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12日清晨,为期18天的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稍加留心你会发现,当女子举重81公斤以上级李雯雯试举成功,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本届奥运会第40金,创造境外参赛历史最佳战绩。而回顾中国队的夺金历程,始于“00后”,也终于“00后”,首尾呼应,有始有终。
从19岁的盛李豪“光靠干饭就”夺得金牌到23岁的孙颖莎作为首位亚洲女运动员代表亮相闭幕式致辞环节,中国“00后”登上国际舞台,他们以坚定从容、自信阳光的实力和素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一代的风采。他们斩获一枚枚奖牌、创造一个个历史、续写一部部传奇,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有人说:“这是00后的时代”。其实,与其说“这是00后的时代”,不如说是“时代记住了00后”。
时代记住了中国00后的实力。黄雨婷,2006出生,第1次参加奥运会与队友盛李豪为中国赢得“第1金”;全红婵,2007年出生,东京奥运会斩获金牌,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再拿“2金”,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3金”得主;邓雅文,2005年出生,为中国拿下自由式小轮车这项“冷门小众运动”首金;19岁的盛李豪,打破10米气步枪个人赛奥运会历史纪录;20岁的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挑战人类极限,打破世界纪录;21岁的郑钦文,战胜网球女单世界第一,亚洲人首夺奥运网球单打金牌。还有跳水“梦之队”的陈芋汐、龙道一、王宗源,连破3项奥运会纪录的罗诗芳,“偏偏你最争气”的黑马谢瑜……中国“00后”“小孩哥”“小孩姐”在巴黎奥运会以青春之姿挑起大梁,闪耀全场。
时代记住了中国“00后”的朝气。“只有00后能懂00后”,奥运伊始,网友们便给年轻的运动员们起了有趣的昵称:“阿条姐”“干饭哥”“玫瑰哥”“卡皮巴拉哥”等等。70后观众直呼:看不懂,年轻人就是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除了线上ID,还有运动员们赛场内外“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的蓬勃姿态。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人,似乎总是含蓄的、中庸的、内敛的、克制的,但中国“00后”运动员们奋力冲出“刻板印象”,献出跳动的野心、抛洒自信的热血,他们胜之坦荡,败之大方。全红婵赛前自信宣言:“小小巴黎,拿捏”;夺冠后郑钦文面对镜头为自己证明:“Queen Wen,我实至名归”;张怡涵在自由操比赛中,优雅邀请全场观众给她“来点节奏”;昌雅妮与队友陈艺文在夺冠现场激动地“公主抱”;11岁小学毕业的滑板少女郑好好,参加奥运会的同时现场追星……中国“00后”奥运小将们锋芒毕露,向世界尽情展现中华儿女的少年志气。意气之间,更有竭尽全力、挑战自己、为国争光的赤诚。
时代记住了中国“00后”的纯粹。“松弛感”,是大众讨论“00后”小将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这股松弛感来源于选手们对赛场规则的处处熟稔、对自我能力的精确认知、对家国荣誉的忠贞情怀——一定享受比赛、力求突破自我、渴望为国争光。“唯金牌论”“唯冠军论”在他们的豁达表现中被冲刷淡去,唯一不变的是对比赛过程的百分百专注与投入。盛李豪和黄雨婷用“大心脏”参赛,再“淡淡地”夺冠;潘展乐在赛前直言,“能拿就拿,拿不到就下一届”;梁伟铿和王昶面对亚军结果说:“下一届的事留给下一届”;滑板运动员朱沅铃“玩着玩着就来了奥运会”;霹雳舞选手刘清漪“享受音乐,享受舞台”;冲浪运动员杨思琪,即使从板上掉下水里,也同样笑得自信洋溢……自信、坚韧、直率、纯粹,这是中国“00后”奥运健儿的代名词。他们纯粹地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运精神的本真所在。
第一次征战奥运,时代记住了1932年的刘长春:“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时代记住了1984年的许海峰:“终于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时代记住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今天,时代记住了潘展乐:“我感受到了国家所有人的希望”;时代记住了郑钦文:“我愿意为国家再打一场三小时的比赛”……这个夏天,中国“00后”以前所未有的群像模式和代际气质,向世界,向时代,展示了今日之中国、青春之中国。
奥运赛场上的中国“00后”,世界记住了,时代记住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00后”运动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