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身处基础教育一线,我始终牢记党的育人使命,躬行教书育人、以文化人职责,时刻秉持行者姿态、常怀师者之心、累积思者远见,以爱与信仰,写就儿童教育人生。
以行者姿态,深耕教坛,践行“言意共生”之道。执教三十一载,我以不懈之步,深耕语文教学之田。秉承“专业能力为基,创新理念为翼”的信念,广览群书,深研课题,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超越。倡导“言意共生”教学主张,让语言与意蕴交相辉映,启迪学生心智,培育人文情怀,筑牢学科素养之基。经过多年系统研究,成果获评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以师者之心,点亮智慧,共筑“紫琅·树人”梦想。怀揣育人初心,我搭建多层次成长阶梯,从青蓝相接的校内培养,到省、市两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构建起江苏省“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项目“紫琅·树人”的教师成长样态。弘扬教育家精神,鼓励改革探索,创新“1+4+N”培养模式,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师成长体系。培育出了一支既懂教育艺术,又勇于担当的好教师队伍,辐射园区、城郊、乡村、职前等领域的师资发展,更助力省内外多个名师工作室建设,形成良好的教育联动效应。“敢为人先”“‘做’而论道”“躬身自省”的团队文化将持续擦亮“紫琅·树人”的品牌。
以思者远见,引领变革,探索教育弘道新路。从边远村小出发,在乡镇小学积蓄,于县直小学沉淀,积聚在市直小学迸发。历经多层级学校磨砺,我于教育的田野上不断前行与思考。面对“双减”挑战,我积极应变,于“减”中见真章,于“增”中谋新篇。我们创新性地实施了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减轻单一考试成绩带来的压力。2019学年,开学首日即开启“书包不回家”延时服务项目。在“增”的方面,我们更是下足功夫:建构“窗外课堂”新体系,广泛开展“学科+季节”“学科+主题”双线并进式的“窗外”特色课程;首创“心理健康表现性评价”新做法,研定“学生心理健康表现性评价标准”(低、中、高);丰富“体艺教育”新体验,拓宽“科学教育”新赛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多元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好老师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的。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是我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作者系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