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职业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GDGSGY2021015),主持人:何燕君
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新型模式,近几年发展迅速,人才需求缺口大。职业本科院校如何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从而服务于肇庆乃至珠三角地区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的实际情况,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校企合作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探讨职业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跨境电商;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本科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必然性及人才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桥梁,日益显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跨境电商不仅推动了外贸的转型升级,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2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清远、潮州、揭阳、云浮8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迄今为止,广东省一共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1个,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可见,肇庆乃至广东省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在此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承担起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重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与产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提到,职业本科院校需要基于职业教育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第一批成立的职业本科大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应该担负起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本科人才的责任。
二、职业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职业本科院校作为培养跨境电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重要责任。然而,职业本科院校在实际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基于电子信息时代发展而来的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商模式在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作为服务型行业的教育系统,与所辅助服务的行业发展相比存在滞后性。大部分职业本科院校乃至相当多的高校对跨境电商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加上计算机为主的商务活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还停留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上添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或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上添加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而并没有针对跨境电商专业专门设定培养目标,使得课程设置缺乏跨境电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支撑。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为例,暂时没有专门设置跨境电商专业,都是在一些相关专业开设跨境电商课程来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例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加设跨境电商课程以及网页设计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加设跨境电商课程;又或者在电子商务专业加设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这就造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美工、网店运营等方面知识掌握得不充分,甚至可以说是从没接触过,只能在理论课上了解一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实践指导,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另外,虽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美工和网店运营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由于该专业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不够,所以在上跨境电商课程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现出兴趣不大。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需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内容需要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发展,因此,学校需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并更新课程设置,但是在一些院校中,很多时候会强调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这就出现教学大纲制定的内容与现实人才技能需求明显脱节的现象。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具体表现为以下现象:第一,内容重复与缺乏连贯性,缺乏对跨境电商领域的整体把握和规划,不同的课程之间可能会出现知识点的重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没有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对跨境电商的完整认识。第二,理论与实践脱节,跨境电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然而部分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此外,学校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但缺乏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实际操作经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缺乏行业前沿知识与技术,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和规则不断涌现,学校的课程设置未能及时跟进这些变化,缺乏对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的引入和教授,这使得学生难以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难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作为新兴的贸易方式,跨境电商是一个综合外贸、商务、营销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选用完全科班出身的师资是极为少数的。因此,目前很多院校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这直接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跨境电商课程的师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类是相关专业的应届硕士生或博士生,跨境电商专业需要融合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然而,应届硕士生或博士生通常只专注于其中一个或两个领域,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人才数量较少,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第二类是有一定经验的在职教师通过短期培训转型,从事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此类教师缺乏实际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难以深入剖析行业现状、案例分析和实战经验。第三类是从企业聘请的外聘或者兼职教师,此类教师实践能力较强并且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其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以及在理论体系上有一定的欠缺,这就容易出现空有一身技能却表达不出来的现象。
4.校企合作质量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职业本科院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并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但是,很多职业本科院校都是邀请企业到学校举行相关讲座或者进行专业实践,或者把学生带到企业进行短时间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践。学生走马观花式地学习,真正掌握其中技能的不多,很多学生就业时才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无法真正应用到企业实践中。跨境电商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行业,职业本科院校教师大多经验不足,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实操教学。尽管现在职业本科院校已经大大地提高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比重,但更多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而草草了事。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职业本科院校应该不断加强类似的教学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在校外找个企业讲师过来进行宣讲,然后把学生带到企业去实践一段时间,然而,企业的素质良莠不齐,而且企业的合作时间也不长,很多时候今年有的合作企业,明年就没有了,没有进行长期合作的计划,也没有真正进行深度合作,致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出现时有时无的实践实训活动,没有形成一种长期实训的模式。
三、职业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有幸成为第一批职业大学,可以预见,其在承担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本科人才方面任重而道远。针对以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而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的问题较为突出。要先明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再用合理的课程体系来支持这个培养目标,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和推动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通过对中国(肇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再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提出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经调研发现,无论是平台运营专员,还是跨境营销与推广专员,又或是跨境网店美工等跨境企业岗位,都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和职业技能与素质。在培养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能力时,把学生需要掌握的领域分为公共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让学生在掌握公共技能的基础上再学习职业技能和素养,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方面,可以分为专业能力学习和专业拓展学习,使学生在进行专业能力学习的同时,又可以开展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让学生适应行业前沿发展的用人需求。至于课程对标方面,以专业能力学习为例,学生在掌握公共学习和专业学习对标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能力课程学习,所以可以设置数字图像处理、跨境电商客服、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等专业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因为有了前置公共学习和专业学习课程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更顺利地掌握知识技能。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不难发现,这既明确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又解决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除此之外,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还可以引入跨境电商1+X证书考试,1+X证书制度能够使学生更加紧密地对接市场需求,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过程中,又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技能结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2.结合“课赛融通”构建跨境电商课程评价体系
在上述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后,要判定是否有效,就要建立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我们提出通过建立“课赛融通”跨境电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图2),来评价学生跨境电商实践的实际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①明确评价目标和原则:评价目标应聚焦于学生的跨境电商知识掌握、技能提升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评价原则应遵循公正、客观、全面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②整合课程内容与竞赛活动: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将课程内容与竞赛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整合跨境电商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行业前沿动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和竞赛项目;③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④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在线测试、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参加各类跨境电商技能大赛的实践,让学生体验对抗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的理论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让教师和学生在竞赛培训中相互促进,在促教促学中培养具备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实践性人才。
3.加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上述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加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跨境电商师资的跨学科合作,跨境电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加强不同学科背景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跨境电商课程,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其次,搭建跨境电商师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跨境电商师资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的平台,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鼓励现有教师参加跨境电商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通过肇庆职业本科院校与中国(肇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企业合作,定期在寒暑假让一线教师到企业去实践锻炼,将跨境电商理论、专业课程和跨境电商实践项目融入跨境电商师资培训过程,为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再次,完善跨境电商师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跨境电商师资评价体系,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晋升、薪酬等挂钩,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跨境电商教学水平。最后,可以引进具有跨境电商实战经验的专业人才作为校外培训导师,制定配套的用人要求和薪酬制度,便于引进和适用,特别要加强对校外培训导师的管理,如准入制度的管理,如何考核,特别是思想素质的审核,责任心的管理,以及考核要求的管理,将适当的人才引进来做适当的事,切实提高职业本科院校跨境电商师资水平,以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相结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4.积极加强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
就上述提到目前跨境电商合作还停留在表面的现象,针对如何加强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校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中国(肇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优质企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第二,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投资建设跨境电商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跨境电商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第三,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或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或解决行业难题,通过科研合作与项目,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创新发展。第四,学校应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跨境电商相关课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加强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调研,真正落实校企合作长期项目。此外,让学生在跨境电商企业实习是最好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感受真实的环境和工作氛围,通过实际操作完成跨境电商日常工作。让学生从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贴近实践的专业实训,到参加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的跨境电商实战营,再到推荐就业,这一步一步走来,可以形成完善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从学习到培训再到就业。
四、结语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跨境电商的崛起也对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本科院校通过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结合“课赛融通”构建跨境电商课程评价体系,加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加强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进而为中国(肇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及广东省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供优秀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为跨境电商发展不断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丽霞.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思考和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08(3):16-18.
[2]顾坤华,赵惠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10年跨越发展的理性思考[J].江苏高教,2010(3):138-140.
[3]孙诚.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如何先行先试[N].光明日报,2020-08-18(15).
[4]谢敏峰.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2(2):110-118.
[5]周建松,陈正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新定位与新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22(8):97-202.
[6]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20-11-10(13).
[7]胡俊文,戴瑾,叶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及建议[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87-90.
[8]白雨晴,高军.利益冲突与协调: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路径探析[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0):3-7.
[9]李国年,谭晓春,肖昊.高等职业教育跨界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0):84-91.
[10]丁振国,郭亚娜.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与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53-56.
[11]颜珍平,颜谦和,刘志成.高职院校构建“1+X”证书制度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5):145-146.
[12]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作者简介:何燕君(1983— ),女,广东三水人,经济学硕士,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