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实行内部审计集中化管理模式,集团总部设立审计中心,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不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截至目前,中国太保审计中心(以下简称审计中心)共有专职审计人员303人(党员占比58.7%),其中持有CIA、CPA、CFA、CISA、CRMA等证书或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比例为59%。
中国太保内部审计构建了“三横一纵,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一方面,审计监督范围横向覆盖全机构、全领域、全流程三个维度,纵向穿透集团、子公司、分公司等各层级近6000家机构;另一方面,将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五项机制”、强化运营管控、创新数字审计、加强队伍建设等作为内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五项重要举措。审计中心以风险为导向,及时揭示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促进各级机构完善内部治理、提升发展质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中国太保内部审计工作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太保于2023年初制订《中国太保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通过机制体制优化完善、项目质量提质增效、数字审计创新突破、队伍能力建设升级等举措进一步改革攻坚,构建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机制、新体系、新台阶、新基地。
一、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巩固审计集中化管理体制
1.建立向党组织报告机制,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一是审计工作由集团党委、董事会直接领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直接分管审计工作,审计中心定期向集团党委会汇报工作情况。二是集团党委下设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计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三是审计中心单独成立党委,领导各级基层组织开展工作,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党委、团委、工会决议,落实发展规划、经营策略。
2.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集团设置总审计师,兼任审计责任人,设置副总审计师,兼任产险、寿险等主要子公司审计责任人,还派员担任重要子公司监事长或监事。通过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和以内部审计政策为核心、以六项项目运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多项作业规范细则为支撑的“1+6+N”的内审制度体系,推动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建立“五项机制”,促进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相融合
为进一步坚定树立合规经营新理念、推动合规经营新实践,审计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全司范围内建立“承诺制、减审制、预审制、通报制、追究制”五项机制,压实基层管控职责,提升全员合规意识,促进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相融合。一是践行承诺制,分公司总经理每年签订承诺函,自觉践行合规承诺,激发各级机构合规经营内生动能;二是推行减审制,以分公司综合评级为依据,对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较好的分支机构降低审计频率,鼓励分支机构信守承诺、合规经营、健康发展;三是探索预审制,针对重大监管要求,提前开展风险排查,推动各分支机构主动适应监管新形势;四是加强通报制,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强化正面激励与警示教育,促进各级机构对标先进、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五是严格追究制,落实责任追究制,保障审计监督客观公正,促进内审人员提升审计发现能力、切实履职尽责。
三、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提升审计监督成效
1.搭建全流程质控体系,推动审计提质增效。一是建立内部审计标准化作业体系,统一审计技术规范与标准;二是将事中质量控制与事后质量评估相结合,聚焦重点项目前置质量控制,提前介入、提前把控;三是建立内部审计评审会机制,将重要审计发现和结论提交至审计中心领导和条线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题会议进行集体审议,把控重大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四是实施审计质量全程量化评估,将质量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联动,推动审计成效提升;五是搭建配套质量管理系统,推动质量控制的系统化、自动化。
2.推动业审融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为全面落实公司领导“审计工作要把文章做在引领和增值性上”的要求,审计中心在完成常规项目基础上,持续聚焦集团重大战略部署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痛点和短板,开展系列专项审计调研,及时揭示经营风险,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被集团及各子公司管理层认可采纳并通过修订规章制度、完善业务流程、改进系统设计、组织专项排查等方式加以落实,为公司领导经营决策当好“谋士”。
3.深化审计整改与督导,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一是统一整改标准,按照“严格整改时序、坚持标本兼治、形成整改闭环”原则,分层分类细化整改要求;二是实施线上管理,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实现问题生成、责任分配、整改落实、整改评估等全流程闭环管理;三是推动结果运用,加强对审而不改、改不到位、弄虚作假、屡改屡犯等情况的责任追究,推动各级机构切实承担起整改主体责任,夯实整改成效。
四、创新数字审计模式,加速审计工作方式转型
1.搭建审计数据平台,为数字化审计打牢数据基础。一是建立审计数据池,接入涵盖公司主要业务系统的2万余张数据表,实现数据每日及时更新。二是丰富审计数据分析工具,建立106个覆盖常用审计领域的业务和财务主题数据包,开发一键式取数分析工具,实现对上亿级数据多表联合查询的秒级响应。三是构建审计规则模型库,涵盖21个领域、300余个风险场景,极大缩短了审前分析和现场核实时间,实现全年逾60%的审计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提前锁定。
2.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推动内审监督关口前移。一是组建远程监测团队,负责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监测指标异动、模拟风险场景和结果沟通反馈。二是研发“健康发展指数”,围绕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和合规内控3个方面60余项指标对各级机构进行远程预警监测和全面客观评价,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为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强化重点机构审计提供重要信息支持。三是支持随时按需开展非现场数据核查,有力支撑审计项目组进行审前分析和开展远程审计。
3.创新应用智能技术,构建行业首批审计数字员工。审计中心应用大模型技术,开发了涵盖审计检查、综合分析、报告质检3大类型共24名数字员工,实现大量传统审计任务的智能化处理和自动化执行,形成新型数字化劳动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审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研发了自然语言的人机交互终端,实现数字员工与审计工作场景的深度融合,形成数字员工与实体员工“联合编队”的审计监督新模式,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示范案例。
五、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打造高质量审计“铁肩膀”
1.紧抓审计作风建设,强化绩效目标牵引。审计中心制定《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人员从业负面清单》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与审计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定期开展廉洁自律警示教育活动。构建了审计工作数字化评价“5+3”指标体系,涵盖监管处罚及司法案件揭示率、缺陷整改评估有效率、审计项目质量得分、远程审计占比、项目进度完成率等5个核心指标,以及挽回经济损失、人均审计项目、重大违法违纪等3个辅助指标,多维度科学、客观评价审计工作成效。
2.搭建立体式培训体系,提升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审计中心自主研发“智审e学堂”培训平台,打造定制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线上课程,目前已有培训课件近80个。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后续教育,定期开展项目经理培训班、审计云课堂等培训,举办数字创新大赛、岗位技能比武等活动,助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纵深发展。
[本文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