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靖安茶花灯以其古朴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华夏先民于生活生产中凝聚的艺术志趣;也正因此,传承人口述史成为亟待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本文以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的概述为出发点,从历史溯源、艺术特点与文化价值三个角度对其展开全面论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于保护与传承、宣传与开发、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产业发展与地区繁荣四个角度的重要价值,进而从强化口述史的整理、优化口述史的宣传、细化口述史的开发三个层面给出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的传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相关实践的落实建言献策。
关键词: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传统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9-00-03
古朴的音乐、独特的舞蹈,再融以丰富的灯彩,共同构建了靖安茶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宝贵奇葩;其不仅展现了先民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志趣,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感受古代文明生活、凝聚地区文化认同的传统路径[1]。但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靖安茶花灯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已逐渐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在这种态势下,传承人口述史作为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的一个侧面,无疑为相关传承、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载体与窗口,围绕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展开传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设计就成为相关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课题。
一、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的概述
(一)靖安茶花灯的历史溯源
历史悠久是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的首要特点。向前追溯五百余年,在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的江西省靖安县,茶农在农闲时期以茶花装饰竹编灯笼,并在乡社之间组织说、唱、舞等活动以求田产丰收、家国平安[2]。而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后,靖安茶花灯(又名文灯)逐渐发展出了适应当地文化氛围与社会活动的全新规制;清朝道光年间《靖安县志》中记载:“正月十二日,各庙起鳌山,乡落游烛龙于社。”这表明靖安茶花灯已成为当地用于祭祀祈福的艺术形式[3]。
近年来,在靖安县政府倾力保护与合理开发下,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其在选角、内容与表演等层面均实现了全面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全新文化符号。
(二)靖安茶花灯的艺术特点
1.深植乡土生活,风格朴实厚重
靖安茶花灯来源于乡土且回归于乡土。一方面,通过不同形制、不同装饰的茶花灯表现生活在靖安土地上的广大先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祈盼与向往;另一方面,则依托多样化的音乐与舞蹈将生活生产中的琐碎细节进行艺术化处理,继而将之整合为传承人生道理、传授生活经验的各式剧目。毫无疑问,靖安茶花灯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是朴实而厚重的宝贵财富。
2.立足情感认同,表演多样相谐
靖安茶花灯综合了多种灯彩内容,且与祭祀、庆祝等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高度相关。靖安茶花灯多演出于正月,起灯于香火厅而后祭祀于先祖、拜年于家族、歌舞于民众;其中男扮丑角、女扮旦角,对唱应和、诙谐幽默,动作夸张而流畅、舞蹈敏捷而灵巧,笛子、二胡、唢呐与竹板等乡土乐器能够快速炒热现场气氛,以热烈鲜明的情绪感染观众,进而立足情感认同,通过多样和谐的表演为人民群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4]。
3.展现传统文化,意蕴多样温馨
靖安茶花灯坚持以“人”及人衍生出的生产生活活动、地方文化风格为中心开展艺术创作与表演活动。其从人民中而来,集中展现了靖安当地因茶文化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意趣与审美观念;其也到人民中去,以有认同度、有辨识度的温馨内容凝聚了地方的文化理念。
(三)靖安茶花灯的文化价值
1.实体工艺与歌舞艺术相融的文化奇葩
靖安茶花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其坚持以花灯的编制应用为基、以音乐歌舞的创作表演为魂,真正实现了实体工艺与歌舞艺术的深度交融。盆灯、蚌壳灯、船灯等形制各异、独具匠心的花灯在演出不同阶段的强烈艺术张力使得靖安茶壶灯音乐与舞蹈艺术极具辨识度。也正因此,其为地方手工艺发展史、地方戏剧演进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2.文化观念与乡野风情相谐的独特形式
靖安茶花灯重视表演活动的流程与规制,其音乐与歌舞共同构建的曲目均具有明显的叙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地的人文观念;同时因靖安茶花灯根植乡野,其在唱词、服饰与道具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民俗特色。两相结合就使得靖安茶花灯成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谐的独特艺术形式,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研究靖安地区民俗文化发展历史的关键支撑。
3.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兼备的重要载体
靖安茶花灯以歌抒情、以舞传神、以戏叙事,观赏性强、宣传性强,其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深刻地融入了当地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在文娱、祭祀等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备受当地人民喜爱。也正是因此,围绕靖安茶花灯进行内容创作上的引导能够充分促进地方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二、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的重要价值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述史泛指以口头传授的形式将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或产业变迁等重要信息传承至后代。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在传承过程中广泛应用了传承人口述史的形式,其重要价值可总结为下述四个层面。
(一)保护与传承层面
作为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的一个侧面,传承人口述史无疑为相关工作的开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依托口述史,诸多未经记载的文化演进历史、艺术表演细节得以再一次公之于世;这填补了官方记录的部分信息空白,对于靖安茶花灯于今时今日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二)宣传与开发层面
相较于官方公式化、客观化的记述与总结,传承人口述史因传承人主观经历的影响而更具乡土特色与人情志趣;其以传承人的亲眼见证与亲身经历为载体展现了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角。这为靖安茶花灯的文化宣传与内容开发提供了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全新视角[5]。
(三)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层面
传承人口述史所展现的靖安茶花灯更具代表性。其展现了“靖安人眼中的靖安茶花灯”。故以传承口述史为基础开展文化交流与文化创作更容易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好奇心与认同感,进而在提升文化关注度的同时凝聚地方文化合力,培养人民群众对靖安茶花灯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
(四)产业发展与地区繁荣层面
传承人口述史展现了主观视角下传统文化发展、演进的全过程,从其中提炼规律、总结问题能够为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最为可靠的一手材料。同时,以传承人口述史为品牌打造特色文创作品则能进一步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因此在产业发展与地区繁荣层面,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的传承人口述史也具有重要价值。
三、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的传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以挖掘保护为基础,强化口述史的整理
基于对传承人口述史的内容整理开展挖掘与保护工作是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实现传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底层基础。只有将信息收集工作落到深处、落到细处、落到实处,传承人口述史才能真正反映靖安茶花灯的文化面貌,进而引导文化工作者占得先机地开展后续的开发与宣传工作。因此针对该层面,本文从如下三个角度给出具体策略。
1.重视采访预案的制定与设计
确定计划、把握基础,采访开始前依托当地社区、相关机构的帮助寻找有口述意愿的传承人参与采访,并确保传承人的能力水平符合采访内容的具体需求;明确目标、厘清主线,在对选定传承人进行采访前明确采访的整体框架,通过对传统技艺、历史事件等话题的合理排布完成各部分采访之间的信息串联,确保采访内容详略得当。
2.关注提问技巧的渗透与运用
传承人口述史通常以采访的形式获得,也正因此采访者的提问技巧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口述史的实际质量。采访者一是应善用开放性问题打开话题,如通过采访传承人拜师学艺的过程启引其讲述兴趣并展现靖安茶花灯的文化特点;二是应巧用引导性问题矫正采访走向,如在传承人拘泥于特定话题时及时通过其他问题接续对话;三是应能用追踪性问题挖掘关键信息,以此探索靖安茶花灯技艺细节;四是应活用创造性问题鼓励传承人进行思考与发言,如围绕靖安茶花灯的今日发展进行讨论,以此为相关文创工作提供全新思路[6]。
3.强调采访记录的记录与整理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一是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录音笔、摄像机等专业设备对采访全过程进行数字化采集与信息化存档;二是在采访时应通过纸笔记录传承人口述的时间、地点、任务等关键信息,并通过符号进行联系,以此厘清采访头绪,推动采访进行;三是在完成采访后对存档信息与纸笔记录进行整理,并与其他采访材料进行信息的对比与勘误,对存在差异、遗漏或疑问的部分加以记录并添加至下一次采访中。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保证传承人口述史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二)以交流沟通为路径,优化口述史的宣传
以文化沟通为路径优化传承人口述史的宣传工作是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实现传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毫无疑问,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经过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已具备了进行文化沟通的社会基础;在这种态势下以严谨的、趣味的、扎根乡土的传承人口述史为突破口开展宣传工作能够快速在人民群众间制造热点话题,进而在传播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基础上促进传承人口述史的传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而在开展宣传工作的过程中一是应重视电视、广播与报纸等传统媒体,靖安茶花灯作为传统文化是中老年人群的宝贵回忆;而在电视、广播与报纸等传统媒体中播报基于口述史开发的节目能够激发其乡土记忆,继而引导该部分人群自发参与到相关文化保护工作中。二是应关注抖音、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新媒体高效、高速的信息传递速度使得基于口述史开发的节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铺开;以已形成的话题为基础,文化工作者可积极通过创作征集活动扩大靖安茶花灯乐与舞蹈艺术的影响范围,以此传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促进其于新时代的发展。
(三)以情感认同为保障,细化口述史的开发
传承人口述史的进一步开发是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实现传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传承人口述史依附于靖安茶花灯又独立于靖安茶花灯,因此地方文化工作人员应在广泛采访传承人、充分整合采访信息、逐步梳理靖安茶花灯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编纂的口述史进行两个角度的内容开发:一是以时间为主轴进行微纪录片的摄制,完整展现、系统阐述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出现、演化与发展的完整过程,通过具体化、客观化的内容展现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艺术内涵;二是以人物生平为主线进行微人物传记的摄制,通过记叙不同传承人与靖安茶花灯难舍难分的奇妙缘分、独特故事展现靖安茶花灯根植乡土的文化魅力,进而激发人民群众对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的情感认同,以此促使传承人口述史以别样的方式实现传承与保护,实现口述史开发的全方位细化。
四、结束语
传承人口述史不仅记述了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价值特点,更于传承人的亲眼见证与亲身经历中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经久不衰的文化根性与传承韧性。因此,相关文化工作者在针对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展开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其价值意蕴的深入挖掘,以此为基础分析其中所表现的传承规律与艺术理解并将其应用于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的保护与开发中,进而将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艺术打造为集文化情感认同、地区产业驱动为一体的全新符号,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佳.口述史方法在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中的应用与贡献[J].明日风尚,2024(02):37-39.
[2]张海渤.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传承人口述史的探究[J].新楚文化,2024(01):38-40.
[3]徐燕平,张海渤.靖安茶花灯音乐与舞蹈的演变过程及现代发展[J].明日风尚,2023(19):37-39.
[4]张海渤.靖安茶花灯的艺术特征初探[J].艺术科技,2017,30(11):42.
[5]张海渤.靖安茶花灯音乐舞蹈文化初探[J].艺术评鉴,2017(20):26-27.
[6]熊佳.靖安茶花灯的历史探源与发展现状研究[C]//宜春社会科学2013年05、06期.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