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松弛感,平和心态
女儿刚上初一时,第一次考试成绩在班级排在中下游,当时先生忙着照顾生病住院的婆婆,没有人与我分担焦虑,我有些着急,不知道该怎么与孩子交流。
我从教育学著作中寻找答案,读了魏书生的《好父母"好家教》《好学生"好学法》,王金战、隋永双合著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等书;又多次去女儿学校听家庭教育讲座,接收新信息,摸索新方法。先生告诉我要降低期望值,和女儿加强沟通。慢慢地,我的心情平和下来,家庭氛围变得融洽。
女儿的学习成绩起起伏伏,有时候进入班级前五,有时候又到中下游,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只要孩子愿意努力,热爱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就好。女儿也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对于不擅长的数学,她花时间钻研题目、整理错题集,初二期末考试数学考了满分,这带给她很大的信心,学习劲头更足了。
生活要有张有弛。节假日,我们会带着女儿去附近的公园散心,参观家乡常州的文化古迹,逛逛上海的花鸟市场,打卡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女儿养乌龟、小鱼,种芦荟、吊兰,学习累了,她给小动物喂喂食,给花浇浇水,心情得到放松,精神也愉快起来。
进入初中,女儿越来越需要自己的朋友圈。我给了她很大的交往自由和空间,鼓励她多交朋友。女儿参加同学聚会回来告诉我:“我们今天玩剧本杀了,连续破了几起案子。”也会分享与同学吃美食的经历和心情。看着她开开心心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强社会实践,拓宽视野
女儿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参加了少林功夫、抖空竹、种植空间、校园植物等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学校还组织他们去少年宫参加插花、陶艺等劳动课程。这些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也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在制作插花、陶泥作品前,女儿都会提前画好图,思考怎样设计让作品更完美。这些活动带给她很大收获,让她懂得做事一定要耐心、细致。这学期,女儿仿制的文物“额济纳居延汉简”获得了校历史学科节二等奖。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锻炼了身心,更让女儿了解并爱上校园的一草一木。在家里,她种豆芽,做糖画,做米酒,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课余生活很是丰富。
寒暑假,女儿做图书馆志愿者,去常州三杰纪念馆当红领巾解说员,参观垃圾处理厂,开展食品调查研究,将压岁钱捐赠给山区的孩子……她在一系列社会实践中拓宽视野,激发社会责任心。
今年5月,女儿在恽代英纪念馆讲述的红色故事,获得了江苏省“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故事我来讲”征文展评活动三等奖。
重兴趣培养,发现热爱
数据表明,青少年时期的兴趣培养,对其未来职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要有长远的眼光,看见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女儿喜欢练书法,课余时常常坐在书桌前用毛笔临帖,看到书法类节目也很喜欢。我悉心呵护女儿这颗热爱的小火种,给她报了书法课,并鼓励她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增长见识。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初中后,女儿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书法作品被刊登在《扬子晚报》,还在学校展出。
“双减”让我们有了更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让女儿有了更多自主探究、发展兴趣的时间。我们很珍惜这段时光,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成长。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