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之态,行青春之道

2024-10-14 00:00:00文宣龙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36期

妙文品评

当傅聪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父亲傅雷告诉他,人生路还长得很,一时的成功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比赛中取得9秒83的成绩,虽未获奖,但突破了黄种人的极限。两个事例给我们青年以启迪,我们应以积极之态,行青春之道。【引述材料,自然引出作文的中心论点,开篇简洁明了。】

奔跑在青春的赛道上,吾辈青年莫被成功冲昏了头,应在成功之中总结经验,精进自我。【根据第一则材料的内涵设置分论点,独立成段,醒目自然。】

青春的赛场没有终点,成功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正如傅雷告诫儿子的那样:“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谷爱凌,这位滑雪天才少女,在冬奥会上斩获金牌,荣耀加身。然而,她并未沉溺于成功的光环,而是认真复盘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总结技术和心态方面的经验。她深知成功是一时的,只有不断总结,才能在未来的比赛中继续闪耀。又如苏翊鸣,在单板滑雪项目中一鸣惊人。成功之后,他没有骄傲自满,而是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他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提升技术水平,只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吾辈青年应以他们为榜样,在成功时保持清醒,从成功中汲取养分,让每一次的成功都成为攀登更高峰的基石,在青春的赛道上稳步前行。【举谷爱凌和苏翊鸣在面对成功时依然不骄不躁的事例,紧扣分论点进行论证,说理具体有力。】

奔跑在青春的赛道上,莫被暂时的阴霾挡住前路,应在失败中振作起来,奋勇前行。【分论点二,从成功的对立面——失败方面来设置分论点,与第一个分论点形成对照。】

7月9日晚,2024年U20女排亚锦赛决赛中,中国女排经过五局大战,以3比2的比分战胜日本队,时隔八年重夺U20女排亚锦赛冠军。在八年的漫长时光里,面对失败的她们并没有一蹶不振、畏缩不前,而是擦干眼泪,继续投入到训练中。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奔跑。体育赛场上的困境正如自然界中的风雨,有时让人猝不及防。所以当风雨来临时,应多一点破巨浪、斩荆棘的勇气。女排队员们正是凭借着这种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才在国际赛场上赢得了荣誉和尊重。面对生活中的重重考验,当代青年不可有畏难之胆怯,而应具备克难之决心。【举中国女排时隔八年重夺亚锦赛冠军的事例,并分析了她们如何在失败中振作,从而证明了冠军也是从一次次失败中淬炼出来的,面对青春赛场上的失败,应该重新振作起来,奋勇前行。】

刘翔在退役时说道:“人生总有高峰和低谷,在顺境中不失自我、不忘初心;在逆境时更能经得起考验,勇于挑战梦想,敢于去做。”若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的话,怎会有项羽破釜沉舟、诸葛亮六出祁山呢?【此段引用论证和假设推理论证相结合,说理严谨。】

青春路上,无处不是赛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以积极之态,直面青春之道,精进自我,砥砺前行。【结尾段,总结重申观点,干脆利落。】【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

技法提纯

这篇作文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拟题精当。纵观当前的几套高考题,除北京卷作文题一直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外,大多数试卷作文题都需要我们自己拟题,这篇作文的标题呈对称式,这是目前备受阅卷老师和学生们喜爱的一种标题类型。对称式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形式,本篇属于串对,也就是前后两句之间是承接关系或者是递进关系。优秀的标题可以取得引人注目、提纲挈领的效果。

其次,结构清晰。议论文的结构可以采用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或对照式。本文是总分式当中的“总—分—总”式结构,开篇段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设置论点形成对照式,结尾段总结重申中心论点,这样使得整篇作文结构清晰明了。

最后,多采用举例论证。一篇议论文,想让说理充分、论证有力,丰富的例子是必不可少的。本篇作文多采用举例论证,一是所选事例类型多样化如不同国别、不同年代、不同领域,本文的事例有个体,也有群体;二是举例论证有详细举例,也有概括举例。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引语类材料作文,通过河流的形象,隐喻了人生或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材料三个小句,主要告诉了我们三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一条河流曲折向前”,在这句话中,河流是“奋斗者”,它可以是个人、社会、国家等。可以看出,河流流向大海不是直线性的,而是曲折性的,寓意“任何奋斗者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恰如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向前的,会遇到各种挑战,充满艰辛”。我们需要有毅力,有不畏困难和挫折的品质,才能继续前进,最终取得成功。

第二个道理:“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大海”象征着“奋斗者的目标和理想”,可以看出河流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抵达终点,如果仅仅把大海作为目标,那么河流可能会选择最直接、最省力的路径前行。但实际上,河流选择了曲折的路径,这说明在它的行进过程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和考虑。

第三个道理:“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这句话是材料要表达的重点。“土地”象征着“其他”,可以是他人、他国,甚至是不同的文化等,这体现了河流的包容性和奉献精神,寓意人生固然要抵达终点,可沿途有很多风景也值得我们流连驻足。追求目标,我们更应关注过程,珍惜经历,惠及他人。同时,也要有包容心,能接纳他人,学习和吸收他者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由此可见,这则材料通过河流的形象,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我们要有奋斗目标,并能不畏困难为之奋斗,沉浸其中。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比起关注结果,我们更应关注过程,接纳和惠及他人,包容多元,勇面挑战,过程美才是真的美。并且我们也应该实现个人价值与他人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等的同频共振。

【郑燕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