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 榕江的美,更在村超之外

2024-10-14 00:00:00曾玉
摄影之友 2024年10期

网红球队小瑞村赛前加油
被流控堵在场外的观众和忙碌的安保人员

“你觉得村超是不是炒作起来的?”2023年7月1日,超级星期六,比赛结束后,我在宵夜的时候遇到了榕江村超平永村队的队长蒋明星,没聊几句,他就这样问我。我说:“当然是炒作出来的,但不是你们自己在炒作,而是在本应该代表中国的顶级足球队伍让大家都失望透顶的时候,你们给了全国人民一丝希望,所以被全民炒作成了一场狂欢。我更愿意把你们叫做‘村超足球嘉年华’,一场持续了整个夏天,属于中国的‘超级碗’或者‘全明星周末’。”

“所以你怎么看董路的评价?”

“职业和业余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他选择了错误的态度和语气,但是逻辑上并没有错误。村超毕竟是业余的,就能力上,一定是被职业队碾压的。”我如是说。

6月30日,我赶赴榕江,为了见证这个中国足球的奇迹——村超。

但是现在,在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想聊足球,我想单独聊聊榕江这个小县城。因为,如果你抱着去看足球赛的心态去到榕江,那么不少人会失望。拥挤的人群、闷热的天气、参差不齐的竞技水平都不会为你带来良好的体验。而如果你放平了心态,放松了心情,在榕江慢慢走一走,看一看,反倒会有不小的惊喜。

1五榕中路,一名少数民族群众正从一家少数民族饰品商店门前走过

误入江西码头

订不到房,根本订不到。

在大约提前半个月左右的时候(6月15日),我看了一眼榕江的客房,余量充足,价格实惠;当我提前十天准备下手的时候,榕江已是一房难求。在多方求助下,我找到了位于江西码头附近五榕中路的广东南海会馆。

出了高铁站,我选择了坐公交来开始融入榕江,5路车非常方便,可以直达村超赛场附近。高铁站离县城大约半小时的车程,下车后还需一公里多的步行才能抵达目的地,赶紧买了杯冰美式续命之后,在兴隆街往南转,就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是一条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路,两侧几乎全是老房子,整个感觉像极了我老家叙永县 20 年前的样子。一路过去,十几二十家的街边小屋里,养满了鸡。鸡群叽叽咕咕的声响,屋檐下乘凉的居民,没几样商品的杂货店,还有电线杆上的麻雀,一下就能把人代入到山区小城的日常生活当中。

继续往前走,是一条当地的美食街。这里离村超现场大约有半小时的步行路程,所以几乎没有游客会走到这里,这是属于当地生活的一块净土。关于美食,我会在后面专门开辟一个章节。

再经过两个拐弯,从一个非常狭窄而又拥挤的菜市场中穿过后,我来到了五榕中路。

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什么神仙地方?大学学过的中国建筑史早就还给了教授,但是还能回想起的一点知识在告诉我,这里有湘桂川夹杂的吊脚楼,有岭南的广府民居风味……还有一些各式各样我分辨不出的夹杂了苗、侗等少数民族特征的建筑,甚至在免票参观的广东会馆里还有传统的廊台亭阁。

街道至此并不逼仄,虽然马路两侧的建筑都有四五层楼那么高,但是在蓝天的映衬下却让人觉得神清气爽。除了一些售卖少数民族服饰的店铺外,没有任何的商业气息,没有任何的“网红打卡点”,但我却觉得这里处处都是“网红”打卡点。我很希望路边有一家保留了本土建筑特色的咖啡店或者是小酒馆,又希望这里一直就这么下去,不要成为一个商业化的景区。

由于本次拍摄的主体是村超,所以我并没有在此停留太久,只是在第二天又专程回到这里溜达了一圈。

2摆在街边的农贸市场,穿过市场,便是充满了浓郁广府风格的建筑
3养在街边民房中的鸡
1. 来到村超的足球网红摇起了凤凰村的助威大旗
2. 比赛中场的舞龙灯表演

村超不专业,村超很扎实

第一眼看到的村超比赛现场是让我失望的,我当时在我的足球群里发了一句话:这两个队,可能还打不过我们的小区队。

但是在两天、总共七场的观赛之后,我必须承认,村超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既有一般意义上的“出汗队”,也有竞技水平比较高的业余队。水平低的队伍确实可能还打不过我所参加的一些球队,但是水平高的,应该能接近成都成超的中上游水平——我也不太了解其他城市的业余足球水平。

在比赛规则上,采用的是标准的国际足联规则,也就是说,一般业余比赛中禁止穿着的FG球鞋、被禁止的铲球动作等,在村超的现场上都能看到。

比赛的场地是人工草皮足球场,在连续的高强度比赛下,场地质量比较一般,偏硬、草短、尘土很重,但是可以看得出这个球场的修建基础非常扎实,当我坐在场边以很低的角度看过去时,场地非常平整。

榕江是一个有着足球传统的小县城,在不到40万人的小城里,有着14个标准足球场,并且全部对社会免费开放。要知道在我的老家叙永县,也有着还不错的足球氛围,有着榕江两倍的人口,但是却只有一个标准足球场。

1940年,贵州师范学校从贵阳迁到了榕江,在校内开辟运动场,年年举办运动会,开创了榕江体育的先河。1944年,国立广西大学因抗战也迁入榕江,为榕江带来了更为浓厚的体育氛围。1999年版《榕江县志》之“学校体育”一节称:“广西大学曾在国师操场举办多场足球赛,开创榕江足球赛的先例,使之成为榕江县城颇具群众基础的传统项目。”

如今的榕江,虽然经济并不发达,却是著名的体育之乡、体操之乡,诞生过多位著名的体操冠军,良好的体育氛围也保证了民间足球运动发展的身体基础。同时,榕江二小和榕江一中还是足球特色学校,在我的印象中,小县城拥有不止一所足球特色学校的,只有四川的三台县和广东梅州的五华县。榕江一中的女足还曾代表贵州参加过全国性的比赛。

即便如此,目前榕江的足球水平还是停留在“高水平业余足球比赛”的层面。韩寒那句话:“不要用你的爱好来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我接触过国内从最低级别到顶级的职业球队,可以说,哪怕是半职业的中冠球队,榕江集全县之力组织出一支最精英的队伍,也不见得打得过。

我并不是在泼榕江的冷水,也并非说村超的坏话。正视差距,才能更好地发展。现在在某些社交平台上只要有村超的话题,下面乌泱泱一片“海参队肯定打不过他们”“不如让他们代表中国队去参加世界杯”,这样的言论反智且招黑。我希望看到村超越来越好,我希望榕江不是这个夏天的昙花,我更希望能带着我自己的球队去榕江踢球、撸串、喝酒,我也同样为中国职业足球目前这个样子感到非常郁闷。但是,我不希望有人为村超招黑。村超不职业、不够专业,但是村超的底子很扎实。

如果你是为了看一场高水平的足球比赛,我不太建议去榕江;但如果你是为了体验村超的氛围、看一看中国高水平的民间赛事,感受偶尔的神仙球,在一个纯粹的小县城里逛吃逛吃,融入其中,那榕江绝对是一个宝藏地。

3. 比赛中的平永村和小瑞村队员
4. 比赛中的忠诚村队员
5. 进球后,场坝村队员做出了敬礼的庆祝动作
1. 中场休息时进行武术表演的演员
2. 打扮成四大才子的观众
3. 一名只有几岁的女童正在擂鼓助威

村超,是一场全民狂欢的嘉年华

村超,以足球为发端,狂欢却在足球之外。

榕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而且是比较少见的少数民族比例远高于汉族的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共有侗、汉、苗、水、壮、回、藏、仡佬、布依、彝、瑶、蒙、土家等16个民族。其中侗、苗、汉、水族人口分别占全县人口的 36%、31%、19%、11%,这也为当地带来了相当浓厚的民俗风情。加上相对落后的经济,致使当地保留了大量原汁原味的风物。

最为推荐的是大利侗寨——虽然我没有亲自去过。

有朋友因为在榕江县城实在订不到房间,被迫去了距离榕江20多千米、半小时车程的大利侗寨居住,他是这样形容的:错过榕江的住宿,可能是这辈子最美丽的错过。

大利侗寨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清一色的干栏式青瓦木楼沿着山间小溪排列,鳞次栉比。至今侗族人民依然在这里生活、劳作,只有少量的新建民宿和餐饮,商业气息非常淡薄。这里有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有侗族的四合院及独特的晾禾谷仓,有数百年历史的风雨桥五座,楠木古树林立,进入大利,就仿佛回到了原始的农耕田园。

如果不想走那么远,在榕江县城和高铁站之间还有一座三宝侗寨,但是这里的商业气息就要浓烈一些,对老建筑的保护也不及更加偏远的大利。时间不充裕,而又没有感受过侗族风情的朋友可以在这里略作停留。

再远一点,还可以选择乐里侗乡,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事实上,乐里比村超更早出圈,早在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乐里的七十二寨斗牛就已经火爆全网。这里有着全球最大的斗牛场,可以容纳五万人,整个气势恢宏的场地堪比古罗马斗兽场,而每逢年节,斗牛的热闹程度丝毫不逊于西班牙斗牛。这里的七十二寨村落环山而聚,临河而建,也有着独特的韵味。

此外,小丹江苗寨是一个康养基地,晚寨侗寨的枇杷歌非常出名,水木年华的缪杰就是晚寨的名誉村主任;加宜苗寨可以看梯田,丰登的蓝染也很有名。

而以上所有的一切,在村超期间,你都可以在村超体育场内得到最直观的感受——哪怕你是个对足球毫无兴趣的普通游客。

来自榕江县20多个村寨的30支球队参加了今年的村超。往年的比赛,参赛队员必须刷身份证,证明你是该村的人,才能代表这个村寨参赛。今年,随着村超影响力的扩大,为了保证比赛的精彩程度,每个村寨可以有 6 名榕江籍“外援”参赛。事实上,参加村超的球员没有一个是职业选手,大家有各自的工作,有很多甚至远在广州、海南、上海等地打工,一边是生存,一边是热爱,外援制度既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也保证了比赛的观赏性。

4村超现场的老族长
5村超赛场助威的少数民族群众

而每个村都会自发地组织啦啦队。在村超出圈之前,大多数时候这些啦啦队只会在“超级星期六”出现在赛场上,而随着村超的火爆,现在,周五、周日他们也会尽量抽时间来到现场为自己的球队助威。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多民族的男女老少,哪怕是在近 40摄氏度的高温天,他们也身着民族的盛装,端着自酿的米酒、自制的民间美食,唱着歌、跳着舞,吹拉弹奏着民族乐器,不停地在场边巡游。可以说,这几乎是唯一的,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见到这么多少数民族展示自己民族特色的场合了。

还有人说,在村超的现场,你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能吃撑,这是真的,但是你得会“选位”。村超有很多个入口,在主入口和啦啦队入口附近蹲守,你都有很大概率在一个小时之内把肚子吃圆,涉及的食物品类太多,而且很多我也不认识,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至于传说中“没有度数”的自酿米酒、高山流水,可能是我分了比较多的精力在比赛现场上,没能看到,没能挑战,甚是可惜。

对于真正想感受村超文化氛围的朋友,我想说,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关注在现场的“美女”身上,她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外地赶过来的主播,当然,本地的民族美少女肯定也少不了。而扮相惊悚的“变婆”(类似于小时候你不听话妈妈用来吓唬你的狼外婆)、威严肃穆的苗圣长老,还有很多我根本叫不出名字的各民族专属的族老、族长、长老等他们才是榕江少数民族的精华。

1小寨村赢下比赛后,得到了当场的奖励:两只猪腿,队友和村民们正在庆祝

榕江美食

我的老家紧挨着贵州和云南,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榕江当地的美食和我们家乡有着很多雷同的地方。加上是一个人出行,所以这一次我并没有做太多的美食体验,在这里简单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围绕在村超体育场周围,当地政府开辟了几百个临时摊位免费提供给商贩使用,这里的品类就比较单一。卷粉、烧烤占据了半壁江山。

卷粉应该是用米粉皮包料的小春卷,馅料主要是豇豆、莴笋丝等,再浇上酸辣或者甜辣的汁,清新可口。

烧烤有比较传统的类似烙烤的贵州烧烤和烤串两大主流,来榕江肯定是品尝有点类似于自助铁板烧的烙烤了,蘸上辣椒面,真香。当地的小豆腐一定要尝试,差不多就是包浆豆腐,有臭的和不臭的两种,吃不了臭的一定要问清楚。

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米粉。贵州的羊肉粉、牛肉粉本来就很出名,榕江靠近广西,所以多少也综合了一点广西的味型,浇头的料还是比较足的,价格便宜,还可以选择加块卤豆腐啥的,甜卤味的,很可口。我三天吃了四顿米粉,(一个人嘛,方便打发)料台上有很多佐料自己可以选择添加,香菜、薄荷、酸豇豆、油辣子、胡辣椒等等,口味很容易调剂。

榕江的米粉店价格是不固定的,大约是晚上 9 点前算“白天”,便宜一两块钱,后面的时间段算“宵夜”,比“白天”贵一两块钱。但东西都是一样的。

然后是牛瘪。没有专门去吃,却在喝咖啡时得到了边上一家饭店老板的投喂,打了一份饭一份牛瘪过来,我才知道,原来“牛瘪”只是作为调味用的,里头会有很多牛肉和牛杂。闻起来略微有点酸臭,同样是接近某些广西风味,但吃在嘴里是真的很香。第二天还想去买一份果腹,却被告知卖完了。

腌生感觉就是凉拌的泡菜,个人对泡菜不感冒,谢过。

还看到了很多的烤鱼店,不知道是不是当地特色,吃了一顿,正常口味。

最后就是想吃没吃成的酸汤鱼,如果是三五好友出行,一定要尝一下,加了木姜子油的贵州酸汤,无论是红汤还是白汤,会让我恨不得把汤都喝完。

丝娃娃据说只在某个小街有一家,当地人都知道,到了问一下就行。

其他的各种美食还有很多,喜欢逛吃的可以去前文提到的那条美食街逛逛,什么烤猪蹄,各种油炸的小吃,不一而足。那条街好像还是一个早市,能早起的不要错过。

不得不说,榕江人和来榕江做生意的人大多是真的热情和纯朴,几天时间被投喂了不少吃喝,牛瘪、柠檬茶、咖啡、烧烤、啤酒等等,甚至还应邀和球队一起聚餐,天南海北地聊着天。当我帮我朋友找住宿的时候,只是简单问了一下身边的志愿者,他就马上热情地要留微信去帮忙找寻。高铁站的街对面有免费发放的饮用水,也有免费接送私家车。

我知道,榕江的游客已经远远超出了榕江本身的接待能力,甚至超出了很多倍,但是他们从上到下都非常努力,努力地去给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客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2来观看村超的观众,赛后在路边的烧烤摊宵夜,吃着吃着开始放起了音乐跳起了舞,围观的人群让整条马路都被堵满
3村超现场的烟花

Tips

黔东南是整个贵州最热的地方,不要“听说贵州很凉快”就觉得榕江也是,对不起,至少榕江县城里是真的很热,村超现场人又拥挤,更热,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准备。山里的侗寨、苗寨应该会好一些。

我的榕江之行总共差不多三天两夜48小时,其间我顶着酷暑经历了近20小时的特种兵拍摄,我有些后悔,后悔没能多计划几天时间在这里静心地沉下来,走一走,看一看。也后悔没有约上三五好友过来好好地耍上几天。

这里有古朴的老街,有充满了真2C86PxdChVeSH8OGpOs3WQ==实烟火味的集市,有各色各样的少数民族风情,光苗族、侗族在这里都能领略到各个不同分支的风情,这里还有很多的美食,甚至还有时下最流行的露营风酒馆和后备箱咖啡车。如果有时间,我还想去边上的苗寨、侗寨住一住,走一走,和所有的烦心事暂时说再见。

没有如果,没有可惜,我一定会再去一次,或者多次。

况且,榕江县,只是整个黔东南的一部分而已。

最后,在榕江遇到了一位找寻自己失踪女儿17年的父亲,村超至今已吸引了上百万游客来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给这位父亲提供一些帮助。

本期影人

曾玉Zeng Yu

四川人士,前平面媒体从业人员,多年来以网名“十年奶奶”行走于江湖。喜欢抓拍各种人群在各种环境的各种瞬间,以此满足自己以及大众的偷窥欲。曾追随登山队抵达6000米高峰,将画面留在胶片上,而不仅是记忆中。多次作为特约全程摄影师随各类团体赴境外拍摄,拍摄内容涉及纪实、娱乐、体育、时尚等多个领域,练就了一副杂食的好肠胃。至今已为某艺人群体拍摄,出版写真、纪实书籍多本,销量数以十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