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正反面”

2024-10-12 00:00:00徐菊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29期

关键词:心情日记;情绪认知;负面情绪;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9-0027-04

【活动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初中阶段教育内容包括“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均衡,加上人际、学业、生活适应等方面的挑战,他们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所以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对情绪进行觉察并深入探讨,通过绘画、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带领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和觉察到情绪存在正反面,树立对情绪的合理认识,正确对待负面情绪,认识到让人避之不及的负面情绪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活动目标】

1.觉察和体验丰富的情绪感受并进行表达;

2.认识到情绪具有正反面,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之分;

3.认识到情绪本身无好坏,觉察并探索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4.树立对情绪的合理认识,正确对待负面情绪。

【活动重难点】

1.觉察并探索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2.树立对情绪的合理认识,正确对待负面情绪。

【活动方法】

故事分享,绘画,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

导学案、彩笔、课件。提前分小组。

【活动对象】

初中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绪的“酸甜苦辣”

师:最近有一位小薇同学和老师分享了一篇心情日记,经过她的同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进入初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适应了,因为在我的心情中,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酸:进入中学,我发现很多同学都长高了,而我好像没什么变化。有些小学同学的成绩超过了我,成了班上的“风云人物”。看到这些,我心里有点酸溜溜的。我承认我有点嫉妒他们,但是我也控制不了。

甜:中学也有很多开心的事。我很喜欢新校园,学习上的新内容让我有些兴奋,我还交到很多新朋友,这是最棒的部分,想到这些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苦:唉,苦恼也不少。老师不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手把手教我们了,在学校里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主动完成,自己决定,自己尝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总怕自己表现不够好或者做得不对,这让我感到苦恼。

辣:我写作业粗心,老师批评我了;我英语发音不标准,同学们笑话我了;因为我体形略胖,男生们给我起了个“熊猫”的外号……这些时候,我的心总是火辣辣地疼。

思考:(1)你从小薇的心情日记中觉察出了哪些情绪?(2)小薇只想留下甜甜的情绪,不想要酸、苦、辣情绪,可以吗?

生1:我从甜中看到了快乐,从苦中发现了难过,从酸中读到了嫉妒。

生2:我从甜中发现了正面情绪——愉快,从辣中看到了负面情绪——愤怒和难过。

师:同学们把上学期的情绪分类运用了起来,特别好。小薇说,她只想留下甜甜的正面情绪,扔掉负面情绪,可以吗?

生3:老师,我也是这么想的,可以吗?

师:有相同想法的同学可能还不在少数。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能不能为小薇和我们这位同学解惑。

设计意图:心情是无特定、普遍及能够广泛影响认知和行为的一种情感状态,情绪是身体对行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情绪是心情的外在表现形式,两者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日记的导入贴近生活,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两个问题的合理设置让学生从故事主人公的心情里读到了不同的情绪,其中有负面和正面的情绪。贴合主题的同时,教师继续追问第二个问题,引出主题,并为回信埋下伏笔。

二、团体活动:与情绪拉拉手

师:我们分享了小薇的心情日记,再问一下,大家上周过得怎么样?

生1:好。

生2:不怎么样。

师:不着急,让我们伴随着轻音乐,用更艺术的方式在“情绪调色盘”中来诠释我们上周的生活。

(一)情绪调色盘

师:请根据你最近一周的学习和生活,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情绪,绘制情绪调色盘(见图1)。

教师引导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分享。

思考:你的调色盘表达了哪些情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颜色的事件?为什么?

小组内讨论分享后,进行组内推荐或自我推荐。

师:这边小组极力推荐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还有点不好意思,来,掌声鼓励一下!

生3:老师,我的不太好看,都是蓝色代表的难过。上周跑步比赛,不但没有获奖,还摔倒受伤了,所以很难过。

师:伤口好些了吗?

生3:好多了。

师:还记得摔倒后发生了什么吗?

生3:摔倒时可疼了,我不仅难过,还担心大家责备我。没想到,好多同学来扶我,照顾我,安慰我。

师:同学们的照顾、安慰让你感觉怎么样?

生3:感到被理解后的温暖、快乐。老师等一下,我还要加工一下我的调色盘,它不止有蓝色,还有代表温暖的黄色和快乐的红色。

师:好的,老师怎么发现大家仿佛受到了启发一般,一个个又开始“奋笔疾画”了。好的,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进行调色盘的二次加工,按照我们平时的约定,完成的同学放下笔,看着老师,表示你已经完成了。

师:好,这边有位同学自我推荐。

生4:老师,你看我的。

师:哇,好漂亮,我想叫它“彩虹调色盘”,请分享你的故事。

生4:我的调色盘中心是代表红色的快乐,因为上周我妈允许我在小区骑自行车。骑车的时候想炫技,双手脱把,好多人看着我,就画了代表得意的橙色。然后就乐极生悲,摔倒了,很疼,还很难为情,用蓝色代表忧伤。妈妈看到了,赶紧过来查看我的情况,安慰我没关系,提醒下次要注意安全,所以外圈是被理解的淡黄色。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分享。在大家的相互启发下,同学们发现情绪带有正反两面即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而对于负面情绪的积极意义,你还知道多少呢?让我们进入“情绪连连看”环节。

设计意图:从小薇的日记到学生们的生活分享,从日记到绘画的形式,引导同学们观察和记录自己过去一周的生活。从中打造一个情感与色彩交融的世界,每一种情绪事件都被不同学生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可以通过色彩的力量让情绪事件变得直观、生动。通过引导性分享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觉察,看到被忽略的后续积极事件,进一步创造、修改,给予学生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时间,看到更多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特别提醒:在常态的分享环节中建议提醒学生,“我允许你和我一样,我也允许你和我不一样,期待并感谢你的分享,我们会认真倾听,但不会随意评价。”尽量为分享的同学创造安全的环境。

(二)情绪连连看

师:每种负面情绪都有积极意义,同学们在导学案上通过连线的方式完成匹配。

材料如下:

恐惧 自我保护而回避危险。

悲伤 可以得到同情和帮助。

愤怒 为了自我保护而攻击别人。

焦虑 为了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

嫉妒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得意 为了赢得尊重和欣赏。

压抑 为了获得安全感而拒绝冲突。

抱怨 为了被倾听、理解和关注。

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看到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你有什么感触?

师:大家都发现了,每种情绪跟同一行的句子是对应的。你有什么感触想表达吗?

生5:每次考试、比赛,我都很焦虑,一度和小薇一样,就想着怎么消灭焦虑。现在我才知道,焦虑是为了告诉我,对于挑战,我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它的出现是为了督促我好好复习。

生6:我特别感谢我的恐惧,我有次切水果时切到了手,当时流了很多血,疼了很久。我现在再切水果,就很害怕切到手,每次都会格外小心。谢谢我的害怕保护了我。

师:谢谢你们的看见。得到你们的理解和接纳,情绪一定很高兴。不过,可别忘了我们还在纠结着的小薇同学。面对小薇的“能否不要消极情绪”的困惑,让我们以回信的方式为小薇解惑。请将信写在手边的便笺纸上。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发现情绪存在正反面,存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后,继续深挖消极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以情绪连连看这种趣味性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改变的第一步是接纳,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减少对消极情绪的敌对和排斥,接纳消极情绪是自己情绪的一部分。

(三)给小薇的回信

师:小薇说,“我能不能只留下甜甜的情绪,不想要酸、苦、辣情绪,可以吗?”请以信的形式,给予小薇你的回答吧。

生7:小薇同学,你好,我是与你有同样困惑的小明。在“情绪正反面”课堂中,我惊讶地发现,不同的情绪都存在正反面,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悲伤会给我们带来帮助和安慰,恐惧也会为我们带来保护。现在我可舍不得负面情绪了。想知道怎样和情绪处好关系吗?老师下周会讲,邀请你来我们班听心理课呀!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环节,回顾并检查本堂课对学生的影响与学生的收获。不以单一地邀请学生谈课堂收获的形式,而是以给小薇回信的方式来呈现,同时对导入环节埋下的伏笔予以回应,达到了课堂首尾呼应的效果。

(四)课后与延伸

师:请愿意分享的同学课后将给小薇的信贴到后面黑板上的“心语心愿”栏。

师:谢谢小明同学,还为老师打了一波广告。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一一分享了,请大家课后将回信便笺张贴到我们“心语心愿”主题栏,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课堂只有短短45分钟时间,但生活是更大更好的课堂。自愿张贴“给小薇的信”,既是课堂内容的延展,也方便学生们相互交流。

【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我在参加2023年江苏省首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时现场设计的,过程流畅,问题设置合理,内容层层递进,各环节连贯流畅,过渡自然。

本节课有三个亮点:

(1)依据心情和情绪的关系,在“小薇的日记”环节中提出从心情读情绪的设计,不仅引出主题,更为课尾的总结与分享埋下伏笔。

(2)从“情绪调色盘”到”情绪连连看”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以绘画的形式,通过色彩的描绘回顾了自己过去一周的情绪事件,避免了枯燥的文字描述,觉察到情绪具有正反面。活动具有新颖性,能吸引学生。而紧接着的“情绪连连看”环节,更是在觉察到存在情绪正反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发现身边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环节紧凑,效果较佳。

(3)最后“给小薇的回信”与课堂开始埋下的伏笔呼应,以别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分享,呈现效果惊艳。

这节课的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在明确活动目标的基础上,在大批量材料中选择素材时要注意“排兵布阵”,需要注意主次。紧扣主题并将课堂推向高潮的大活动只能有一个,比如此次设计中的“情绪调色盘”。不能一味地为了“精彩”“热闹”,用大量的活动来堆砌课堂,以免难以取舍。此外,流程设计中需要重视问题的设置和环节的过渡,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而环节的过渡语更是链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路的关键,恰当的过渡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及活跃课堂氛围。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