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究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作用于初中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中介机制,采用学生感知教师期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及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对湖北省武汉市某学校142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内部学习动机,初中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在感知教师期望与内部学习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感知教师期望;内部学习动机;核心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9-0011-05
一、引言
学习动机作为个体学习行为的根源,被心理学家称为“学习的心脏”、“学习的黄金之路”和“学习的有利因素”,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内在能量,引导学习者朝着环境中的目标对象积极主动且持续地实施行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处于中下水平[1]。当前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外部动机,持有内部学习动机的中学生数量较少[2]。关注初中生内部学习动机的状况,了解初中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对培养其学习兴趣、减缓学业倦怠、提高学业成绩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感知教师期望,简言之就是由学生自身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刘玉[3]研究发现,报告教师期望水平越高的青少年,数学学习的学习动机越强,教师对他们学习数学的高期望显著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这说明感知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显著。然而,过往的研究多聚焦于教师支持、师生互动等教师期望的表现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抑或关注教师期望对学生实际学习行为和表现的影响,鲜有直接从学生视角出发,探究感知教师期望对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影响,这为本文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最基本评价,与学生感知教师期望水平之间息息相关,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越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也越高[4]。由此可知,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水平可能会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价值感,进而影响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此外,对学生而言,教师期望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感知教师期望越高,他们的领悟社会支持也越高,因而会改变对自我的评价[5]。近年来,与核心自我评价相关的研究拓展到学习领域,研究者们发现,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他们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成绩等紧密相关[6]。且学业自我概念、心理控制源等作为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明能显著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7-8]。
相比其他阶段的学生,初中生的感知教师期望、核心自我评价及内部学习动机格外值得关注。从内在因素来看,初中生尚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思考自己的理想和未来。与小学相比,外在奖励难以很好地支持他们的学习。此外,由于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舆论倾向的影响,因此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降低,导致内部学习动机下降[9]。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探究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让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初中生而言,教师是除父母外与他们保持稳定而密切联系的重要他人,教师的态度和评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发展。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他们处于知觉敏感期,更渴望他人关注,因此教师对他们的高期望更容易让他们获得对自己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投入度[10]。
综上,本研究以初中生为对象,从学生视角探索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与内部学习动机之间的过程机制,并提出假设,即核心自我评价在初中生的感知教师期望和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学校的初中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剔除75份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25份,有效率为95%。被试年龄在12岁~15岁。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详细的人口学信息如表1。
(二)研究工具
1. 感知教师期望问卷
采用张光伟[11]编制的针对初中生群体的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问卷,该问卷共15道题目,分三个维度——“教师支持”、“教学互动”和“学业反馈”。该问卷以初中生为样本,在多项研究中被证明信效度良好,适用于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的测量[12]。本研究中,感知教师期望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3,三个分维度(教学支持、教学互动、学业反馈)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0.646、0.726。
2. 内部学习动机量表
采用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量表中的 “个人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内部动机)部分,对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进行测量,共6道题[13]。以往研究证明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被广泛用于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14]。本研究中,内部学习动机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0。
3.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采用杜建政、张翔和赵燕[15]修订后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中文修订版),包含10道题目,得分越高代表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经多项研究验证该量表信效度良好,被广泛用于中国被试群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测量[16]。本研究中,核心自我评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6。
(三)统计处理
问卷施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试在施测前向被试解释指导语及填写问卷要求,收集完数据,采用Epidata3.1和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方差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相关分析
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来检验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核心自我评价和内部学习动机的相关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
相关分析发现,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及其各维度、核心自我评价和内部学习动机间两两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感知教师期望及其各维度得分越高,核心自我评价和内部学习动机的得分越高;核心自我评价得分越高,内部学习动机得分越高。
(二)中介效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水平对内部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以及核心自我评价是否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以感知教师期望为自变量,核心自我评价为中介变量,内部学习动机为因变量,性别、年级、学校、座位、成绩等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见表3和表4)。
由表3可知,感知教师期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因变量内部学习动机(β=1.079,p<0.001),感知教师期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中介变量核心自我评价(β=0.822,p<0.001)。当感知教师期望和核心自我评价同时纳入回归方程时,感知教师期望对内部学习动机的路径系数显著下降,核心自我评价在模型中的中介作用成立,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由表4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间接效应值为0.163,95%置信区间为[0.134,0.194],不包含0,因此间接效应成立,中介效应占比为36%。所以核心自我评价在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和内部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具体路径关系如图1所示。
四、讨论
(一)感知教师期望对初中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初中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水平显著正向预测其内部学习动机,这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教师期望水平越高的青少年,数学学习的学习动机越强,这一结果在中国被试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3]。有研究表明,教师期望能显著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且学习动机在这一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17]。
(二)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学生感知教师期望与内部学习动机的关系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也就是学生感知教师期望通过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影响内部学习动机。这说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水平越高,其核心自我评价可能越高,从而面对学习更有动力和信心。
核心自我评价包含四种成分和一个高阶因素,与其他自我相关的概念相比,更能够在整体上表征学生在感知教师期望后引发的自我变化。Brophy和Good[18]基于对课堂真实情境的观察总结出教师期望效应发生作用的过程模型,他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们的不同期望会导致他们对待不同学生行为的方式存在差异性,这种区别性的对待方式会对学生的态度、行为、自我概念等产生影响,进而提升或降低他们的学习成绩。概括来说,教师期望会通过教师差异行为(表扬或批评质量、数量等)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一影响过程分为六步,具体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初中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进而影响其内部学习动机。
五、教育建议
本研究表明,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在学生感知教师期望影响内部学习动机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说明可以通过提升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水平和核心自我评价两种方式来提升其内部学习动机水平。
(一)路径一:提升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水平
1. 教师自身要提升效能感
教师的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其高低会导致不同的教师期望倾向[19]。有研究表明,高教师效能感的教师与低教师效能感的教师相比,他们对待学生会倾注更多的耐心,更能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自身对学生的期望。这种调整能让学生感知到,并将其理解为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促进更多积极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20]。
2. 加强师生沟通,确保学生正确知觉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与感知教师期望是存在差异的,真正对学生起作用的是学生对教师期望的知觉。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深入了解学生,避免学生误解教师的心意,产生消极情绪,让教师期望无法被正确感知。否则可能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还会给师生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3. 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树立动态目标观念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对于学生不同水平的期望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低期望和无期望会比高期望更容易影响教师的态度和学生的行为[21]。当然,教师期望也不是越高越好。当学生知觉到教师期望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水平时,容易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值,也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挫败感和对教师的愧疚感。所以,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期望。
此外,教师的期望目标不是恒定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因为学生是动态发展的,教师期望要根据学生当下的发展状况来设置,不能用同一种期望来定义学生的不同阶段。
(二)路径二:提升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
初中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非常在意外界对自身的评价,他人评价也是帮助初中生建立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学校方面,教育者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的发展,在教学时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支持,给予学生心理及情感方面的支持,引导学生对自己形成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此外,还可以开展提升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讲座、团体辅导、校园心理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心理活动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身上的优势和潜能,从而用客观而全面的视角看待自己、悦纳自己。
在家庭方面,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个体核心自我评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父母积极温暖的教养方式能显著提升青少年的核心自我评价[22-23]。因此,父母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多支持孩子。
参考文献
[1]张田孟.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17.
[2]张宏,沃建中. 中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和对自身学习能力评价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25-30.
[3]刘玉. 初中生感知到的教师期望与英语学习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 海外英语,2017(10):12-13.
[4]郑海燕. 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宋彩荣,陈明,李伟强,等. 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和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7):423-430.
[6]高斌,朱穗京,吴晶玲.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3):400-406.
[7]尹忠泽,王梦云,张文杰,等. 学业自我概念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8):503-512.
[8]陈心语,赵玉芳,陈冰,等. 外控倾向与求知进取学习动机的关系:生源类型与自我满意水平的调节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3):129-136.
[9]邱文琪,岳昌君. “读书无用”还是“越努力越幸运”——能力增值对本科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0):56-69.
[10]任亚楠. 初中生的教师期望知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D]. 无锡:江南大学,2021.
[11]张光伟. 初中生人格特质、教师期望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12]李兰香. 中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0.
[13]朱艳. 中学生学业压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7.
[14]瞿成武.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D]. 武汉:武汉大学,2018.
[15]杜建政,张翔,赵燕. 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J]. 心理研究,2012,5(3):54-60.
[16]魏立文. 父母陪伴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同伴关系和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效应[D]. 太原:山西大学,2022.
[17]谢静丽,黄娟,童国庆,等. 学困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业动机的中介作用[J]. 内江科技,2023,44(3):139-141.
[18]Brophy J E,Good T L. Teachers' communication of differential expectations for children's classroom performance:Some behavioral data[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9,61(5):365-374.
[19]李晔,刘华山. 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1):50-55.
[20]Stein D,Grant A M. Disentangl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reflection,insight,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ole of dysfunctional attitudes and core self-evaluations[J].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4,148(5):505-522.
[21]张日昇,王琨. 国外关于教师期望与差别行为的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2-16.
[22]唐琨. 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学业倦怠: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3]殷志敏. 初中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