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成长

2024-10-12 00:00:00刘美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29期

关键词:青春期;聚光灯效应;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9-0035-05

【剧情简介】

初中女生小美认为自己是他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自己出丑时。一天,小美接连遭遇了突然长痘、校门口摔倒、上课肚子咕噜叫及课堂上出错等窘境。每一次出丑时,她都感觉自己像在聚光灯下,被所有人看见,并且别人会因此嘲笑她。放学后,小美情绪低落,回到家中独自哭泣睡着。

第二天,小美意外发现自己似乎能听见别人的心声,这一发现让她开始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在校门口再次摔倒时,她通过倾听心声得知老师其实是在拍天空的云而非嘲笑她。课堂上的小插曲也让她意识到,同学们并未过多关注她的尴尬。小美逐渐明白,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时刻关注着她。

最终,两天结束,小美从梦中惊醒,发现原来这两天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但这个“梦”让她深刻领悟到青春的真谛——不应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应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勇敢地做自己。

【创作理念】

聚光灯效应是汤姆·季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和肯尼斯·萨维斯基(Kenneth Savitsky)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指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聚光灯效应在青春期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让青春期的学生有着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对自己的性格、情绪和情感都十分关注,把自己想象成聚光灯下的人,以为周围的人随时都会关注自己。通过自我专注地观察,他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大到无限,尤其是在自己出丑的时候,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本剧通过“听见心声”的设定,让青春期的学生看见事情的另一面,领悟到自己活在假想的聚光灯之下,从而认清事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事情,当自己出现丑态时,其他人或许根本没有注意到;即使注意到了,但是事后可能马上就忘了,没有人会像你那样过分关注自己。

【主要人物】

小美:一个初二的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习成绩优秀,但对外表格外在意,有些内向和自我意识过强,总感觉自己是他人的关注焦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在聚光灯下被审视。

妈妈:一个理解并关爱女儿小美的母亲。

同学们和老师:背景角色,体现学校环境,包括路人老师、语文老师、路人A,女生A和女生B、男生A和男生B。

【心理剧技术】

旁白、内心独白、定格。

剧本设定:当小美在倾听他人心声时,场景发生定格。

旁白:小美是一位初二的学生,自从进入初中以来,就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关注自己的外表。她认为每次到了公开场合,总有人在注视她。特别是自己出丑的时候,仿佛被放在聚光灯下,被人审视和批判,她为此感到很苦恼。

第一幕 接连遇到的窘境

场景一:小美房间,晚上

家中,小美房间,晚上,小美和妈妈坐在学习桌前谈心。

妈妈:(关心地)小美,你最近怎么了?总是愁眉苦脸的。

小美:(叹气)妈妈,我觉得自己好丑。每次长个痘痘都能让我郁闷半天。我总觉得大家都在看我,特别是我出丑的时候。

妈妈:(笑)哎呀,首先,我的宝贝女儿一点也不丑;其次,你这是想多了。别人都在忙自己的事,哪有那么多精力关注你呀!

小美:(不服)可是……

妈妈:(打断)别可是了,赶紧睡吧,每天还要上学呢。

关灯,小美趴桌上睡觉。

场景二:小美房间,早上

闹铃叮叮作响,小美伸了个懒腰,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看向闹铃,突然意识到时间可能不早了。此时,门外传来妈妈的声音。

妈妈:(门外喊话)宝贝,你快迟到了,赶紧来吃早餐!

小美:(瞬间清醒)哎呀,妈,我这就来!

小美急忙拿起旁边的镜子,她抬头看向镜子,突然发现下巴上长了一个显眼的痘痘。

小美:(惊慌地摸着自己的下巴)天呢,这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丑死了,同学们看到一定会笑话我的!

小美:(看向闹钟,焦急得自言自语)快迟到了,没有时间处理了,先这样吧,希望没人注意到。

小美迅速整理好书包,急匆匆地走出房间。

妈妈:(关心地问)宝贝,你怎么了?看起来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小美:(尽量保持镇定)没事,妈,就是快迟到了,我得赶紧去学校。

妈妈:(递给女儿一杯牛奶和一片面包)那你赶紧吃点东西,别饿着肚子去上学。

小美:(接过早餐,匆匆咬了一口面包)谢谢妈,我走了!

旁白:小美背起书包,急匆匆地跑着出了门,心里暗自祈祷那个痘痘不要被同学们注意到。

场景三:学校门口

小美:(嘴里默念)千万不能迟到,千万不能迟到,终于到校门口了……

小美加快了走路的速度,向校门冲去。由于太急,她没有注意到校门前的一个小门槛。小美左脚被门槛绊了一下,失去了平衡,摔在了地上。幸好她反应快,用手臂撑了一下地面,没有受伤。

小美:(突然惊叫)啊!

周围的学生和老师都看了过来,小美感到十分尴尬。她迅速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此时,一个老师举起手机,似乎是在拍照或录像。小美吓得赶紧捂脸,生怕自己的丑态被拍下来。

小美:(独白)天呢,这下完了,肯定会被大家嘲笑的。

小美低着头,匆匆走入校园。她感觉自己的脸像火烧一样热,简直无地自容。

场景四:课室里

教室里,课桌椅整齐排列,学生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上课。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今天的课程安排,第一节课是语文。小美低着头匆匆进入教室,快步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她感觉自己的心跳得很快,生怕别人注意到她脸上的痘痘。

旁白:女生A看了一眼小美,微微一笑,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小美心里一紧,感觉所有的同学都在看她,耻笑她。她更加确信自己脸上的痘痘成了别人嘲笑的对象。

语文课开始,老师走进教室,开始讲课。

语文老师:今天讲古诗词。

语文老师:“枯藤老树昏鸦”,下一句谁来回答?

女生A:“小桥流水人家”。

语文老师:很好,请坐。“君问归期未有期”,下一句谁来回答?

女生B:“巴山夜雨涨秋池”。

旁白:此时,小美由于没吃早餐,肚子开始咕噜作响。小美偷偷地环顾四周,发现隔壁组的男同学正捂着嘴笑,后面的同学在窃窃私语。

小美:(独白)救命,怎么会这样,大家肯定都听见我的肚子叫了,好丢脸啊!隔壁组的同学肯定在笑话我,啊,我听见后面的同学在开小差了,肯定是在议论我。

语文老师:小美,请你回答一下,“长亭外,古道边”这句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小美:(紧张地,有点口吃)一……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学们:(大笑)哈哈哈!

语文老师:(严肃地)好,你坐下。

语文老师:谁知道正确答案?

学生们踊跃举手。

语文老师:好,你来。

女生A:“芳草碧连天”。

语文老师:(瞥了一眼小美)正确,请坐。

小美:(独白)我的天,我在干吗?老师肯定对我很失望,下面的同学会拿这个嘲笑我一辈子的。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我看是我要上天了,已经没有办法在这个星球生活了。

小美趴在桌上,羞愧难当。

旁白:接下来的时间里,小美一直低着头,心里充满了自卑和羞愧。她觉得刚刚那一幕就像拍电影一样,所有的同学都在注视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她竟然说出了这么可笑的话。这次所有的同学都会记得自己这个笑话,下课以后肯定会拿这个来笑话她,她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了。

第二幕 听到心声

场景五:小美房间,晚上

旁白:小美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独自坐在书桌旁边。她的脑海里不断回荡着今天在学校发生的种种尴尬事情,越想越觉得无法忍受。

小美:(自言自语)这个学校我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旁白:小美感到无比崩溃,她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面对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放声大哭。小美哭着哭着,渐渐地感到疲惫不堪,她的眼皮开始变得沉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场景六:小美房间,早上(第二天)

闹铃叮叮作响,小美熟练地把闹钟关掉。此时,门外传来妈妈的声音。

妈妈:(门外喊话)宝贝,你快迟到了,赶紧来吃早餐!

小美:(摇了摇头,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自言自语)这剧情怎么似曾相识?

小美拿起旁边的镜子。

小美:(不自觉地摸着自己的下巴,自言自语)这痘痘还真是个“钉子户”啊!

小美迅速整理好书包,急匆匆地走出房间。

妈妈:(关心地问)宝贝,你怎么了?看起来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小美愣住,没有回答。

妈妈:(递给她一杯牛奶和一片面包)那你赶紧吃点东西,别饿着肚子去上学。

小美顺手接过面包并咬了一口,妈妈看着小美。

妈妈心声:(定格)希望宝贝今天在学校开开心心的。

小美愣住了,自己明明听见了妈妈的声音,可是妈妈的嘴巴并没有动。

小美:(挠了挠头,独白)难道我幻听了吗?

妈妈:(疑惑、紧张地问)怎么了,宝贝?有什么不对劲吗?

小美:妈,你刚才有说话吗?

小美妈妈:(担忧地)我问你怎么了,不过你没有回答我。

小美:(尴尬地笑了笑)妈,我走了啊!

场景七:学校门口(第二天)

旁白:小美还沉浸在早上与妈妈对话的情境中,一切都太熟悉,让她感到疑惑,尤其是听见妈妈心声这件事。快到校门口时,这次她特地绕过了门槛。虽然绕过了门槛,但由于她心不在焉,又被地上一根枯枝滑倒了。

小美:(突然惊叫)啊!

小美:(坐在地上,喘着气,独白)幸好没什么大碍。我不会又要经历像昨天一样的糗事吧?

小美突然发现旁边有个老师,竟然是昨天那个老师,举起手机向她这个方向拍照。

小美:(吓得赶紧捂脸,独白)天呢,怎么会这么巧,这下糗大了!

路人老师的心声:(定格)那边的云好美,赶紧拍下来分享给朋友看。

小美抬头一看,发现那个老师正在拍天空中美丽的云朵。

小美:(又惊又喜,独白)怎么回事,我明明听见这个老师说话了,可是她的嘴巴根本没有动。难道,我可以听见别人的心声?

接着,小美又听到另一个心声。

路人A心声:(定格)那个女孩摔倒了,没事吧?

小美独自环顾四周,发现其他人都各顾各的,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她。

小美:(释然)原来没人注意到我摔跤了,太好了!

小美迅速爬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和书包,快步走向课室,脸上露出了充满困惑的神色。

场景八:课室里(第二天)

小美快速走进了课室,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回想目前为止的遭遇。

小美:(独白)为什么自己在经历和昨天一模一样的事情,区别是自己可以听见别人的心声。难道我穿越了吗?

女生A心声:(定格)小美今天的心情好像不太好。

小美:(惊讶地独白)原来她不是在笑话我啊,难道她没有观察到我脸上的痘痘吗?

小美抬头环顾四周,观察其他同学。有的在做数学卷子,眉头紧锁;有的在和朋友聊天,脸上洋溢着笑容;有的看到她后,微微一笑又低下了头。

小美:(独白)原来并没有那么多人在关注我,是我想多了。

这时,女生B走进来,和小美对视了一秒,小美迅速遮住自己的脸,女生B则迅速抚平自己的头发。

女生B心声:(定格)该不是今天出门没有梳头,头发太乱了吧。

女生B回到座位后,赶紧开始梳头。

接着,男生C拿着篮球进来,脸上带着不甘。他没有看向小美。

男生A心声:(定格)昨天比赛竟然输了,真不服气。

小美:(独白)原来大家都在关注自己啊。

上课了,语文老师走进来。

语文老师:今天讲古诗词。

语文老师:“枯藤老树昏鸦”,下一句谁来回答?

女生A:“小桥流水人家”。

语文老师:很好,请坐。“君问归期未有期”,下一句谁来回答?

女生B:“巴山夜雨涨秋池”。

此时,小美的肚子再次发出咕噜声。

小美:(尴尬地)又来了……

旁白:然而,这次小美没有躲避,而是听到了隔壁组男同学的心声。

男生B心声:(定格)哈哈哈,阿呆也太搞笑了。

小美:(惊喜地独白)原来他在偷看漫画《阿呆》啊,不是笑话我。

后面同学的心声:(定格)还有多久下课啊,好想上厕所!

其他同学心声:(定格)谁的肚子咕噜咕噜响,真好笑。

小美:(释然地独白)原来没有什么人关注到我的糗事啊。

语文老师:小美,请你回答一下,“长亭外,古道边”这句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旁白:小美站起身,这次,她将计就计地读错了内容。

小美:(紧张的,有点口吃)一……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学们:(大笑)哈哈哈!

语文老师:(严肃地)好,你坐下。

小美:(好奇地独白)这回他们应该关注到我了吧!大家到底是怎么看待我出糗的事呢?

语文老师心声:(定格)小美今天怎么了?状态好像有点不对,下课关心一下她。

女生A心声:(定格)哈哈哈,太有才了,真幽默!

女生B心声:(定格)她在想什么啊,哈哈哈!

男生A心声:(定格)还语文课代表呢,哈哈哈!

男生B心声:(定格)肯定是昨晚看小说看多了!

旁白:然而,30秒后,大家都回归课堂,继续听老师讲课。该开小差的还是在开小差,并没有人持续讨论小美。

小美:(释然地独白)看来真的是我想多了。

第三幕 梦境的领悟

场景九:回家路上

放学了,小美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陷入了沉思。

小美:(独白)昨天的我,真的有点可笑。我总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别人关注的焦点,每当自己出丑时,就以为所有人都会注意到,并且会嘲笑我。但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们或许会短暂地注意,但很快就会忘记,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注意到。没有人会像我自己那样,对自己的每一个细节都那么关注。

小美:不过,为什么我会经历与昨天一模一样的场景呢?还有,我怎么会突然拥有听到别人心声的能力?

场景十:小美房间

旁白:小美不知不觉走到了家中书桌前,趴在桌子上,又沉沉地睡去了。

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妈妈的声音:(急促地敲门)宝贝,上学啦,赶紧来吃早餐!

小美:(惊醒,揉揉眼睛,喃喃自语)难道一切都是梦?我还能听见别人的心声吗?

小美:(调皮地)妈,你猜我能不能猜到你在想什么?

妈妈:(微笑)你这小屁孩,别玩啦。快来吃早餐吧,今天有你最喜欢的煎蛋。

旁白:小美坐下,开始享用早餐。她一直尝试听妈妈的心声,可是什么也没有听见。

小美:(独白)看来一切都是梦。

小美:(吃完后,满足地擦了擦嘴)妈妈,我在学校过得挺开心的,你放心吧。

妈妈:(欣慰地笑)那就好,妈妈就放心了。

小美背起书包,心情愉快地准备出门。在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她突然哼起了一首歌,那是关于青春的歌,旋律轻快,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小美:(边走边唱)青春是一首美丽的歌,我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音符,不再让误会和担忧占据我的心灵……(歌声渐远)

尾声旁白:在这个清晨,小美明白了许多。青春期的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放大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关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烦恼,没有谁会一直盯着你看。放轻松,做好自己,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吧!

【创作感悟】

本校园心理剧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学生的辅导个案,该学生的主要困扰是,上初中以来,她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关注之下,尤其是出丑的时候,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做事情变得胆小畏缩,生怕自己出丑。其实,这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青春期学生中相当普遍,只是严重程度不同,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自我认同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此,本心理剧通过听见他人心声的设定,结合独白、定格等技术,将他人在自己出糗时的心理活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让剧中主角通过观察自己出丑时他人的真实反应有所感悟,认识到自己活在假想的聚光灯之下,深刻领悟到青春的真谛——不应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应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勇敢地做自己。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