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框”无处不在,它既是规则,教会我们自律;也是取舍,让我们领悟舍得;更是困境,促使我们突破并成长。面对“框”,我们既是遵守者,也是挑战者。让我们在遵守中自律,在挑战中成长,超越自我,书写精彩人生。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作文,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以“框”为镜,照见成长之路
成长,对我而言,既是时间的流转,也是心灵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框”。这些“框”并非简单的物理界限,而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挑战者。(开篇点题,但对“框”的定义略显绝对。)
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和期望为我构建了一个“框”,他们告诉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此处应该点明“框”即为规则)那时的我,虽然感到有些束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这些“框”其实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保护伞。它们教会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遵守社会规范,更重要的是,它们让我学会了自律。
进入学校后,学校的规章制度又为我搭建了一个新的“框”。这些规则更加严格,更加规范。我时常感到自己仿佛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失去了自由。但当我开始适应这种环境,逐渐理解这些规则的真正意义时,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这些“框”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遵守纪律,更让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虽然作文提到了不同类型的“框”,但对每个“框”的探讨深度不够。可以进一步挖掘每种“框”对个人成长的具体影响,以及自己是如何在这些“框”中找到自我并突破自我的。)
然而,生活中不仅有这些“框”,还有许多无形的“框”。它们可能是我们内心的恐惧、犹豫和不安,也可能是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和定位。这些“框”往往更加难以察觉,但却对我们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在准备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我时常感到自己无法胜任这个任务,甚至想要放弃。但正是这些内心的“框”,让我更加努力地准备(为何内心的“框”会让人更加努力?因果逻辑不够清晰,令人费解),更加认真地面对每一个细节。当我站在台上,面对观众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压力。但当我开始演讲时,我发现自己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破框而出”的喜悦。
回首过去,我意识到这些“框”其实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它们让我学会了自律、责任和勇气,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以“框”为镜,我照见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面对各种“框”,用智慧和勇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对“框”的总结思考较为单一,可以从辩证的角度加以思考和阐述。)
升格指导
1.构建清晰的逻辑和层次
文中提到了从家庭的“框”到学校的“框”再到内心的“框”,但论证结构的逻辑和层次还应更加明确和清晰。建议明确阐述对个人成长的具体影响,形成“是什么”(“框”的定义)——“为什么”(“框”的作用)——“怎么样”(如何影响成长)的逻辑链条。这样可以使作文论证结构清晰、合理。
2.加强论证的连贯和过渡
作文的不同部分之间,需要加强论证的连贯和过渡。例如,在从家庭的“框”过渡到学校的“框”时,可以加入一段过渡性的文字,说明随着个人成长环境的变化,“框”的形式和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同样,从一种“框”过渡到另一个“框”时,也需要一个更加自然、巧妙的过渡。
3.引入反例或辩证的观点
为了增强作文的论证力度,可以适当引入反例或辩证的观点。例如,在讨论家庭的“框”时,可以提到一些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的家庭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讨论内心的“框”时,可以探讨在无法克服内心恐惧和不安时面临的困境。这些反例或辩证的观点不仅可以使论证更加完整全面,还能增强作文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