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站在街头,目光盯着路口的那块LED大屏。大屏上正放着广告——“稀世臻藏,仅存十席”“匠心营造,只为独有”“历时千日,终成经典”“坐拥城市核心,眺望田园风景”“双轨交,双名校,双商圈”“立居一线,价格二线”……
他数了数,十个广告有九个是卖房子的,还有一个在推销家具。
十几年前,曲波为了娶媳妇,买了第一套房子。为了买房,他掏空了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加上自己攒的钱,凑够了首付,又贷了款,好在这一切换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家。在那个只有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他完成了人生最大的喜事儿——洞房花烛夜,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乐事儿——有了个儿子。
一天,妻子盯着电GYi/AmmotCyx3jRbvTGd043+s4DtwTV8d+5xFpp/ib4=视里家长里短的肥皂剧打开了话题:“孩子马上大学毕业了,工作也差不多了,后面的事你要想想了……”
“想什么?”曲波捧着一本《资治通鉴》随意翻着。
“想什么?”妻子显然没好气,“等儿子结婚,临了才想起来没个地方住?”
“你说的是房子?”曲波反应过来了。
“不是房子是什么?”妻子提着嗓门叫道。
“钱从哪里来?”曲波问。
“不是有你的那什么宝贝吗?”妻子暗示道。
“啊!”曲波语塞了。
曲波有一个宝贝——一方龙泉青瓷莲花笔洗。
笔洗,洗笔的器皿,书房文案物件。古来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得物宝天华、地域人杰,渐有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之名。笔洗未列其间,不知由来。然看似卑微,数千年来,在书香门第、文人骚客间亦是怡情养性的挚爱之物,多为瓷玉质地,造型别致、情趣盎然,更有传世稀品、藏家之臻。
曲波藏的笔洗身形莲花,一寸见方,身外堆贴莲花细茎,茎端出叶,口开莲花,边首有蓬,施青釉。注半洗清水,明澈见底,如雨后水露,惟妙惟肖,尽展龙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雅韵。
笔洗是有故事的。
相传民国时,北平城有一位老翰林,新娶了一房姨太太。一天,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珍藏的一方宋代钧瓷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心仪的翠镯。老翰林知道后火冒三丈,高喊“钧窑一具千重厦,别说一镯,百镯不及”,不久便命归西天。后传,这方笔洗以两万五千块银元卖给了美国古董商。这笔钱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京郊能买到上千亩良田;更有说法,在当时的北平,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占地半亩,时价一千块银元左右,可想而知一方笔洗能置多少间房?
曲波的这方笔洗也是有故事的。
曲波是县文化馆的干部,那年为了给县里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服务,他跑遍苏浙皖赣,在山区的一隅千年古村访到一位百岁瓷匠。一番深谈之后,老瓷匠拿出一方笔洗直接送给了他。
曲波见状连连摆手:“老人家,这可使不得,使不得!”他一个劲儿地鞠躬,婉言辞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老瓷匠喃喃自语,历经岁月沧桑的脸上露出身心释然的神情。
“一笔一洗经历岁月曲折,一瓦一砖蕴含人生哲理。”
夜深了,曲波坐在书房里,桌子上放着那方龙泉青瓷莲花笔洗。笔洗的旁边,是一折精美的楼盘宣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