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拓宽“西游记”叙事的文化视角

2024-10-13 00:00刘知铨
中国银幕 2024年10期

上映时间:2016年

关键词:奇幻视效 重释“三打” 西游宇宙

作为郑保瑞导演“西游三部曲”商业巨制的第二部,《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简称《三打》)在8年前上映时便狂揽11.98亿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第5位。正值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网,影片趁势选择在中秋档重映,这部聚焦“悟空战妖皇”的大片也再度回归大众视野。《三打》在当下的视野中看来,依旧是“西游记”改编电影系列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品,也是郑保瑞版“西游三部曲”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创新

重释经典桥段

郭富城搭档巩俐等“大卡司”主演的噱头无疑是《三打》备受关注的首要原因,基于“西游记”的宏大IP,将戏剧核心精准定位到“三打白骨精”这一为民众熟知的桥段。既沿袭过往改编电影的传统,也带来了突破性的叙事及人物塑造策略。

巩俐饰演的“白骨精”不仅展现了冷艳与阴毒的表面特质,更以深层次的心理描写揭示出其角色的多重性。通过对信仰、责任与生存的交织探讨,“白骨精”作为反派在情感维度上不仅是悲剧性人物,更象征了在善恶模糊界限中的道德困境。这种对角色的解构、挖掘,说明从剧作立意上试图探讨信仰、责任、善恶等深刻的母题。《三打》将《西游记》中白骨精刻板的恶进行了丰满化的处理,是该片在“西游”宇宙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

而且,冯绍峰将郑保瑞版“西游”这个奇幻体系里第一次出现的人类塑造得颇有深意,细腻地表现了他在三打过程里的心态变化,有别于以往各种版本的唐僧,也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三打》拓宽了对“西游记”原有叙事框架的文化视角。

《三打》的创作初衷,是希望为“西游记”这一经典故事注入现代观众得以共鸣的情感元素。同时,也希望从“西游”中精准提取并衍生出更多的支线篇章,《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与《西游记女儿国》就是接连的初步尝试。高投入的视效结合剧作上的推陈出新,营造出丰满的反派形象,无疑让《三打》成为特色明确的“西游”电影。

影响

提供新鲜视角

过于关注视觉上的刺激,而忽略故事与角色的内在逻辑,这种现象在全球的商业大片中并不罕见。与以往“西游”改编电影相比,郑保瑞版“西游三部曲”也非常注重卓越的视效呈现。作为一部号称投资4.5亿、面向国际市场的作品,曾为《指环王》和《阿凡达》制作特效的团队亦参与其中。尽管影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就,也曾提名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但过度依赖特效还是在《三打》中削弱了叙事深度和情感表达。

《三打》作为商业类型片,在保证娱乐性的同时,尽力突破传统角色印象,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独特、震撼的崭新“西游世界”,并取得了理想的票房成绩。美中不足的是,如此大体量制作的文化影响力局限在对视觉奇观浓墨重彩的探索上,并追求“高投入-高回报”式奢华的“爆米花”包装,其剧作立意更高的寓言色彩与人文精神未能进一步发扬光大。

市场上,关于“西游”的改编持续进行中。《三打》为如何重释经典桥段提供了新鲜视角,既然原著中有经久不衰的对于人性与命运的宏大思考,那么尽一切努力,在改编经典与探索创新间找到平衡,结合准确的现代语境,才是“西游宇宙”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文 刘知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