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留白”的力量

2024-10-17 00:00:00丛麓
心理与健康 2024年10期

艺术创作中,常常讲究“留白”,即留下相应的空白,凸显构图或立意,打造出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无物胜有物”的意境。笔者在最近与几位长程来访的工作中,也深深体悟到了留白的力量。

一次咨询实践

最初的深深感触来自一位合作了近两年的来访。在之前的咨询中,由于来访原生家庭中父母回应与共情上的不足和缺失,与这位来访的工作中更多需要咨询师“包裹式”的回应,紧贴来访的讲述、镜映、共情,有种抱住在怀里的感觉。随着咨询的进展,来访慢慢远离了原来暴怒、受害的议题,以及可以面对现实中失恋、学业、找工作等的各种挑战,取得了阶段性的学术成就与事业发展。

在我们最近的一次咨询中,她叙述着这周各种情绪的涌动和被触痛的人与事,我专注地聆听着,也一边觉察着过程中自己的各种躯体与情绪感受和头脑中闪过的声音。在她叙述暂停的空当,看着低着头似乎还在情绪中的她,我内心的某一部分仿佛对要回应她的念头轻轻地“嘘”了一下,决定再给她一些时间、空间去在自己内在的情境中探索,与那情绪的涌动独处。于是没有讲话,只是轻轻地“嗯”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她开始继续讲述,接下来有时仿佛是她内部几个部分之间切换着角色在发言、辩论;有时提到新的事件、人。我认真地倾听着,我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在各种部分也在思索、碰撞着,各种想法、声音、想说的话,各种或焦虑,或担心,或兴奋,或无奈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中间又有了几次暂停,我放下心中想要表达、反馈的话,决定再等等,于是只对着她点点头,发出轻轻的“嗯”作为我在,我在听的回应。

在一些比较长的叙述与情绪的起伏后,我再次先收住想要回应她的想法,请她先回到自己,去体会这样的表达完成后,与当下自己的身体感觉和情绪感受做个链接,去体会它们都是怎样的。很快,如消解开了一大片的俄罗斯方块一样,随着来访对自己身体感觉和情绪感受的觉察、分享,来访开始可以探索心理更深的一层—— 过往的记忆被记起、讲述,伴随着新的感受、领悟,或那些更隐秘的感到羞耻的话题被提及,一些更深的渴望、痛苦、愤怒、悲伤、孤独被触及。

然后,在这样的叙述中,仿佛不经意间,来访的一些用词、意象、口误、比喻…… 会突然抓住咨询师的耳朵与心,如“我看到心底里仿佛有一具冰冷的尸体” “他总是做这些不安全的事来威胁到我的人身安全” “该给外公外婆打电话了,好久没和他们联系了……哦,不对,外婆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如同画师要落笔,咨询师会知道是该出手的时刻了。

通常,随着这些创伤点在无意中被触碰,常常会导致来访立即的“转身”,即无意识地转移话题以避开痛苦。如刚刚在意象中看到心底那个冰冷尸体的来访,咨询师在她转移话题的空当,轻轻地转回来询问刚刚看到的那个“尸体”时,来访的眼泪涌出,哽咽着说到了童年那个被虐待的创伤的孩子,说到她的状态与情感需求……慢慢地,“尸体”不再冰冷而变得温暖,后来甚至变成了活力满满的小孩。虽然,也许这样快速的转化还带着防御,但也带着希望。这样一次次在咨询中走到心底深处,对最悲惨、羞耻的部分的看见、面对、疗愈与修通的过程与希望。

而那个评论“他总是做这些不安全的事来危胁到我的人身安全”的来访,当咨询师跟进问,那个“他”是谁,来访陡然一惊,说自己汗毛乍起。咨询师在解释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那些不同的子人格、不同部分的时候,来访对那个“他”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与看见。

而口误说到要“联系去世外婆”的来访,那个心底不能面对未完成哀悼的丧失的伤痛,随即被看到。

“留白”为咨访双方带来的益处

在与这几位来访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在来访叙述中的大部分空当保持着节制与留白。一方面,给了来访时间与空间,不被打扰,沉浸在自己的心理、情感与故事世界中探索,从而慢慢卸下防御,仿佛得以从房间的二层,走向一层、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向更深的心灵深处走去。过程中,咨询师的在场、聆听、不随意评判的接纳,为来访提供了深入探索的安全场域。

另一方面,咨询师内在也有各种不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小我”争相表达的声音,他们也常常在开始时会流于二元对立的比较,以及肤浅的共情或理解,其实说出这些来,往往会令来访在当前的层面纠缠,甚至有可能感到未被理解与受伤害。而在那些空当时的节制与留白,也给了咨询师时间与空间去理解、消化,倾听更多的信息,然后也逐渐走向自己的深处。那个咨询师内在的更深沉、更沉静、更慈悲的深处与空间,才得以在这样的节制与留白中得以展现,在那里同来访的链接与工作又会是更深的遇见与别样的令人感动。

来访在这个更深的、安全的场域中,在不被打扰的留白中深深地体验、感受着自己,同时一边讲述着,仿佛拨开了一层一层的浮沫、外衣,终于露出、看到了那被压抑、掩埋许久的“痛点”,甚至是“血淋淋的伤口”—— 那些不愿面对的创伤经历,那些自己感觉痛苦、不堪的部分……而“伤口”被看见的本身,就带着改变,同时也给了来访自己与咨询师机会,让这样的创伤与感受得以有机会被疗愈与转化。

“留白”需要有哪些条件与考虑

当然,咨询中咨询师在来访叙述空当、沉默处的节制与留白,一方面需要建立在咨访双方稳健的信任关系的背景下,也要观察评估来访当前所呈现的部分心理发展阶段,是婴儿期需要被及时地抱持与镜映,还是已初步完成了分离个体化,安全基地已经建立,孩子需要更多独自玩耍的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也要觉察、体会着自己所有的身体感觉、情绪感受与各种思虑、想法,如果觉察到非常深刻的理解与强烈的感受,并非常笃定时,我想这时自然地反馈、回应、共情来访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咨询师还带着些不确定,那么也可以带着尝试的心态,观察着来访的反馈,表情、言语、姿态与动作……带着节制与留白的意识,试着给来访更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感受与体验自己,让情绪充分流动。试着邀请来访去进一步与自己身心建立链接,从而进入到一个更深入的心理空间。在那里与那些久被压抑的各种伤痛和不被允许的各个部分相遇。这个过程中,咨询师紧密关注并跟随着来访的各种非言语信息,如感觉到和预期的不同,如来访的不安、恐惧,或对咨询师投来了期待的目光等,咨询师则需立即做出调整,及时镜映、共情,接住来访,提供支持。

有人说,心理咨询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想,正如其他艺术表现中“留白”所带来的强大的艺术表现一样,对心理咨询中“留白”的意识与运用,也常常能帮我们与来访走到潜意识海洋的深处,得以一瞥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