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31日,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女子组决赛中,中国选手邓雅文以出色的发挥拿下了冠军。在首轮比赛中,邓雅文就以平稳的技术发挥和超炫的动作拿下92.50分,第二轮,她更是以一套连贯性极佳的难度动作拿到了92.60分。
这也是中国体育首次在这个项目上拿到冠军,创造了中国自由式小轮车的历史。
邓雅文8岁进入泸州市业余体校田径队训练。 2017年,随着自由式小轮车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正在跨界选材的小轮车教练发来了邀请。 “就在我准备去标枪队的时候,家人来电让我去成都练小轮车。”邓雅文说。
回忆起与小轮车的第一次接触,邓雅文感觉一切都充满了新奇,“那时,小轮车在国内刚刚发展起来,还没有掌握特别高难度的动作。”
进入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时,她是小轮车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每天她都跟在“哥哥”“姐姐”们的后面,从最简单的骑行开始,逐步开始接触难度动作。
从“零”开始掌握一项极限运动并不容易。邓雅文记得,第一次骑车从高处滑下时,“非常的害怕,恐惧感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刚开始训练时,邓雅文几乎每天都会被吓哭。这份恐惧不难理解:小轮车是极限运动,训练中容易受伤。练习中,摔伤是家常便饭。2019年,邓雅文左脚脚趾骨折。2022年,她右肩膀反复脱臼,接受了手术。
但在教练和队友们的鼓励下,邓雅文克服恐惧,爱上了这项运动。从看视频学习动作,再到通过比赛近距离观察模仿国外选手,邓雅文通过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高难度动作,就是这样最原始的办法,邓雅文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
2022年底,中国女子自由式小轮车队正式组队,邓雅文入队。2023年的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世界杯巴中站,邓雅文以一连串高难度动作惊艳全场,夺得冠军,并以93.84分的成绩创造女子自由式小轮车打分历史最高分。
如今,邓雅文被公认为是中国队技术最全面、最有拼劲的姑娘,自由式小轮车比赛的四个主体动作:后空翻、360°转体、神龙摆尾、转把,邓雅文都熟练掌握。
“我的生活大部分都是被小轮车所占据的。”邓雅文说。她身边的人、社交软件,全都与小轮车有关:“如果要说爱好,现在就只有小轮车一个。在经过很多次尝试后,突然取得成功,队友都在给你加油、给你欢呼,在那一瞬间就会觉得,我想要选择这个项目,因为我享受成功的喜悦。”
邓雅文是一个“小哭包”。压力太大、与人吵架了,邓雅文会哭泣发泄;朋友拿到了好成绩,她也会喜极而泣。2023年世锦赛,邓雅文在决赛中多次失误,获第六位。看到自己的成绩,邓雅文当场就哭了,回到宾馆依然哭得很伤心,为平时最熟悉的动作出现失误懊恼,加上伤病,积累的情绪在赛后爆发。邓雅文说,自己并非那种心态特别好的运动员,遇到问题也会为自己找出口,她的办法就是哭,“哭一场不够,那就哭两场……”
哭过之后,邓雅文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训练中不断改进自己,巴中站决赛,她用相同的动作拿到了冠军。
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奥资赛上海站比赛,她在做360转体三圈转把(360+triple Bar)这个高难度动作时出现失误摔倒在地。本次奥运会决赛,汉娜·罗伯茨和孙佳琪等竞争对手都出现了失误,只有邓雅文用稳稳的表现锁定了冠军。
到了赛场上,邓雅文霸气侧漏。每次比赛出发前,她都会举起双拳,在空中挥一挥。邓雅文解释这个小动作:“出发前,听到大家欢呼,我想告诉大家,我听见了你们的欢呼,我会努力的,我会带着你们的信念去比赛。”她也爱笑:“平时没事也会笑一笑,跟疯子一样。”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当时只有3岁的小雅文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奶奶的收音机里每天都在放《北京欢迎你》,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内心深处埋下了“奥运”的种子。
奥运会前两站资格赛,邓雅文和队友一起锁定两个奥运会参赛名额,“就是觉得无论如何我都要去奥运会。”奥运会前接受央视采访时,她对自己信心十足,“我想去,我想去那个舞台上闯一闯,而且我知道我有那个能力站到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从东京奥运会到巴黎奥运会,小轮车的奥运会历史其实也仅仅过了三年时间,东京奥运会冠军夏洛特和美国名将汉娜·罗伯茨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也承担着推广这项运动的责任。
现在,作为新一届奥运会冠军,邓雅文也会承担相同的任务,“我希望能在更多的国际赛场上为中国争光,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项充满挑战与魅力的运动。”
而对于未满19岁的邓雅文来说,巴黎奥运会只是其职业起点,“我才18岁,如果比到28岁,我还可以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为什么不去试试?”邓雅文说,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来源:济南时报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