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年的中秋假期,妈妈说带我去北京姨妈家过。
这次我可要提前做好关于老北京习俗的功课,记得上次去姨妈家,姨妈问我爱不爱吃山里红,我愣是不知道啥叫山里红,还愣头愣脑地说不吃呢,后来才知道那是山楂,老北京人管山楂叫山里红。我那时还小,不懂得谦让妹妹,经常和她抢玩具玩,大人们都打趣我说我是“鸡贼”娃,实际是说我有点小气,也不是骂我,结果我一顿哭闹,就因为他们说我是“贼”了。想想那时还真是闹了不少笑话。
经过一番查阅后我得知,老北京的中秋节还真是大有讲究啊!
中秋节的来历与名称
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秋季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
老北京人过中秋的讲究
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祇”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祇”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老北京人过中秋的习俗
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的习俗。北京人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老北京人过中秋的禁忌
如在祭月摆供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此乃团圆节之大忌。过去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因月亮称太阴星君,男性属阳,则不拜月。小男孩可以拜月,但不虔诚,只是玩月的一种游戏。在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庭都要供月,先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把自己种植的石榴、盆葡萄、夹竹桃、西番莲、仙人掌、霸王鞭等果木盆花放在供桌两侧,再将请来的“月亮马儿”立于供桌后,又把刻有蟾宫玉兔图案的大月饼(团圆饼)插在木架上,当作神位,放在供桌中间。供品有各种月饼(“自来白”除外)和鲜果,如苹果、柿子、葡萄、石榴、晚桃、九节藕和切成莲花瓣形的西瓜等(梨除外)。其中柿子、苹果成对供,寓意“事事平安”;桃和石榴成对摆,意为“桃献千寿,榴开百子”;枣和栗子则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取“早早平安”“利市”之意。供桌外层设香炉、蜡扦、花瓶,蜡扦上插红烛,下压敬神钱粮(黄钱、元宝、千张)。花瓶内分别插上带枝的毛豆和红色鸡冠花。一般家庭供月时,由家中的女长辈(女家长)主祭,先向神位(月亮)上香,三叩首,然后全家女成员按辈分再行三叩首礼。
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了解了这些老北京的中秋习俗后,去姨妈家时就不会出糗了!
李嘉阳
神礻氏(qí):即神,指的是天神与地神。
自来白:月饼的一种,与“自来红”月饼做法基本一致,由于用凉水和面月饼的面皮为白色,因此得名“自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