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立意:学会与命题人“对话”

2024-10-17 00:00:00黄寒隽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36期

审题立意是写好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我们在面对考场作文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写”,而是“读”,将作文题当作阅读题一样来读。读题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参透命题意义的过程。

一、明问题

作文题中给出的文题形式有多种。有的题目一目了然:“你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当你面对它时,你是怎么想的?”(2024年贵州卷),这里的问题即:什么是关键时刻?你当时做了什么?有的题目隐含在导语中,还需要根据导语来仔细推敲。如2024年四川内江的作文题:

杨绛笔下善良的人力车夫老王,在逆境中充满勇气的女盲聋作家海伦·凯勒,为非洲农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水稻专家杨华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我们也要发现自己的光芒。因为这光芒,我们便无惧征途的黑夜;因为这光芒,我们更热爱人间的烟火;因为这光芒,我们更坚定心中的远方。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也有自己的光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根据导语的提示可知:车夫老王的光芒在于善良,海伦·凯勒的光芒在于在逆境中充满勇气,杨华德的光芒在于为世界作出贡献。这些“光芒”的含义各不相同,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的光芒是什么?例如,“善良”“勇气”都是指个人良好的精神品质,由此我们的答案也可以是其他一些积极向上的品质,如爱国、诚信、团结、忠诚、乐于助人等。选择好答案之后,我们就要紧紧围绕这个答案叙述自己与散发光芒有关的事情,并且在文中将这个答案清晰地表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其次,导语中还提到“因为这光芒,我们便无惧征途的黑夜”,这里就是在谈“光芒”对人的影响,因此作文里还需要回答“我的光芒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叙之后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思考。

二、审情境

情境是指在作文命题时,出题者创设出的写作情境,也指考生在写作中创设出的写作背景。情境的设置既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做到让考生有话可说。命题者提供的情境其实就是规定作答范围。如2023年浙江杭州作文题:

在班会课上,给学弟学妹们做一次主题分享。可以讲述你努力实现心愿的过程和体会;可以就如何实现心愿谈谈看法,给出建议。请拟写发言稿。

题目中包含的问题为:实现了什么心愿?怎么实现的?有什么收获?需要注意的是,考场作文要符合“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的“三合”要求。这“三合”要求,实际上就是写作时的五种意识:

这一情境的设置,让“讲述心愿”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有了和考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分享对象,这样更能触发我们的真实情感,让努力实现心愿的过程变得更有价值。

除了这种显性的情境作文题以外,还有一些作文题没有明显的情境词,却也蕴含了情境要求在其中。如2024年湖南长沙中考题:

很多同学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没有什么素材,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背后,有很多细节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细细地感受,就如考试一样,请以《考试的背后》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题目看上去没有情境要求,但是题目“考试的背后”中,“考试”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它更是一个限定词。全篇作文应该在“考试”的情境下展开,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叙述与考试有关的具体故事细节展现“考试”的过程,表达背后的情感。

三、深立意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成长”一直是关键词,命题者往往通过作文题引导我们思考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悟,希望我们能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实体验。这就意味着我们选择素材的时候并不需要一味地追求新颖,而应该走向情感的真实和感悟的深刻。如何才能表达深刻的感悟呢?其中关键就在于掌握结尾段的议论方法。

议论文往往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展开议论,我们在结尾段当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

当我们说起某一种事物“是什么”时,就是要为它下定义。例如,成长类作文中常见的主题词“自信”指:信任自己,对自己有信心。然而在考场上,我们很难对某个词语下定义,这时我们该怎么办?解决方法是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以“自信”一词为例,自信的近义词:积极、乐观、自主、自尊、肯定自我、勇敢尝试……自信的反义词:怯懦、胆小、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在对其进行辨析的过程中,“自信”就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有了具体的含义。如:

自信是对自轻的回击,是对自卑的对抗。它是与生俱来的吗?不!它植根于我们在困难来临时的勇气中,它孕育于我们在摇摆之后的理性判断中,它形成于我们颠覆“不可能,做不到”的意识高墙中。拥有良好心态,何惧云横秦岭?卧看云淡风轻,人生自有诗意。

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片段,如2023年四川遂宁中考作文题:以“珍藏在心底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们可以在横线上填上“幸福”,结尾段就可以这么写:

我曾经以为幸福是精美的礼物带来的快乐;幸福是美丽的风景带来的惬意;此刻我发现,原来,幸福还可以是外婆嘴角浅藏的笑意,可以是母亲的胡木梳上寄托的情丝。

是啊,“世俗可神圣,亲爱在人间”。这种幸福永远珍藏在了我的心底!

小作者选择了两两相对的四个场景,在对比中,读者就明白了:在小作者心里,幸福并不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亲人之间的关心,是爱意的流淌。

写考场作文时,我们要学会与命题人对话,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命题的意义。既要审清题目中隐含的问题,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还要把自己的感悟深刻地表达出来。与命题人的“对话”才能畅通有效,我们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