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汉的独生子小张在部队当干部,工作能力强,非常受重视,娶了城里媳妇,生了大闺女,一家子幸幸福福,和和美美。张老汉每次提起儿子就精神头十足,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天张老汉接到部队电话说小张正在医院抢救。等张老汉赶到部队才知道儿媳妇及孙女已被儿子杀害,而儿子自杀未遂正在抢救中,张老汉震惊万分,无法接受现实。
张老汉后来逐渐了解到儿子近一年变化巨大,突然花钱大手大脚,买高价内裤、奢侈手表等,四处借债,吹牛称有高官亲戚,能赚大钱,到处惹是生非,为小事和新兵吵架,甚至动手打领导,之后被处分,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给人下跪,不吃不喝,觉得对不起所有人。
部队曾送小张去精神病医院看病,但因为小张媳妇反对,觉得太丢人,想着接回家疗养一段时间就没事,哪知疗养还不到两个月悲剧就发生了。张老汉忍着剧烈的悲痛陪伴儿子治疗,儿子清醒后坦言当时自觉罪孽深重,不能存活于世,担心妻子和女儿在自己死后不能生存,故杀害她们后自杀。后来经过法医精神病鉴定,小张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案发时处于疾病期,无刑事责任能力,随后小张被送至精神病医院强制医疗。
一晃10年过去了,小张一直在医院表现良好,多次申请解除强制医疗,张老汉也热切期盼儿子回家团聚。终于在部队、张老汉、村委会等协同努力下将小张接回了家。张老汉非常高兴,小张还能领取部队发放的退休金,生活很安逸。小张也坚持服药,经人介绍再婚,几经波折,妻子又给他生了个闺女,伤痛逐渐修复。然而小张总觉留有遗憾,还想要个儿子,又听说吃精神科的药会导致不好怀孩子。为了弥补缺憾,小张开始停药备孕。
同时,小张还觉得自己不能闲在家里,想为家乡做点事业。一开始小张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免费为乡亲搭建蔬菜大棚,借钱借贷,向亲朋好友借了个遍,借了一百多万,奔波劳累,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焦头烂额,钱花得越来越多。后来债主追债,而收益遥遥无期,小张无力偿还债务,心情一落千丈,每日愁眉苦脸,惶惶不可终日,觉得对不起所有人,不应该生活在这个世上。想到年迈的父母无人照看,小张持刀砍向父母……
张老汉家的悲剧,如今说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鲜血的教训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怎样才能够避免惨剧的发生呢?从小张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说,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解除强制医疗前的危险性评估已经成为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精神健康专业人士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怀,同时也能及早发现隐患,为社会公共安全保驾护航。
对于犯有重大刑事案件因精神疾病影响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患者,由于其危险性极大,因而,人民法院依法做出强制医疗的判决,目的是让其得到充分的医学干预,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公众安全。
如需解除强制医疗,应由相关办案机关启动鉴定,委托专业鉴定机构,鉴定人依据专家共识、《强制医疗诊断评估办法(试行)》等,对这类患者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从治疗效果、危险行为、危险性认知、社会支持等多方位综合做出全面的评估意见。
针对即将服刑期满再次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的小张,因为其非首次暴力伤人、社会家庭支持差(家里仅剩体弱多病妻子和年幼女儿)、高额欠债又无收入来源、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等原因,最终建议对小张不能解除强制医疗,既是对患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对他人人身安全的保护。
现实中,还有很多未达到强制医疗的患者,或者已经解除强制医疗的患者,虽国家相关法律条文并未要求从法医精神病鉴定的角度进行评估。但随病情的波动,这类患者对社会产生的危险性会发生变化,也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高度关注。
精神疾病患者在行为、语言、思维、感知、认知、自知力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伤人行为或存在自伤危险两种情况要做出紧急风险评估,这类评估多由专科医师进行,应依据《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参照专家共识进行,目的在于确定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可能会诱发患者出现危险行为的因素;确定可能会阻止患者出现危险行为的因素;确定哪些措施可以立即采取。良好的风险评估是建立在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和相关检查结果基础之上的,而患者家属提供的信息、既往的医疗记录、公安机关的档案等信息都可作为参考。
现有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将危险性评估分为 0~5 级,主要应用于社区或普通临床环境。一般来说,男性、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无业、贫困、单身,早年品行障碍、共患人格障碍等,存在幻觉、妄想、兴奋激越、抑郁或躁狂症状等临床症状,缺乏自知力,首次发病、不服药、未治疗期长,既往伤人史,都与暴力危险性增高密切相关;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老年男性、支持系统差、社会经济地位低、以往出现过自伤史等,都是自杀或自伤的高风险因素。
虽然在危险性评估中患者可能需要被了解很多个人信息,强制医疗也可能致其人身自由权受损,保护公众安全和尊重患者权利之间常存在伦理冲突。科学地进行危险性评估,依照规范详细记录分级理由,根据危险等级进行治疗和管理才可能平衡天平的两端。总体而言,对于危险性评估风险高的患者,建议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并加强监管。
危险性评估既是对精神病患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对他人人身安全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