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和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2024-10-15 00:00:00陈艳辉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36期

古诗词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阅读古诗词,品味其音韵美、章法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和哲理美,能够丰富我们的审美感知,加深我们的审美体验。

一、音韵和谐,展现音韵美

古诗词“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诗人常运用押韵、平仄、对仗、叠词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阅读古诗词时,分析其音韵特点,在诵读中领略其音韵和谐之美,是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的方法之一。

【示例】

黄鹤楼

◎〔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偶句押韵,韵脚分别是“楼”“悠”“洲”“愁”,韵律节奏疏密有间,读来朗朗上口。诗中运用多个叠词,“白云悠悠”“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写出了作者登楼所见之景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繁茂的自然美景,叠词的运用使诗歌音律和谐。同时,诗中双声、叠韵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此地”“江上”等叠韵词,让这首诗读来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韵美。

二、章法绵密,展现章法美

古诗词讲究章法,注意诗意的分合与意脉的承接。诗歌的章法结构一般可以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为一诗之首句或首联,统帅全诗内容,或造势,或造境,或造思;“承”是承接,是起句的延续与深化;“转”表明诗意的变换、结构的转折,或由物及人,或由景及情,或由事及理,或由景及思;“合”是结句,或议论,或抒情,往往有表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示例】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XSEDz7PG54Y1H4ljbfg3Bw==

这首诗开头两句由楼名兴起,写登金陵凤凰台联想到的凤凰台的传说,扣题。三、四句紧承“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抒发感慨,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表达了对历史的凭吊。五、六句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由写历史典故转向描写自然景观,描写登上金陵凤凰台所见三山半隐半现、白鹭洲中分淮河的景象,描述山天相接之景、中流击水之状,雄浑壮阔,为最后的抒情蓄势。七、八句运用双关,既写自然之浮云、落日,又比喻奸邪当道、忠贤被蔽。作者触景生情,以“愁”作结,抒发忧国伤时之情,旨意深远。诗作起承转合,富有章法之美。

三、抒情达意,富有情感美

情感是古诗词的灵魂。诗人通过特定的表达技巧,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的真实和深刻,使古诗词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南宋〕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这首词以情动人,寄寓于其中的情感复杂而丰富。作者以“自叹”“不堪离别”“看惊”“儿女泪,君休滴”“须相忆”等词句,直接抒发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和牵挂,以及身老多病、怀才不遇之感,暗含忧时伤国之情;借“蜀道”之典,极言友人远行前路艰难,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切与担忧之情;用“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着一“惊”“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被派往西南镇压人民的惊叹,透露出不出师东北抗击外敌的深深遗憾;借“儿女泪”之典,传达宦游之苦,继而以西南之景开解朋友,表达了浓浓的关切之情。全词寄意遥深,情感充沛,感人肺腑。

四、以意造境,追求意境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古诗词的意境美,是指诗人在创作中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人物情感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意境,以抒情言志。

【示例】

过青溪水作

◎〔唐〕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首诗前四句首先概括过青溪之行,溪水随着山路万转千回,引出对青溪独特风景的描绘。第五至八句通过细描青溪的姿态,带领读者领略青溪之宁静清新之美。以“声喧乱石”衬托“色静深松”,一动一静,以声衬静;菱叶荇菜随波荡漾,波光流转,芦苇随风摇曳,营造出清新淡泊的意境,引人遐想,让人迷恋,表达出作者对青溪的喜爱。而此情此景,让作者心生隐居于此之心。诗歌所创造的淡雅宁静之境令人心生向往,这正是这首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五、文以载道,蕴含思想美

诗人往往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蕴含着道德观念,如爱国主义、人道关怀、道德修养等。这些思想不仅具有时代性,更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让读者受到精神的洗礼。

【示例】

关山月

◎〔南宋〕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饱含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诗歌以南宋王朝下诏和戎为线索,再现了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身在“朱门”的文武官员歌舞享乐,不思复国;战士长年戍守边关,却无所事事,壮心空付,报国无门;忍辱含诟的中原遗民,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而一切的根源在于妥协投降,因下诏和戎,才让将军不战空临边,战士不得上阵杀敌,遗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人解救。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都闪烁着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光辉。这正是陆游爱国诗歌所表现出的思想力量,穿越千年唤醒华夏儿女心中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六、以理见长,蕴含哲理美

白居易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深乎义”即诗词中表现出来的哲理之美。诗词的哲理需要文学意象来表现,我们在解读和欣赏诗词时要注重意象的象征特点,联系生活理解蕴含其中的哲理,以提高诗词审美能力。

【示例】

雪 梅

◎〔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只好停下笔来思索。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诗人通过梅与雪的比较,让我们认识到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总之,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是多方面的,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美感和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