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动因及绩效的文献综述

2024-10-12 00:00贺立明
商场现代化 2024年22期

摘 要:为了深入剖析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引入之后的绩效以及形成该绩效的路径,本文通过对相关主题文献进行梳理,将企业“国有化的动因”分别从“主动国有化”和“被动国有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财务绩效、公司治理、企业创新三方面对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后的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关键词:逆向混改;动因;绩效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应当成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也进一步表示,应当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主要得益于国有和民营资本的交叉持股和融合。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混合所有制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即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逐渐演化为国有资金投入民营企业新混改形式,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实现了双向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随着国企混改的普及,学术界对其产生的效果表示赞赏,然而,现有关于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进行混改的文献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学者也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分析了民营企业逆向改革的动因以及绩效评价,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从而为今后其他民营企业逆向混改提供经验和参考。

二、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研究

本文将从“主动国有化”和“被动国有化”两个不同的视角来探讨民营企业国有化的动因,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剖析这一过程。

1.民营企业“主动国有化”动因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凭借其独特、灵活的经营方式,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对于促进市场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然而从现实情况出发,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为了突破掣肘自身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企业开始主动寻求国有资本的加入。通过分析梳理,我们将民营企业主动国有化的动因分为资源动因、治理动因和产业动因三个方面。

(1) 资源动因

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内因方面,民营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特性使得商业银行很难给予它们足够的资金支持。邹丽华(2018)通过对2018年以来国内违约案例的研究指出,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的高杠杆率和资金期限错配造成的。银行审查贷款企业资质时,重点考虑其是否经营稳定来保证如期偿还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核心竞争力弱、资产实力有限、财务信息不全面等,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外因方面,由于我国所有制歧视问题的存在,长期贷款利率这一指标上,国有企业相比于民营企业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所有制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相对较小。因此,引入国有资本实现政治关联成为众多民营企业突破制约的主要方式。国外学者Faccio(2006)指出政治关联通常是指企业管理者有政府机关工作背景,或者与相关政府官员有密切联系。如果公司高管拥有政治背景,那么公司可以通过这些联系来吸引投资者并且获得相关资源倾斜,特别是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余汉等(2017)的研究结果也证实拥有国有控股的民营企业相对于没有拥有这种控制的企业,所受的融资限制要少得多,而且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甚至可以延长贷款的期限。

(2) 治理动因

董小红(2021)指出民营企业由于股权结构单一,盈余操纵现象严重,商人天然的逐利性使得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事件频繁发生,因此企业治理环境薄弱是导致企业对中小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最主要原因。此外,中小股东仅依靠投票机制已经难以限制公司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最终使得管理层私利侵占企业利润向下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变得更强。因此民营企业通过引入异质性股东来优化股权结构,通过不同性质的股权融合可以产生“1+1>2”的治理效应。

那么,国有资本的引入为何可以提高公司治理?一方面,国有企业承担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为了防止控股股东和经营管理层的“自利行为”而导致的国有资本流失,国有企业的“其他大股东”通过积极参与股东会决议、派驻董事参与决策等方式改善公司的治理制度,同时国资进入所产生的资源效应也会降低企业实施激进性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力,抑制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的机会,消除“大股东凌驾于内控之上”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潘爱玲,2019;吴兴宇、王满,2021)。另一方面,我国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有着高度的社会关注度,国有资本参股会吸引较多的外部市场投资者以及媒体等关注,加强了外界对于企业信息的解读,提高了低质量信息的违法成本,从而迫使企业不得不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王彩萍,2022)。

(3) 产业动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挑战。大多数民营企业受到资金和市场的限制,只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发展,而且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很难涉足高科技领域。相反,国有企业由于背靠政府,有着丰富的各类资源和充足的资金储备,因此选择与国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无疑是相对便捷高效的方式。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也有所不同,相比于处于产业链下游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上游,因此两者可以在产业链条上优势互补、上下结合,从而达到协同效应(肖若石,2019)。

2.民营企业“被动国有化”动因

部分学者也从政府视角出发研究民营企业被动国有化的原因,主要从控制战略资源、获取政治利益以及应对经济危机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一,控制战略资源。当资源价格上涨时,政府会出于战略资源的控制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其中包括推动拥有战略资源的民营企业国有化,从而使宏观安全战略价值远大于资源物质本身财富利益。根据Duncan(2006)的实证研究,资源价格与矿业企业的国有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联系。

第二,获取政治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地方政府分权化改革的实施,国有企业可能将其政策性负担转移至民营企业,致使民营企业成为国有企业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Bai和Xu,2005)。此外,Huang等(2021)也指出,地方政府会通过将私营企业国有化的方式来提高就业率。

第三,应对经济危机。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经济危机频发,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缓解这一局面,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国有化的措施,利用国有股权带来的政策优惠和资源优势,帮助濒临破产的企业重新振作,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余静文,2018)。

三、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绩效研究

随着“逆向混改”模式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者们开始关注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权的可能性。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这种新兴的“逆向混改”模式产生的效应褒贬不一,部分学者认为“逆向混改”模式可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增强市场反应等;但也有学者认为引入国有资本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削弱了民营企业本身的控制力。

1.正向效应分析

(1) 财务绩效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国有资本入股民营企业,企业股价会随着市场正向信号的传递上涨,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得到改善。此外,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后与政府之间形成共生关系,使得民营企业不仅能够利用其在政治关系中的优势,减少被信贷歧视的可能性(竺李乐等,2021),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财务资源和政策支持。除此之外,Guy等(2015)的实证研究表明,经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内上市企业,其经营业绩普遍提高。这一结论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且特别指出,在企业股权结构中,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各占一定比例时,二者在供应链上的互补特性将作用于企业经营决策,最终会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2) 公司治理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通过引入国有资本,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治理,并且通过引入异质性股权,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桑凌和李飞,2021),抑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同时,完善的治理结构还可以抑制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和金融化水平(韦浪和宋浩,2020)。

此外,国有资本不仅在公司内部治理监督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利用其政府监管者的背景强化党委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而约束董事会权力的使用,完善民企的监督体制。唐松莲等(2021)也发现,一方面国有股权可以发挥监督效应,减少管理人员对不良信息的隐瞒,同时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国有股权的“退出威胁”也可以有效约束企业的自利行为,在双重作用下降低企业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因此,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控制刚性”+“监管特性”国有股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促进治理均衡,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企业创新

近年来,创新已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能否实现“国民共进”的创新绩效。许多专家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例如,杜瑞等(2016)的研究发现,当国有资本投资到A股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时,股权结构的多样性会使得这些公司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应尚军和蔡雨欣(2020)选取在A股上市的622家民营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罗宏和秦际栋(2019)以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以研发投入为指标,发现引入国有资本能增强家族企业投入创新活动的意愿,增加投入创新活动的资源,最终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并且这一效应对于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家族企业在其所处的政策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效果更显著。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专注于研究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入国有资本,不仅可以提高民营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还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优势,从而大幅减少其R&D费用,并且提升其创新投入水平(袁建国等,2015)。江雅雯(2012)通过对中国6个区域120个城市1995家民营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的R&D投入水平与其所处的政治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经济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这种联系更加明显。

2.负向效应

企业创新方面,随着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国有股东复杂多层的代理关系可能会加剧民营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肖正等,2022),从而导致管理层失去创新意愿,转而去选择前期投入低、投资回报期短的经营项目,最终抑制企业的科技创新。

绩效方面,国有资本在为企业带来资源支持效应的同时,也需要承受政策性任务带来的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盈利水平降低(董艳和刘佩忠,2021)。因此,政策性负担不仅会显著降低企业经营业绩与股票回报,而且会造成政府监管缺位问题的产生(龚强等,2015)。

公司治理方面,随着国有资本的入股,民营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政府的补贴和优惠,但也会增加其经营风险,因为这种情况会导致经理人的渎职行为和管理者的懒惰行为,从而增加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肖正等,2022)。

四、文献述评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为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但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关于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主要集中在获取资源优势、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以及提升产业协同三方面。在产生的效应方面,国内外研究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逆向混改对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如何有效地引入国有资本,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出发,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民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目前仍有一些研究领域尚未深入探讨,其中最突出的几点是:一是现有文献研究主要基于传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而具体到新形势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即民企引入国有资本混改的直接研究成果并不多;二是有关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影响效果的研究主要为实证和理论层面的分析,尽管这样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对于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具体机制和效果,尤其是在不同行业和条件下如何发挥作用,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白。

参考文献:

[1]邹丽华.大中型民营企业融资脆弱性问题分析[J].上海金融,2018(12):82-84.

[2]余汉,杨中仑,宋增基.国有股权能够为民营企业带来好处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7(4):109-119.

[3]董小红,孙文祥,李哲.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能缓解融资约束吗?[J].管理学刊,2021(4):92-108.

[4]肖若石.以产业链条延伸理念推进双向混改[N].中国证券报,2019-01-05(A07).

[5]李政,艾尼瓦尔.新时代“国民共进”导向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机制与路径[J].理论学刊,2018(6):49-57.

[6]Duncan R.Price or politic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es of expropriation[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6(1):85-101.

[7]Huang Z K,Li L X,Ma G R,et al.The Reversal of Privatization in China: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21,71:102115.

[8]余静文.企业国有化中的政府角色[J].中国工业经济,2018(3):155-173.

[9]竺李乐,吴福象,李雪.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特征事实与作用机制——基于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逆向混改”视角[J].财经科学,2021(1):76-90.

[10]桑凌,李飞.参股股东产权属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21(8):72-82.

[11]韦浪,宋浩.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J].财经科学,2020(9):28-39.

[12]唐大鹏,武威,王璐璐.党的巡视与内部控制关注度: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7(3):3-11,94.

[13]唐松莲,孙经纬,李丹蒙.国有股参股家族企业可抑制股价崩盘风险吗?[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1(6):3-19.

[14]应尚军,蔡雨欣.国有、民营混合参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J].会计之友,2020(7):149-155.

[15]罗宏,秦际栋.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9(7):174-192.

[16]肖正,翟胜宝,张静.引入国有资本能够化解民营企业僵尸化风险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22(2):36-56.

[17]董艳,刘佩忠.国有注资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21(6):1925-1948.

[18]龚强,雷丽衡,袁燕.政策性负担、规制俘获与食品安全[J].经济研究,2015(8):4-15.

作者简介:贺立明(1997.08— ),男,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