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厚度

2024-10-12 00:00:00易洪刚
当代党员 2024年19期

老张“走了”,很突然,大家一时都接受不了。

把老张送上山后,我们好像哑巴了,从此心照不宣地闭口不谈老张和有关老张的事,只让那份情感深藏心底。可是不久,当看到2024年第17期《当代党员》刊发的《村支书张发国的最后一笔账》时,心里思念老张的闸门再无法紧闭。

和老张相识是在2023年。那年7月10日,我接受巫山县委选派,从县委宣传部机关到庙宇镇南溪村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易同志你好,我是南溪村党支部书记张发国,欢迎你到南溪村。”张支书个子不高,眼睛有神,有些寡言。

南溪村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35人,面积不大,人倒不少。入户走访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张支书大约体会到我的“难言之隐”,便第一时间安慰说:“熟悉村情民意,和村民打交道,不要有压力。南溪村有好多户,每户有好多人,家庭成员都在干什么,包括喂了好多猪,好多鸭子、鹅,我都一清二楚,莫担心!”我戏谑道:“张支书莫吹牛——我马上抽10户村民,然后我们走访验证,你看行不?”张支书两手一摊,自信地讲:“易老师请出题。”

说归说,笑归笑,我们认真地推进入户走访工作,访的户数越多,问得越仔细,答案就越清晰。“当一个村支书,不晓得老百姓的屋里锅底灶门,还当啥子支书?”他斩钉截铁,我心服口服。

时间飞快,一晃三个多月过去了。张支书的称呼变为“老张”,我也被改为“易书生”,老张说这样称呼群众听着亲切。一日饭后,皓月当空,我邀老张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坝散步。其间,我向老张请教驻村工作的事情,他突然轻拍我肩膀,指着不远处的群众说:“易书生,看到那边几个人了吧?你晓得他们的诨名叫啥子不?”未及答言,老张继续说:“晓不得吧,在村里莫那么文绉绉,只管称呼他们诨名,和群众搞熟了,工作自然而然就轻松了。”农村是个大舞台,彼此称呼的改变,群众语言的使用,都能让驻村干部得到锻炼成长,也能拉近干群关系。日复一日,我们逐渐跟群众熟络起来,各项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

如《村支书张发国的最后一笔账》所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驻村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咬定青山不放松,成立公司、拓展销路,老张和我们来回奔跑在镇上、县上。秋月梨如期成熟,我和老张以及其他村干部,起早贪黑跑县城,在人员流动量大的地方蹲点销售,经常凌晨一两点才回家。一次有同事感叹为什么这么拼命干,老张有意无意地讲了一句:“借别人的鸡生蛋,难道让人家努力,我们在旁边歇凉?秋月梨有搞头,我们再努把力,卖完了我们庆祝一下。”这句话很轻,却让大家有了主心骨。

老张没有等到那一刻,生命永远定格在51岁,永远沉睡在乡村振兴一线。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厚度。不敢再想,难以再听。只唤一声:“老张,大家都想你!”

作者:中共重庆市巫山县委宣传部派驻庙宇镇南溪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