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革对艺术展览的影响

2024-10-11 00:00:00赵乾
艺术大观 2024年19期

摘 要:在艺术设计领域,科学技术越来越展示出其无法估量的作用。技术是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表达载体和符号,正是通过技术变革——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艺术家和观众才能进行沟通与交流。尽管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已广泛应用于艺术展览中,但对于大众而言,这依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系统。其主要特征包括逼真性与沉浸感,能够提供互动式观展体验,创造随时可见、随处可感、人人皆能参与的艺术环境。

关键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艺术展览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9-00-03

一、技术革命: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

展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就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迭代。随着新一代技术变革的到来,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些技术赋予展览前所未有的沉浸感与真实感。笔者认为,展览这种艺术形式应当与科技共存,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文明的源头既是文化也是艺术,其进步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的推动。而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更新,无不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支持。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当下较为先进的两项技术,它们也是改变我们认识世界和设计方法的手段。我们正处于一个虚拟时代,其背后是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撑。VR技术能够让用户仿佛置身于一个栩栩如生的虚拟世界,通过智能装置进入这个世界,展览从单向传播的媒介变成可互动的体验。这些设备将观众和展览连接起来,通过互动和介入完成展览的观看,使展览具有某种游戏化的倾向,丰富了我们的观展体验和乐趣。VR技术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设计等领域。近年来,艺术展览业也尝试利用这些技术来丰富感官体验,拓宽展览形式,使观众沉浸在某种故事情境中,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

增强现实技术则不等同于虚拟现实,它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叠加虚拟符号。通过使用AR技术,可以增强现实体验。AR技术的关键特点是允许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看到虚拟的人、物,这些虚拟元素与真实世界交叉融合。这种交互体验背后是VR和AR来技术的支持,它们各有侧重。VR技术强调的是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使用户完全沉浸其中;而AR技术则是在现实世界中添加虚拟元素,以增强用户的现实体验[1]。

二、艺术创作中的虚拟现实应用

在传统艺术创作中,“活灵活现”就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高度评价,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受逼真性影响。虚拟现实设计则是营造完美幻想的手段之一。艺术家通过实时反馈、用户参与以及动态调整,使艺术作品不再是静态的、单向传递的,而是变得生动且具有互动性。生成式设计则借助算法的力量,能够自动生成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创作中对艺术家手工技能的依赖,同时也降低了艺术的门槛。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观众能够沉浸于艺术作品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交互式虚拟现实设计的发现还孕育了多种新型的艺术表现载体。这种技术变革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VR书籍(《VR超级看: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便捷的传播方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这种技术变革使得社交媒体上的数字艺术作品成为连接艺术家与观众、引发社会话题的重要载体。艺术家可以设计出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的作品,观众通过佩戴相关专业设备,就能进入这天马行空的世界,与作品进行直接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性丰富了观众的体验,也让观众成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不断为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工具。科学和艺术从来都没有分离过,艺术依赖技术,技术反哺艺术。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飞速发展也给艺术设计带来了诸多理论上的挑战。如何明确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艺术的边界?如何描述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对文学、艺术与人文财富之间的关系?技术革命对人类文明和人类生存的影响,这些问题有待艺术界、法律界以及技术界共同探讨和解决[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给艺术设计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理论上的挑战和启示。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艺术设计的本质和目的,拓展艺术创作和设计的可能性,并强化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日益重要,培养掌握这些技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成了迫切的任务。

三、技术变革在艺术展览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三维虚拟环境,使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艺术作品。以艺术展览为例,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艺术空间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家可以创建出独特的虚拟艺术空间,将观众带入一个完全由艺术家创造的世界。这种虚拟的世界符合大众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感知,将这种感知的规律转化为一种语言,构建成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那些难以用传统艺术形式表达的观感和情绪,以全新、直观且简洁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虚拟艺术空间的创造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逐梦之旅。艺术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各种视觉和听觉元素构建出一个既梦幻又真实的空间。观众佩戴虚拟现实设备后,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这个空间,感受到每一个细节。观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漫步,探索每一个角落,甚至与空间中的形象进行互动,从而得到一种全新的、有娱乐属性的观展体验。

2.随时随地沉浸式观展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扩宽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互动的深度以及广度,使观众能够沉浸在艺术作品的世界中遨游。观众可以自主地探索艺术家所营造的独特天地,与艺术作品保持紧密的联系,甚至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形成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2023年5月25日《笔记——很高兴把它打印出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均为上海市高中生。观众借助智能手机就可以看到小小“艺术家”的创作,“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沉浸式观展。不仅有惟妙惟肖的兔年剪纸,观众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深入体验展览内容,实现全情投入的观展体验。此次展览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慕名而来的观众也是一次以学生的视角重构美育的过程[3]。

3.跨时空艺术交流

虚拟现实技术使展览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观众能够跨越地域与时间的维度共同享受这场艺术盛宴。利用科技的进步,艺术以全新的视角再现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穿越时空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物之美。这样,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有机会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空间在视觉表现上也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层的艺术内涵。艺术家在空间布局上运用光影变化的元素组合传递他们的思想与情绪。观众在欣赏这些虚拟空间时,不仅可以得到视觉上的震撼与享受,还能对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力量有深刻的感悟。

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在真实世界中叠加虚拟信息,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的观展体验。在艺术展览中,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作品互动展示

2024年5月10日至12日,2024中国数字显示与元宇宙生态博览会(亚洲VR-AR博览会)如期举办。传统文化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影响下不断扩展,艺术作品通过与观众才能带来新的语言。观众通过智能装置触发虚拟信息的展示,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展品的历史、创作故事、创作手段等。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从文学、艺术层面,更多从技术层面来支持展示,让观众能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本次展览的内涵。这种形式激发了观众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对作品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提升了他们的艺术修养。传统的艺术展览往往只能呈现作品本身,无法深入展示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而增强现实技术打破了这一限制,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

增强现实的交互式展示方式,不仅提高了观众的观展兴趣,还使他们对艺术作品有更深的认识。传统艺术展览往往只能展示作品本身,而忽视了作品的背景和意义,而增强现实技术则突破了这一限制,使观众对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更加深刻。因此,在艺术展览中多加入一些增强现实技术的元素,既能增加展览的趣味性,也能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

2.虚拟导览与解说

增强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虚拟导览和解说服务,在参观艺术展览时带来前所未有的个性化体验。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符合自身喜好的导览路线进行参观,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导览路线。增强现实技术以全新的方式将导览服务和参观体验融为一体。

增强现实设备帮助观众在展区内自由漫游,而每当接近某件艺术品时,观众都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上提供的虚拟解说,获得包括作品灵感来源在内等诸多内容的信息。观众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解说进行聆听或跳过某些部分,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进行知识的传递和传播。

比如,在国博“数说犀尊”展览中,观众手持可视化导览器,仿佛掌握了一把通往文物世界的钥匙。每当经过指定位置就会触发3D效果,智能装置会构建出叙事结合的奇妙场景,观众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某些重点位置,观众还能体验增强现实带来的探索式互动模式,一只小犀牛横空出世,与你一起在展厅中探险,“上天入地”甚至一起合影留念打卡,给观众带来社交谈资,提升展览的社交属性。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乐,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

智能装置的使用使观众在展厅内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与惊喜。他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文物的知识,还能通过AR互动体验与文物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知识的传播被技术变革而改变。这种全新的观展方式,无疑为观众带来了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和知识之旅。

3.创意互动体验

增强现实技术也能将富有创意的互动体验带给受众。例如,艺术家可以通过互动游戏让观众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设计一些基于增强现实的互动游戏或挑战。这样的互动体验在满足观众感官需求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展览的娱乐性。设想艺术家利用“环保+增强现实”为突破点,以展览中的艺术品为原型创作IP形象,设计出一种互动游戏。观众可以看到一个3D形式的生态环境呈现在他们面前,通过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打开相应小程序,带领观众进行娱乐游戏。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他们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扮演展览中的生态守护者。参加游戏的过程中,观众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所传递的环保理念,还能在实践中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这种互动体验既增加了游戏的娱乐性,又使观众以自发的方式用社交软件进行打卡留痕,增加其社交性并使之成为观众的谈资,因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四、技术变革在艺术展览中的融合与发展

技术变革已经在很多艺术展览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技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互相交叉融合中发挥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今后这些技术将在艺术展览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促进艺术展览的创新发展。这不仅改变了全球资本的运行方式和生产方式、劳动方式,也改变了每一个人的观展体验。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今后在艺术展览的呈现方式上会有更多元的创新与突破。艺术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结合,构建复杂的虚拟艺术空间,提供互动体验。此外,这两种技术还可以与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应用,为艺术展览带来更多可能性,同时也为人类的艺术认识与欣赏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与融合的不断深化,这种趋势将更加显著。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使观众的观展体验更加充实与丰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并与之互动,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此外,这些技术还能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观展服务,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与兴趣,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展示内容与体验。因此,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艺术展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艺术展览作为传播艺术的重要手段,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向观众传播艺术,既是对历史的肯定,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结束语

虚拟时代就是要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手段,我们要特别关注该技术对文化繁荣所起到的作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既浅显易懂,能够直观地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又十分复杂,需要艺术家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水平。展览的观看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展览不再是一种一次性的艺术体验,每个人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成为展览的细读者。在大众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而欢呼的时候,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浪潮,更快推进科学、技术、人文的发展,以服务社会建设,打造数字中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费俊,吴碧琳.“AI+艺术”的身份与边界[J].美术观察,2023(08):21-22.

[2]谢淑妍.智慧旅游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感知对游客契合的影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22.

[3]吴攸.从“人工智能”到“人文智能”——论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问题与前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12):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