滑的玻璃幕墙和宽阔的大马路,这里的不同的空间之间视线可以互相对望,是有着“孔隙”可以互相交流的空间。去中心和有着“孔隙”的空间引导人们不断探索和漫游。从形态上看,当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高效的直线的时候,柔和曲线的漫游空间可以让人们喘口气。除了用自然的曲线塑造整体空间,设计在实际的空间场景中融入的绿植和大台阶,从传统商业的角度,这样是面积浪费,并不是一个高效空间。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浪费”和不高效,这个空间更让人感受到难得的放松。
在工作结束后,回家的路上的地铁站边,这个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十分钟或者半小时的场所,这里成为了在工作和生活之外的属于自己的第三个场所。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大屋顶SPACE&银盐”集合空间
项目类型:集合商店室内设计
项目位置: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建筑面积:860平米
设计公司: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团队:青山周平、藤井洋子、曹宇、郭思琦、谢舒婕、杨辰、陈心恬(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