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政策与可持续交通

2024-10-11 00:00:00袁泉
上海城市规划 2024年4期

书籍作者

[美]唐纳德·舒普(Donald Shoup)

冯苏苇 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在城市交通规划和政策领域,Donald Shoup教授首次出版于2005年的著作《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The High Cost of Free Parking)[1]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Shoup教授以其深刻的见解和严谨的分析,揭示了免费停车政策对城市发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笔者于2011—2013年间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城市规划系,师从Donald Shoup教授研究城市停车政策。《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作为专业课程核心教材,第一次震撼了初窥门径的我,也为我打开交通政策研究的大门:交通政策研究原来可以如此系统全面而又优雅巧妙。在这本被誉为“停车圣经”的著作指引下,笔者与Shoup教授合作完成了关于北京胡同区停车改革的实证研究(发表于美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Schools of Planning会刊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2],并参编Parking and the City——Shoup 教授2018年主编的、汇集全球城市停车改革成果的最新著作[3]。作为Shoup教授为数不多的中国学生和合作者之一,笔者一直努力将其停车理论与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实践需求相结合,但仍感能力有限,难以通过个人力量影响更广泛的政策制定和规划从业人群。这里将《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的核心思想分享给广大同仁,期待引发更多的基于实践需求的探索和讨论,推动我国城市停车政策进一步优化。

笔者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冯苏苇教授相识于2014年。冯教授是国内交通经济与政策研究的著名学者,对城市停车政策有特别兴趣和独到见解,并致力于在上海等国内城市将停车政策制定和调整付诸实现[4-6]。将《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翻译为中文,让更多的交通政策学者和从业人员了解其中思想、探讨实践方法、提出本地方案,是Shoup教授长期以来的心愿。

《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不仅是一本关于停车问题的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城市空间、交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教科书。Shoup教授通过对美国及其他国家城市的案例分析,阐述了免费停车政策如何导致城市空间的浪费、交通拥堵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恶化,为中国在内的处于高速机动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7]。他指出,免费停车政策实际上是在补贴驾车者,而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城市问题,还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Shoup教授在本书中开宗明义提出停车问题对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关键性影响。他着重强调停车政策的广泛影响,并揭示了停车政策的复杂性。Shoup教授指出,停车政策不仅是交通管理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本书的研究,能够引起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对停车政策的关注,促进城市停车政策的改革和优化。Shoup教授对美国现行的停车政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许多政策制定者和城市规划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免费停车政策的负面影响,仍然将其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城市发展模式。他呼吁政策制定者和城市规划师重新审视停车政策,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公平的城市发展。将这一理念放在今日我国的城市场景中,亦是非常应景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的城市已经超过10个,成都、北京和重庆三城汽车保有量均超过600万辆。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供给逐渐稳定的背景下,各城市不得不面对停车供需关系紧张的难题,亟需系统的需求管理理念和方法[8]。

该书进一步探讨了免费停车政策背后的经济成本。Shoup教授深入分析了免费停车政策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城市空间的低效利用。他指出,免费停车政策虽然在表面上给予了驾驶者便利,但实际上却隐藏了巨大的成本。免费停车鼓励了私人车辆的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同时还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研究还涉及停车政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他指出,由于免费停车政策的推行,许多城市出现大量的停车场和停车库。这些设施占据了宝贵的城市空间,限制了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的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停车资源,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作者清晰地展示了免费停车政策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为后续章节的政策建议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基础。免费停车政策由来已久,我国大多数城市时至今日仍然使用该政策,其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长远影响将是非常值得城市交通政策制定者加以慎重考虑的。

如果停车不再免费,又应该如何收费呢?Shoup教授剖析了停车设施的经济学原理,探讨了停车价格设置的合理性和作用机制[9]。他指出,停车价格不仅影响着停车需求的大小,还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流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分析停车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关系,他提出通过合理定价来平衡停车市场的方法,以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他强调了价格机制在改善停车政策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章节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经济学支持和理论指导。停车政策是典型的城市公共政策,其在制定和调整过程中往往纳入多元化的价值考虑和经验判断,但从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原理来探讨具有一定局限性,Shoup教授的分析逻辑和方法给这一探索提供了经典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的价值。

该书的最后一部分中,Shoup教授深入探讨了寻找停车位(cruising for parking)现象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他揭示了寻找停车位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其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10],同时这种行为还加剧了空气污染,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他还指出寻找停车位现象对商业活动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凸显了该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持,为后续章节的政策建议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寻找停车位并非美国城市的特殊现象,在停车位供应紧张且违章停车管理严格的中国城市中心区,类似的行为也较为常见,但其对于交通和环境系统的影响尚未被具体研究。

本质上,Shoup教授在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停车应该被视为一种经济商品,而非免费提供的基本服务。他认为,通过合理定价和有效管理停车资源,可以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通过收取停车费用,政府可以获得额外的财政收入,用于改善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设施等,从而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是“停车提现”(Parking Cash Out)[11]。Shoup教授认为,政府和企业应该鼓励员工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而不是驾车上班。为此,他建议为不驾车的员工提供一定的补贴,以弥补他们因停车费用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这种政策不仅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员工的出行选择多样性,促进社会公平。因此可以说Shoup教授从问题出发,结合理论分析,进而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甚至精确到具体的施政举措。无论是在交通政策领域,还是更广泛的公共政策领域,这样完整又深入的方法论和工具箱结合的体系都是非常罕见的。

Shoup教授的停车政策改革思想在多个城市得到实施,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纽约、旧金山、西雅图等城市,以及丹麦哥本哈根、荷兰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城市[12-13]。这些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停车需求管理、停车定价、停车现金补贴等方面。实施效果因城市而异,但总体上取得了积极的影响。如洛杉矶市在一些区域实施了基于Shoup理念的停车政策改革,通过调整停车费用和提供停车现金补贴等措施,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该政策改革被证明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并为市政府带来额外的财政收入。在我国城市面临停车短缺和失序的当今,Shoup理念可能在这一亟需停车政策创新的背景下产生作用,帮助更多城市思考和改善停车实践[14]。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s, NEVs)的发展如火如荼,《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停车政策改革理念可以与之相结合,以促进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15]。在停车费用激励方面,Shoup教授提倡根据停车需求来定价,这意味着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优惠的停车费用。通过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停车成本,可以鼓励更多的市民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城市可以为新能源汽车设置专用停车位,或者给予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停车场所的优先停车权。这种政策不仅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便利性,还能进一步推动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停车政策改革也可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免费或优惠的过路费、免费使用公交专用道等其他激励政策相结合,形成一套综合的激励机制,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上述措施, Shoup教授的停车政策改革可以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还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长和技术创新。实际上,在我国深圳等城市,停车政策与车辆通行权、车辆使用税费的结合已经在重塑城市交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趋势[16]。

总之,《免费停车的高昂代价》是一部关于城市停车问题的重要著作。Shoup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和严谨的分析,为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本书可读性强,适用于关心城市发展和交通问题的普通读者,同时,本书对城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和交通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冀此书引起更多关于停车等交通政策的关注和讨论,以期共同推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SHOUP D. High cost of free parking[M]. New York: Routledge, 2021.

[2]SHOUP D, YUAN Q, JIANG X. Charging for parking to finance public services[J].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7, 37(2): 136-149.

[3]SHOUP D, YUAN Q, JIANG X. Parking benefit districts in China[R]. 2017.

[4]孙雨涵,冯苏苇. 停车政策研究进展与实践综述[J]. 公共治理评论,2023(1):42-56.

SUN Yuhan, FENG Suwei. Review of theoretical progress and practice of parking policy[J]. Public Governance Review, 2023(1): 42-56.

[5]SHOUP Donald,冯苏苇. 停车受益区[J]. 城市交通,2023(5):100-112.

SHOUP D, FENG Suwei. Parking benefit districts[J].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2023(5): 100-112.

[6]冯苏苇. 从PARK(ing) DAY看停车治理[J]. 交通与港航,2018(5):90-91.

FENG Suwei. Looking into parking control from PARK(ing) Day[J]. Communication and Shipping, 2018(5): 90-91.

[7]WANG R, YUAN Q. Parking practices and policies under rapid motorization: the case of China[J]. Transport Policy, 2013(30): 109-116.

[8]LIU Q, CHEN P, SUN F. Parking policies in China's metropolises: rationale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J]. 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 2018, 36(2): 186-200.

[9]PIERCE G, SHOUP D. Getting the prices right: an evaluation of pricing parking by demand in San Francisco[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13, 79(1): 67-81.

[10]SHOUP D. Cruising for parking[J]. Transport Policy, 2006, 13(6): 479-486.

[11]SHOUP D.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cashing out employer-paid parking: eight case studies[J]. Transport Policy, 1997, 4(4): 201-216.

[12]MANVILLE M, BEATA A, SHOUP D. Turning housing into driving: parking requirements and density in Los Angeles and New York[J]. Housing Policy Debate, 2013, 23(2): 350-375.

[13]石飞,王宇,袁泉. 停车收费合理定价——基于需求的旧金山停车定价模式评价[J]. 城市交通,2014,12(6):82-94.

SHI FeU/uuiE1bE4s4vS03EVAhlA==i, WANG Yu, YUAN Quan. Getting the prices right: an evaluation of pricing parking by demand in San Francisco[J].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2014, 12(6): 82-94.

[14]袁泉,陈小鸿. 15分钟社区生活圈停车治理与公共服务提升方案探究[J]. 交通与港航,2020(5):29-36.

YUAN Quan, CHEN Xiaohong. Exploring parking governance and public service improvement in the 15-minute community living circle[J]. Communication & Shipping, 2020(5): 29-36.

[15]FARIA M V, BAPTISTA P C, FARIAS T L. Electric vehicle parking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ntext: economic,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4(64): 110-121.

[16]WANG J J, LIU Q. Understanding the parking supply mechanis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4(40): 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