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推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研究领域和交叉研究领域集中方向、持续发力,以干事创业的强大内生动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吉林大学正式发布实施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在科研方向、人才队伍、创新平台、制度保障等方向实施专项攻坚工程。一是以“改组社会科学研究院”为牵引,强化顶层设计引领;二是以“方向聚焦领航工程”为指针,推动有规划科研;三是以“队伍培育筑基工程”为基础,优化人才成长生态;四是以“平台创新转型工程”为动力,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五是以“制度保障支撑工程”为依托,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二、设立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为扎实推进“吉大文科振兴计划”,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学术方向,整合学科力量,加强团队培养,启动设立了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项目要求以哲学社会科学各单位为申报主体,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选题进行申报。为进一步强化青年人才培养和有组织科研,吉林大学又启动设立了创新团队青年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项目”)。青年项目选题方向与创新团队项目一致,限定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得超过40周岁。青年项目旨在支持青年学者聚焦研究方向,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开展创新性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科学研究。
三、以学术研究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吉林大学人文社科教师和团队积极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开展科研和攻关。吉大法学学科一贯秉持守正创新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为问题导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以“法治体系论”为研究范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的建设。由张文显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正式出版,教材坚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哲学学科孙正聿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系列论文,阐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质内容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从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性思想”。
四、以机构和平台建设服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吉林大学文科拥有国家级高端智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国家级涉外法制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智库和平台。这些智库和平台由具有成熟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学科背景支撑的专业人才队伍组成。
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是我国考古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实验室运行一年多来充分利用考古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和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在科学研究、技术方法创新、社会服务、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方面探索深耕,特别是在“实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传承红色基因”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进行了扎实的实证研究和创新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实验集成平台,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实验室瞄准考古学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不断提升实证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引领考古学交叉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文科振兴计划”建设;服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学科建设。
吉林大学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将人工智能引入古文字、古文物的研究当中,团队利用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结合古文字、古文物的内在规律展开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这些跨学科研究成果正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具体实践。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验室实现了一次研究范式的革新,其核心在于运用最前沿的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并探索中国自有特色学科的奥秘,同时以独特的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系统地总结研究经验,提炼出新颖而准确的学术新理论,以推动知识边界的拓展与深化;概括出可行并正确的学术新实践,以引领学术创新的转化与应用,进而促进知识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吉林大学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智库和平台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整合校内研究资源,联合校外研究力量,以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东北亚和平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综合优势,将理论、实践与决策咨询相结合,担负起决策咨询、科学研究、人才汇集与培养、舆论引导等责任。
(作者: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