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及策略

2024-10-12 00:00苏醒
商场现代化 2024年22期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经济波动等,这些风险对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风险防控成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探讨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及策略,通过分析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策略,为国有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风险防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为了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对待风险防控工作,采取有效的策略应对各种风险。

一、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体现在多个层面,涵盖了企业的战略、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等方面。

首先,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外部因素对企业产生了潜在的威胁,如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国际经济变化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企业面临重大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识别和评估各类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企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中还涉及企业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国有企业通常承担着国家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其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通过对潜在风险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应对,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规划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国有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还需要考虑全球范围内的风险因素。国际市场的变化、贸易摩擦、金融危机等都可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成为国有企业应对全球风险的必要手段。通过加强国际风险监测、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认知不足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认知不足是一个严重影响风险防控效果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于潜在风险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偏差,往往过于关注日常经营事务而忽略了外部环境中可能涌现的风险因素。缺乏全面性的风险认知,使得企业难以全面洞察潜在风险,从而导致了在风险发生时缺乏预见性和应变能力。

首先,风险认知不足表现为对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国际经济变化等外部因素的低度警觉。管理者和员工倾向于过于关注企业内部的运营和管理,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这导致了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或政策变化时,可能出现被动应对的情况,缺乏主动的风险规避意识和有效的预案制定。

其次,风险认知不足还表现在对潜在风险的深度理解不足。一些管理者可能对于一些复杂、交叉的风险因素了解不够,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使得企业在面对特殊情况或新兴风险时,难以迅速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而增加了应对风险的困难程度。

最后,风险认知不足还可能导致在业务拓展、投资决策中对潜在风险的低估。管理层可能因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不足,对于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的了解有所欠缺,从而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未能充分考虑潜在风险。这可能导致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或扩大投资时,面临未经充分评估的风险,增加了经营不确定性。

2.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涵盖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等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框架,使得企业在面对风险时难以迅速、有序地做出决策和应对措施。

首先,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体现在风险识别机制的薄弱。一些国有企业未能建立起全面、精细的风险识别体系,无法充分了解企业所处行业和市场环境中潜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这可能导致一些风险因素长时间潜伏未被察觉,从而在风险发生时企业无法及时做出反应,加大了风险的负面影响。

其次,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的缺失也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的表现之一。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使得企业难以准确地衡量各类风险的潜在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这意味着企业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时可能过于悲观或乐观,无法在风险防控中达到精准的平衡。

再次,风险处理措施的不足也是体系不健全的一个方面。缺乏全面、多样性的风险处理手段,企业在面对风险时难以灵活应对。过度依赖某种单一的风险处理方式可能使得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增加了应对困难。

最后,风险监控机制的不健全也是风险管理体系问题的一部分。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企业难以实时了解风险的演变和变化,无法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这使得企业在风险防控中变得被动,增加了风险对企业的冲击。

3.信息不对称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对外界变化的感知、决策的准确性以及风险防控的效果。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企业内外部信息流通不畅、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以及企业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首先,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是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之一。由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及时共享。这使得在风险防控中,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共识,信息传递缓慢,从而影响了对于整体风险形势的准确把握。

其次,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不透明性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原因。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公开,导致员工对于企业战略、财务状况等核心信息了解不足。这种信息的不透明性使得员工无法充分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从而难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最后,企业对外部信息获取和利用存在一定的障碍。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不畅通或信息收集手段的滞后,一些企业可能无法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政策变化等因素。这使得企业在制定经营策略和风险防控方案时,难以基于准确全面的信息进行决策,增加了在未知环境中的经营不确定性。

4.缺乏健全的危机应对机制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着缺乏健全的危机应对机制的挑战,这是一个可能导致重大经营风险的严峻问题。危机应对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对潜在危机的识别不足、危机管理团队的建设不健全、危机应对预案的缺失以及缺乏危机后评估与总结的机制等多个方面。

首先,对潜在危机的识别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由于缺乏全面而敏锐的风险识别机制,企业在面对潜在风险时可能无法及时察觉或准确判断其严重性。这导致了在危机爆发前,企业管理层难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得危机在初期无法得到及时控制,从而可能对企业的长远稳定经营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危机管理团队的建设不健全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缺乏专业培训和团队建设的危机管理团队可能在面对危机时缺乏应对经验和应变能力。这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危机的严重性。一个经验丰富、高效协同的危机管理团队是危机应对机制成功的基础,但在缺乏相关培训和建设的情况下,这一基础很难建立起来。

再次,缺乏完备的危机应对预案也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预案的缺失使得企业在危机爆发时无法迅速、有序地做出反应。缺乏详细的应对流程、信息发布方案以及紧急处理步骤,企业可能面临混乱、无效的危机应对,增加了危机带来的损失。

最后,缺乏危机后评估与总结机制是一个可能影响危机应对机制效果的问题。在危机处理后,缺乏对应对效果的评估和总结,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经验教训,从而难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危机应对机制。这一机制的缺失可能使得企业在面对类似危机时陷入重复犯错的困境。

5.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缺少联系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风险防控与内部审计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不足的情况。这种缺乏联系可能导致企业在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方面存在短板,影响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首先,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同机制,使得两者的信息流动受到限制。在一些企业中,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可能存在信息孤岛,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这可能导致风险防控部门未能充分了解内部审计的实际发现,从而在风险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中缺乏全面性的信息支持。

其次,缺少协同合作可能使得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的工作发挥不出最大效益。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有着不同的职能,但二者之间存在许多重叠点,尤其是在风险识别、内部控制评估等方面。如果两者能够更加密切地协同工作,共同参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将能够更好地发现、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

最后,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缺失也可能导致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有效地作出响应。内部审计通常会在其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但如果企业在风险防控体系中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沟通机制,可能会导致这些问题被忽视或处理不当,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开展风险防控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健运营的首要任务。一个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包含多个方面,其中的关键要素涵盖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等环节。

首先,风险识别机制是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石。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全面而精细的风险识别体系,涵盖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剖析内外部因素,形成系统性的风险识别模型,有助于全员参与,确保企业对于潜在风险的感知不漏失,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

其次,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至关重要。对各类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包括对风险的概率、影响、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各类风险的优先级和紧迫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防控效果。

再次,多样的风险处理手段是保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在风险处理阶段,企业应该拥有多元化的风险处理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转移、风险规避控制、风险回避等。这使得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性质和特点,选择最为适宜的应对策略,确保风险处理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最后,强有力的风险监控机制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闭环。企业需要建立实时、全面的监控系统,通过信息科技手段实现对市场、业务、财务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和演变趋势,有助于企业迅速做出反应,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保持对潜在风险的高度敏感性。

2.加强风险培训与教育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加强风险培训与教育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战略。这一策略旨在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认知水平以及应对能力,从而形成全员共识,共同投身风险防控的实践。

首先,建立全员风险意识是培训与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定期组织风险意识培训,让员工深入了解外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从而培养出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企业管理层也应该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引导,强调风险防控是整个企业的责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其次,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知识的了解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开展专业的培训课程,涵盖风险识别、评估、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员工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潜在风险的主动发现和应对能力,为企业构建起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风险管理团队。

再次,建立定期的风险演练和模拟活动是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真实的危机场景,让员工亲身经历风险事件,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员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冷静应对水平。

最后,建立持续学习机制,推动风险管理知识的更新迭代。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风险管理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定期学习和知识更新的机制,确保员工对最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深入的了解,以保持企业在风险防控领域的领先地位。

3.促进信息共享和透明化

促进信息共享和透明化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一项有力的策略,旨在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流通,提高员工对于企业整体状况的了解程度,从而增强对潜在风险的感知和应对能力。

首先,建立开放的信息共享平台是信息透明化的核心。通过建设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之间、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无缝连接。这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能够自由流通。通过实时更新的信息共享平台,员工可以更及时地获取企业的运营状况、市场动态、战略方向等关键信息,有助于加强员工对企业整体风险的感知。

其次,透明化外部信息传递是实现全面信息共享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参与各类商会和协会,获取外部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建立与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渠道,通过信息透明的方式获取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市场趋势,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机会和风险。

再次,通过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培训,提高他们对于企业信息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通过定期的内部培训和信息分享会,向员工传递企业的战略方向、财务状况等关键信息,使员工了解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样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具备全面理解企业运营状况的能力,增强员工的风险感知和主动应对能力。

最后,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是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主动向投资者、员工、客户以及社会公众公开相关信息,如企业年报、财务状况等,提高企业透明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度,还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4.加强对外部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利用

加强对外部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利用是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提高风险防控水平的关键策略。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企业的决策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因此,国有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对外部信息的及时感知和有效利用。

首先,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系统是实现及时获取外部信息的前提。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信息采集团队,负责监测市场动态、政策变化、竞争对手的举措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采集手段,包括媒体监测、行业报告分析、专业调查等,确保获取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同时,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准度。

其次,建立与外部信息提供者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与行业协会、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建立紧密联系,获取他们所提供的行业动态、政策法规、市场趋势等信息。与供应商、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获得关于市场需求、供应链变化等方面的信息。这样的合作关系可以使企业更早地获取到有关市场和行业的重要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再次,加强员工的信息获取培训,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和培训活动,提1e6ca52398594a3eb8ceeca0ba7f01eb高员工对外部信息的敏感性,培养他们主动关注市场动态和相关信息的习惯。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使他们成为企业信息获取的积极推动者,有助于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信息获取体系。

最后,建立信息共享与分析平台,将外部信息与内部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对外部信息的深度分析和挖掘。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动向,发现潜在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5.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是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提升风险防控水平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机制,以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首先,建立危机管理团队是危机应对机制的基础。这个团队需要包括来自不同部门和层级的专业人员,具备危机管理、公关沟通、法律事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危机管理团队的成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了解不同类型危机的特点和应对策略,以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冷静地做出决策。

其次,制定详细的危机应对预案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预案需要包括对各类危机的识别标准、应对流程、责任人分工、信息公关方案等方面的细致规划。在预案中应该明确危机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步骤、信息发布渠道、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方式等,以保障危机应对的迅速、有序和有效性。

再次,进行定期的危机演练和模拟是危机应对机制的重要环节。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危机场景,测试危机管理团队的应对能力,发现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修订。这有助于增强危机管理团队的应变能力,提高他们在危机中的决策效率。

与此同时,加强对内外信息的快速收集和准确传递也是危机应对机制的一部分。建立信息通道和监测系统,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及时而准确的信息传递有助于危机管理团队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也有助于稳定内外部的舆论和利益相关方的信心。

最后,建立危机后评估和总结机制。在危机发生后,国有企业应该对危机管理的效果进行深入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优化预案,为今后类似危机的处理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

6.风险防控和内部审计相关联

风险防控与内部审计密切相关,两者共同构建了企业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确保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稳健运营。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估机制,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帮助其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与风险防控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内部审计作为风险防控的有力支持,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审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潜在风险。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确保了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公正评估,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其内部运营的强弱项,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其次,内部审计强调合规性与效率,为风险防控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通过审计流程的制定和执行,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机制,强调合规性、透明度和责任追溯。这与风险防控的理念相契合,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更加注重规范和有效性,从而降低了可能引发潜在风险的机会。

再次,内部审计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建立起更为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各个层面的调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企业提供及时的改进建议。这种及时性的反馈有助于企业调整和优化风险管理策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不断涌现的潜在风险。

最后,内部审计与风险防控相辅相成,通过形成闭环机制,不断改进和提高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效能。审计结果为企业提供了实时、可操作的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调整战略和运营计划,确保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灵活性。而风险防控的实施和不断改进也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持续的数据和实践经验,使得内部审计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防控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及策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科学有效的培训与教育、信息的透明共享、及时获取和利用外部信息、健全的危机应对机制等综合策略的实施,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规避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国有企业在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中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熊敏.国企财务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4):138-139.

[2]孙健.完善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21(3):56-57.

[3]崔吉.财务共享在国企集团公司风险防控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商讯,2021(22):20-22.

[4]胡永清.试论国有企业并购与整合方案中的风险防控和管控策略[J].营销界,2021(38):171-172.

[5]林彬.新形势下国企经营管理中服务风险防控实践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31):40-42.

[6]侍晶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及风险防控措施研究[J].商讯,2021(36):110-112.

作者简介:苏醒(1990— ),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西港产业园分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