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

2024-10-12 00:00:00阙俊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5期

教育的终级目标就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成长的能力。学校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亮点,找到自身的闪光点,点燃生活中的幸福点,拥有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力量。如何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笔者对此作了如下思考和探索:

1.游戏是孩子的童年伙伴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玩耍就是给孩子时间、给孩子自由。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比知识更重要,以牺牲儿童的快乐去获得知识是一种价值的缺失。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儿童的游戏精神,要让学生在单纯的游戏中获得幸福体验。游戏是儿童的心灵世界中的大树,儿童是游戏中的主角。游戏能够给孩子的童年生活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使学生产生幸福感,也是一种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

2.把学生放到阳光里去

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单纯地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对学生人生意义的指引、品德意志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社会隔绝,与大自然隔绝。因此,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如拉练、野营、劳动实践等,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克服困难、进行磨练、取得成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挑战困难、克服困难,以及通过不断地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且让这种情感经验迁移到学生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最终形成积极上进、有理想、有抱负的生活态度。

3.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缺点并真诚帮助改正,和学生一起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正的爱和尊重。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自然就会跟教师更为亲近,对生活更有希望。另外,教师应注意引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却是教师往往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育,重视集体,忽视了个体的自主性和一个个具有活力、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更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通过尊重和引导,帮助他们寻求幸福之源。

4.生生之间的健康交往

同伴关系作为学生的一种重要社会关系,能很好地缓解学生的孤独感和满足他们倾诉的愿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交往和沟通。首先是要增加伙伴间交流的途径。在校园生活中,通过课堂、课间活动、综合活动等,给学生创造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条件。在集体活动中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让每个学生融入集体中来;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其身份,引导学生健康交往,学会有同理心,有归属感,使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始终认为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学会互助,在“想朋友之所想”之后,还要“帮朋友之所需”。引导学生明白个人在成长的路上,一直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同时也不能忘记支持、帮助他人。

综上,通过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尊重并鼓励学生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交流,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双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