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凉梦”,但不清楚他年轻时还有个“体育报国梦”。袁隆平一辈子热爱运动、坚持锻炼。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拥有年轻的心态,自称“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败、不断攀登高峰,给青年树立了榜样。
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对于青年人来说,只有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让身心素质更好更强,才能在成长之路上经得住风雨、受得住磨砺、扛得住摔打,书写更加开阔的人生。今天,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让一些人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过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运动、长期沉迷虚拟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也难免会有“成长的烦恼”。面对一时的挫折、压力,如何调节身心,保持健康饱满的状态,对青年的成长十分重要。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处在重要的位置。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体魄越强健,奋发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野蛮其体魄”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生活状态。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谈到,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既要静下来多学习,也要动起来勤锻炼,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才能为人生积蓄远航的动力。
“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奥运冠军丁宁经历过困难和失败的砥砺,面对未知挑战的忐忑,她勇敢说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暂时的胜负定成败的”,自信达观、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飞扬是青春。无论是敞开心扉去结交朋友,还是培养兴趣爱好让内心充盈,抑或是在饱览自然风光中开阔心胸,青年要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涵养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的心境,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成为内心的主旋律、向前奔跑的动力源。
青年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还要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形打底。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样。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百余年前,李大钊同志写下的这段话,依旧DpqK8qQPIBbZ3uVXZdKJkXVMCEWcHT2pppc/MSW5+sU=发人深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时代的重担。塑造健康的体魄,淬炼昂扬的精神,积极投身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国有我的实践,新时代的大舞台上必将书写更多青年的精彩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21日,有删改)
◆提炼
议论文要做到分析深刻,第一,要紧扣论题。论证时,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还是比喻论证。对于进行论证时要阐述的道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重视分析。在论证时,“举例”是基础,是手段;“论证”是强化,是目的。论证的过程,更主要体现在对所举材料的分析上,通过分析,揭示道理,证明中心论点。第三,须形成结论。议论文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出发人深省的结论。一篇文章的结论,往往与中心论点相互照应,深化文章主旨,强化读者印象,起到收束全篇的作用,是笔力千钧的“豹尾”。范文是一篇分析身心健康意义的评论,但作者对身心健康意义的分析并没有仅仅局限于体育与健康这一方面,而是由“健身”发散到“生活”“成长”,由“生活”延伸到“社会”,进而由“塑造健康的体魄”推演到“强国有我的实践”。分析论证围绕论题,深入拓展,举例、对比,重视分析,丰富和深化了身心健康的意义。
议论文要做到对比中肯,可以“先破后立”,也可以“正反对比”,可以先正后反,亦可先反后正,但都是以反衬正,突出正面立论。如这篇时文在开头就摆出了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的现象,先破后立,破是为了立。而“正反对比”则是摆出正反两方面的现象加以论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批判性、驳论性、明辨性的文章更适合运用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揭示事物本质、批驳错误观点、明辨是非曲直。这类文章在选择对比性材料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揭示不同点,因此选材时对比双方属于同一范畴。一般来说,正反两个方面可以是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映衬另一种事物或意见,也可以是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对比,进行辩证分析,进而得出中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