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世情、国情、企情,纵观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能源企业要基业长青、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特别是国资央企,面对当前态势迅猛的信息化大潮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要有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吉林油田作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型国资央企和传统的资源型企业,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深刻认识到实现本质扭亏脱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多能互补之路的硬道理。
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切实发挥国有企业独特政治优势,做高质量发展“铸基石”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一以贯之。前者是国企发展之魂,是国企姓“国”的根本;后者是国企发展之策,是国企做大做强的现实路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吉林油田做好工作的总原则,是实现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吉林油田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整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党建强则发展强。吉林油田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扭亏脱困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有力验证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这一重要科学论断。
吉林油田面对能源行业大调整大变革,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更好地承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精心研究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的融合机制和工作着力点,不断开启党建工作新局面。坚持深度融入中心、建设基层组织原则,推进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力和组织力,把公司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引领发展、加强治理、服务员工等方面见到更大成效。
吉林油田坚持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提升企业治理效能,公司实现由“双扭亏”到“双盈利”。坚持持续深化改革攻坚,构建完善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依法合规治企和从严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坚定不移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干部提升七种能力”、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的“二十字标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树立正向激励导向,健全完善“生才有道、聚才有力、理才有方、用才有效”机制,以工程思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实干本领,提升优秀人才的引领力,引导激励全员切实由“要我干、推着干”向“我要干、主动干”转变。
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央企能源保供责任使命,做能源保供“压舱石”
能源保供是能源央企的首要政治责任,是第一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油气田企业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吉林油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转型发展战略为统领,突出传统业务稳油增气效益导向,抓住对加快转型业务量效齐增规模发展这个新质生产力增长极的关键,持续深化对新时代效益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柏油路”。
高质量建设效益稳产的松南。松辽盆地南部(松南)是吉林油田的根据地、大本营,是传统油气效益稳产的“压舱石”、“定盘星”。松南油气业务效益持续向好是“十四五”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效益向好前提下保持相对稳产是基本原则,找到规模和效益的平衡点是关键。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油气业务要着力以创新融合、质效双升为标志,以理念创新和技术革命加快常规资源开发持续提质提效,推动非常规资源动用由技术可行迈向规模效益开发。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把绿色低碳植入公司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大力发展以新能源、CCUS业务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从生产油气为主向供应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转变,全力推动绿色低碳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着力用更加绿色低碳的开发手段端牢能源饭碗,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油气业务持续创新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到2025年,松南油气产量保持在500万吨规模。
高质量建设效益建产的川南。四川省南部(川南)是中国石油为吉林油田划拨的资源流转配置区块,是吉林油田实现“三分天下”转型发展中天然气效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川南唯有高效推进,才能体现流转区块的使命和地位;唯有效益建产,才能体现区块流转的价值和作用,真正为吉林油田整体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战略层面以页岩气规模效益建产为主、常规气提高效益为辅,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有序加快综合研究、立体勘探和一体化部署节奏,培育川南效益勘探、效益建产主体技术,逐步建立常规气低成本开发、页岩气规模效益动用的“吉林模式”。战术层面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先突破效益关,再突破规模建产关,把开发试验作为破解技术提产与管理提效瓶颈问题的主要抓手,突出骨架工程先行,打造智能化管控模式,多维度消减效益开发风险,支撑储量、产量和效益快速增长。到2025年,川南实现3.5亿元以上正向效益拉动。
高质量建设效益发展的新能源。油气是能源,风光热也是能源。像抓产量一样抓新能源,多角度获取风光地热指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节奏,推进外送通道建设。以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为依托,实施千万千瓦级风光发电、五百万吨级CCUS碳埋存、化石燃料消耗清零“三大工程”。以加快发展融合推进为导向实现新能源效益新增量。“加快发展”要内外兼顾抓两端,“一端”深挖内部自消纳和清洁替代、终端电气化潜力,“一端”谋划指标获取、余电外送、气电调峰与储气库一体化建设,推动企地双赢互利模式、绿电规模替代网电模式“双突破”。“融合推进”要以大情字井CCUS+增效示范区为引领,实施绿电、地热、余热、光热高效互补利用,协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新能源与产能建设、老油田调改、节能改造同部署同设计同实施,打造负碳油田绿色开发新模式。着力加快新能源由融合利用向规模外送发展,立足在油气生产领域所积累的深厚专业底蕴和众多工作平台,向周边风光资源丰富地市提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多渠道撬动绿电指标,多角度夯实发展资源根基。到2025年,20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投运,商品油、气、煤消耗清零,实现7亿元以上正向效益拉动。40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顺利推进,CCUS/CCS特色技术步入产业化,成为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的主导者、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者。
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破解制约扭亏脱困的瓶颈问题,做构建新质生产力“试金石”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全新的发展实践一定要由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对我国发展问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更是我们推动发展的行动指南。认真反思吉林油田多年高成本开发形成的惯性思维和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实现本质扭亏脱困的出路在“三分天下”转型发展,核心就是构建资源类型多元化、发展模式绿色低碳化的新质生产力,指导思想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包括理念、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在吉林油田连续亏损的大背景下,扭亏就是要先扭思想、治亏要先治精神。吉林油田坚持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第一位的创新来抓,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等提质增效理念,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转型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切实把观念转变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吉林油田在资源劣质化加剧的现实情况下,效益发展的“木桶效应”日益凸显。为此,从战略谋划上,推动效益支撑点由松南“一支独大”转型为松南效益稳产、川南效益上产和新能源效益发展,促进“三分天下”布局中油气与新能源协调发展,增强“三分天下”布局的整体协调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吉林油田在保持传统油气业务良性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战略,通过打造绿色低碳开发示范区、多能高效互补示范区、能源清洁供应示范区、二氧化碳驱油埋存示范区、企地合作发展示范区“五大示范区”建成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吉林油田资源品位、资产质量等因素决定了单纯依靠松南油气业务不可能短期实现本质扭亏脱困。吉林油田用“开放发展”的视角审视扭亏脱困举措,在行动层面进行劳务输出、外闯市场、区块流转,在业务层面进行紧密协作、交互优化、取长补短,以“开放发展”的态度和作为加快实现本质扭亏脱困。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吉林油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切实增进员工生活福祉、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依靠员工持续做大转型发展的“蛋糕”基础上,着力分好高质量发展这块“蛋糕”,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员工。
(作者:吉林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滕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