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持续深入,公立医院在内部管理上面临诸多挑战,内部控制审计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效率、防范运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在环境基础、前瞻性、制度体系、信息化及审计力量供需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审计 治理能力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医院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审计能够监督医院经济活动、评价内部控制效果,对保障医院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防范运营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以A公立医院(以下简称A医院)为例,从环境基础、前瞻性、制度体系、信息化及审计力量供需等方面分析其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A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临的环境基础较差
A医院在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及其环境建设方面尚需加强,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工作的推进遭遇职能部门间协作不足的挑战,反映出各部门对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导致审计部门在执行任务时面临一定阻力,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二是尚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内部控制实施规范等文件尚未出台,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使其显得较为松散和不严谨。
(二)审计前瞻性不足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二次监督,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然而,当前A医院所实施的审计活动主要聚焦于既有内部控制流程的检验与评估,侧重于评估这些流程的执行效率与成果,其实质更偏向于事后复核。这种审计模式在决策制定前因缺乏足够的风险预警与决策支持功能,难以预先识别并防范潜在的经济风险,从而限制了内部控制审计在提供咨询建议、优化管理决策方面的潜力与价值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审计缺乏制度规范
A医院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尚未构建系统性的制度框架,导致审计1YneUrJLQ8K19EKlkiaYXA==工作的范围界定、具体内容以及评估标准等方面缺乏明确规范。这一现状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缺乏具体而详尽的操作指南,过度依赖历史经验,进而在制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判定标准时显得较为笼统和粗略。鉴于内部控制审计本身所具备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特点,这种缺乏规范性的审计方式很可能造成审计工作的深度不足、焦点模糊,最终对审计结果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信息化水平较低
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系统的贯通进度较为滞后,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尚未连接医院的财务、物资和信息等系统,且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性也较差。在A医院内部控制审计中,审计人员仍采用较传统的方法从各部门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数据,审计效率较低,无法精准高效地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测试与评价。
(五)内部审计力量供需不匹配
随着公立医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进行内部审计的事项也逐渐增多,但现有的内部审计力量并不能满足审计全覆盖的需求。以A医院为例,尽管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了财务、审计、工程专业的人员,但仅依靠部门内部力量暂时无法满足医院的内部审计需要,多数审计项目还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审计的方式进行,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在自主开展综合性较强的审计项目方面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工作创新性也较为缺乏。
二、A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审计未获充分重视
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始终,高层领导的指导和监督是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是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基础。然而,目前A医院管理层多为医疗领域专家,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各部门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意义,对审计工作大多处于一种疲于应对的状态,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审计面临着部门协调不畅、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审计关口前移存在一定困难
公立医院各职能部门日常运营任务繁重,这导致其难以及时准备并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所需的关键资料。因此,将内部控制审计全面融入医院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流程中显得较为困难。这一现状也阻碍了审计模式从传统的事后审计向具有前瞻性的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的顺利转变,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和预防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制度框架不健全
A医院出台了一系列内部审计工作相关制度,但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实务经验积累不够,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大多仍按照传统审计项目的工作模式进行,对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之间的区别和审计重点认识不够清晰,针对不同审计业务类型的具体工作流程规范还不健全,导致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缺乏详细指导。
(四)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大部分公立医院还处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阶段,可供参考的经验做法还比较少。内审部门的预算有限,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的经费保障不足,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的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尚不完善。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五)内部审计力量供给不足
受限于医院严格的人员编制管理和有限的财务预算,单位内部在配置审计人员时受到限制,不仅在人员数量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而且在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由于存在从外部临时聘用或长期合作的审计人员,也导致容易发生信息泄露和管理失控等风险。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参与
强化医院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作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自上而下得到高度重视。加大审计整改工作的执行力度,将审计整改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评估体系,以及作为评选先进、优秀等荣誉的重要参考因素,以此激励各部门认真对待审计反馈,持续改进工作。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大业务宣讲力度,转变职工传统认知,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使各部门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是促进其规范和完善管理的助手。
(二)内部审计人员深度融入医院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与各部门人员的沟通联系,对各种计划、方案和决策进行比较分析,从审计角度提出完善内控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保证医院经济业务活动在正常轨道运行。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更多地作为医院相关委员会成员,列席医院经济业务活动的相关会议,加深对医院日常业务的了解,及时充分地掌握医院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三)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框架
内部审计部门应认真学习上级相关部门出台的内部审计专项指引等工作指南,积极与其他大型公立医院就内部控制审计实务进行交流。在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借鉴其他医院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流程。同时,针对公立医院的业务特点,建立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增强内部控制评价的专业性,提高评价质量。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度
加快促进医院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信息化。一是积极向先进单位学习先进经验,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二是积极争取信息化资源,招聘内审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三是探索利用大数据搜集、分析、处理和挖掘单位的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和各种内外部数据,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开展更全面、更多维度的分析与评价,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时识别内控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提高内部审计力量供给
探索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的专家,以协作的形式融入医院内部控制审计流程。通过此种方式以期从初期借助外部力量逐步过渡到以内部审计团队为主导的工作方式,以此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审计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时,积极吸纳拥有多元化专业背景的审计人才,提高内部审计力量供给。激励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深化审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参与各类培训与发展项目,持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能力,构建更加高效、专业的内部审计体系。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邮政编码:230601,电子邮箱:1403929090@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1]饶雪,王静.基于新COSO框架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22(10):141-143
[2]王静,饶雪.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 2023(6):19-21
[3]俞燕,戈彦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评价问题及对策探析[J].会计之友, 2023(7):81-86
[4]欧阳韵秋.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以H省高校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 2024(7):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