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近年来,榆树市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着力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全市388个村村均年度收入65.9万元,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薄弱村。深入总结榆树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与成效,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做法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以上率下,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规划和分类推进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路径,组织各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强化督促引导,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村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乡村两级担起责任,主动作为;强化工作合力,安排市直帮扶部门、驻村干部和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等在开展帮扶工作、制定村级发展规划时注重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党建引领、组织牵头、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
突出激励保障。突出政治激励,先后有3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的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有50余名业绩过硬的村党组织书记当选为市级“两代表一委员”;突出经济激励,将村干部工作报酬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挂钩,由各乡镇街道考核后,根据村集体年度增收情况和村干部个人作用发挥情况确定发放标准,报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总站审批,并实行年终一次性发放;突出精神激励,对土桥镇保家村、红星乡红星村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大力宣传,激励基层自觉担当、争先发展。
拓宽增收渠道。领办合作社增收,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农户参股、合作社运作”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五棵树镇广隆村创办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服务“三产”增收,鼓励村集体成立劳务中介组织,为群众提供劳务服务、法律咨询等各种有偿服务,促进集体增收。土桥镇保家村通过成立建筑劳务服务公司,每年增收30余万元。盘活资产增收,坚持民宿产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融合发展,引导村集体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收入。红星乡红星村将旧村部改造成民宿,每年增收10万余元。清理土地增收,对不合理发包机动地等资源全面清理,村均增收18.9万元。
优化发展要素。加强“三资”管理,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适时开展“三资”管理情况检查。各乡镇街道每年对所辖村进行深入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立约束机制,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力的村,不予评先评优。健全完善开支审批、出租转让及招投标、一事一议等制度,不断增强约束性、提高规范性。保障群众权益,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引导党员群众参与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决策,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具体成效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有效解决了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夯实了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基础,调动了党员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和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威信,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产业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很多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围绕发展产业促增收,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创办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积极打造“产业链”,建设“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效发挥土地、资金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夯实产业基础,厚植产业优势,促进集体增收。
发展集体经济动力更加强劲。乡村干部形成了发展共识,理清了发展思路,逐渐克服了“僵化模式”和“守旧心理”,尤其是《长春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办法(试行)》的出台,更为乡村干部增添了动力,主动开拓思路,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进程中担当进取、务实作为。
农村社会风气日趋向好。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各村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不但有场地、有设施,而且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尊老爱幼和邻里互助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悄然形成。
几点启示
建强村级班子是促进村集体增收的必然前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键在带头人队伍,只有配强选优村“两委”班子,坚持不懈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持续发挥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作用,才能有效解决制约村级发展的难题,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发展集体经济是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的必要保障。一方面,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否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村党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村集体经济发展“疲软”,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必然“打折”。
转变发展理念是促进集体增收的必由之路。榆树市各村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多采取对外承包方式来增加集体收入。虽然这种方式风险较小,但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优势产业不能发展壮大、提标扩面,资源整合也不到位,利用率也比较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在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增收路径上下功夫。
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村集体增收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土桥镇保家村建筑劳务服务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务工群众与用工企业的供求信息,通过信息的双向流动,既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更增加了集体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发展集体经济,缓解农村群众就业压力,活跃城乡经济,潜力巨大、作用明显、影响深远。
(作者:中共榆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