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瑜:十年磨砺“瑜”显不凡 摘取金牌今朝圆梦

2024-10-12 00:00:00韩磊雷昶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9期

10年,谢瑜站上了巴黎奥运会10米气手枪决赛的最高领奖台,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耀眼闪亮的色彩。

16年,谢瑜为中国射击队在该项目再度夺金,让我国这一传统优势项目再次强势回归。

这是一场悬念十足的比赛。

谢瑜预赛排名第六,决赛第19枪之前,仍位列第三。但最后几枪之后,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这似乎又是一场理所应当的注定。

不受外界所扰,稳扎稳打,于细微处见真功。10年的厚积薄发,让谢瑜在“自己与自己的较量”中稳操胜券,也完成了从懵懂少年到奥运冠军的华丽蝶变。

缘起: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纳雍县化作乡黑塘村,谢瑜从小成长生活的地方。

在谢瑜一至四年级班主任兼体育老师谢樨的眼中,谢瑜从小就爱运动,只要下课铃一响,他就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玩篮球,上体育课更是早早到操场等待。

从小生活在农村,在与一众小伙伴嬉戏追逐中,热爱体育的种子在谢瑜心中悄悄埋下。

2014年,发现侄子在体育方面颇有天赋的谢忠良,把谢瑜送进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培养。也就是在这里,时年14岁的谢瑜开始与气手枪结缘。

与一般对抗性运动不同,射击项目形易练、心难修,是运动员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能给出答案的只有时间。

“天赋很高,动作特别协调,枪感很好。”毕节体育运动学校射击主管教练彭新志对初到射击队的谢瑜印象颇深。

一人、一枪、一靶,在每天数百次的瞄准下,谢瑜的射击能力突飞猛进。

2017年初,凭着对射击的热爱和优异表现,谢瑜被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进入省队集训。

至此,贵阳清镇体育训练基地里又多了一位顽强而执着的少年,山谷间回响的每一声枪声,都记录着谢瑜刻苦训练的点点滴滴。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仅仅一年,谢瑜就在贵州省射击锦标赛中获得男子少年组10米气手枪、50米手枪慢射两个项目的金牌。

次年,谢瑜入选中国射击队。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谢瑜有过高光时刻,也曾身陷低谷,胜利与失败在时光中交替。

2023年,这位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在阿塞拜疆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男子50米手枪慢射团体、个人,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3枚金牌。随后,在杭州亚运会,他又拿到10米气手枪团体银牌。

从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起步,谢瑜靠着努力,最终站上了世界大赛的舞台。

磨砺:摒弃倦怠,像火焰一样燃烧

举枪、瞄准、扣动扳机……射击是枯燥的。日复一日地训练,正值青春期的谢瑜也有倦怠的时候。

进入省队后,在年龄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省射击运动发展中心男子气手枪主管教练牛农成专门为谢瑜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

面对陡然加大的训练强度,一时无法适应的谢瑜提出了“抗议”。面对毛头小子的“抗议”,牛农成并未理会,从体能到技术,一天分4个时段强压着他跟上节奏。

为了让谢瑜心服口服,此时已年近六旬的牛农成也陪着训练,谢瑜跑10公里,他也跟着跑上10公里。

有时实在顶不住压力,谢瑜索性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闷头大睡。

对此,牛农成只是一笑而过,他对谢瑜的性格了如指掌:“这些都是他缓解情绪的方式,一旦心理上沟通到位,倔强的性格便能再次占据主导,继续在训练中与自我较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谢瑜与师姐钱微搭档,拿下了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的铜牌。

但谢瑜的射击之路并未就此一帆风顺。同年,谢瑜随队参加韩国世青赛。虽然这次比赛谢瑜获得团体铜牌,但他的个人成绩不太理想。

回到省队,面对情绪低落的谢瑜,主管教练牛农成并没有急于让他重新投入训练,而是带着这个陷入迷茫的青年去了一趟兴义市。

在那平静的几天里,牛农成带着谢瑜走了许多地方,从个人的事业规划、竞技优势,到贵州射击运动的发展历程、体育人才对于国家的意义……一路走一路聊。牛农成鼓励谢瑜——“运动员就是要走向世界,大山里的孩子,要走出去看看!”

“调皮”是谢瑜形容自己性格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在这一段时间里,谢瑜慢慢变“老实”了。从“调皮”到“老实”,射击磨炼了谢瑜的性格和心态。

他放下对输赢的负担,寻找不足之处,继续向前!

圆梦:过程很难,结果很甜

最后两枪,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北京时间7月28日16时,巴黎沙托鲁射击中心,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现场,谢瑜的排名一路从第三升至第一。

在最后两枪对决中,他用两个10环的稳定发挥,为中国队摘下本届奥运会的第3枚金牌。

男子10米气手枪一直是中国队的强项,许海峰、王义夫等名将都曾在这个项目上打出过经典的比赛。在2004年和2008年,中国队都将这个项目的金牌收入囊中。然而,在2008年之后,中国的男子手枪选手们却一直未能站上这个项目的最高领奖台。

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来自贵州毕节的谢瑜做到了!

实际上,迄今为止,谢瑜参加的世界比赛并不算多。就连他自己也在赛后采访中表示:“我国际大赛经验不多,并不敢想象自己能成为那个接过前辈手枪的人,决赛场上只想让自己静下来,做好当下。”

于是,我们透过电视屏幕看到这样的场景——赛场上,谢瑜单手插兜,低眉凝神,不动如山,上膛、举枪、瞄准、击发,他总是最后一个开枪,沉着腼腆,仿佛有着超级“强心脏”。

240.9!当总成绩定格的那一刻,整个赛场沸腾起来,但面对胜利,谢瑜只是摸了摸鼻子,羞涩地笑了笑。

大山的人都知道,庄稼地里,没有一粒粮食可以不劳而获。竞技体育赛场更是如此,没有任何一次夺冠是理所应当,是轻而易举。

扛过了煎熬的过程,收获了“很甜”的结果,谢瑜说,现在可以稍微放松一下。面向未来,谢瑜鼓励自己要“打好每一枪”,让每一次瞄准都创造更大的可能。

来源:毕节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