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位好老师。一支粉笔,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暖心的举动,都会深远影响一个人的人生。
本期,我们刊发两篇新疆老师写的关于好老师的文章,与读者一起感受师者的光芒。
31年前,有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每天中午她都会领着几个学生到自己家里吃饭,那几个学生手里都是两块馕,而我手里只有一块。那一年,我读二年级。
30年前的一个晚上,还是那位老师,在十点半匆忙骑着自行车去学校,把正在发烧的住宿生送到医院。家里只留下我和5岁的妹妹。这一年,亲戚们又一次劝她调到镇上工作,她又一次拒绝了,因为村里的学校还有五六个孩子。因为她的这种坚持,三年级的我每天不得不早早起床,和同村几个孩子步行十几里路去镇上一所学校上学。
听说,亲戚们第一次劝她调动工作是在我父亲去世那年,但被她拒绝了,原因是村里老师不够,她想等新老师来了再走。这一等就过去了多年。
26年前的一天,村里下了一夜的大雨,还是那位老师,她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去河边等候接送孩子的马。当时布热村那条无名河上还没有架桥,村民只能用马接送孩子。那天,一匹马因孩子雨伞的触碰而受惊,差一点把那位老师甩进河里,她好不容易稳住身子,但手中的教案掉进了河里。她连忙弯腰去抢教案,却差一点掉进河里,幸好马的主人眼疾手快扶住了她,才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那位老师就是我的母亲。她从教的几十年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偏远的乡村工作。我记得,她在离县城最远的查干赛队扎勒木特乡小学分校工作了12年,在察克尔特队分校工作了6年,在布热村工作了4年。除了在乡村任教,母亲还是一名“移动”教师。牧区一到夏牧场和冬牧场转场季节,牧民就会搬家。冬牧场一般在村中,有固定的房屋;夏牧场则不同,哪里水草肥沃牧民就去哪里,住处只能是蒙古包或帐篷。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的母亲要么利用周末时间到这些孩子家里上课,要么就得带这些孩子寄宿到自己家里。
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回家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写教案、改作业,时不时还会领回一两个孩子,给他们做饭、洗头、梳头、上课、辅导作业……小时候的我不仅觉得当老师不快乐,而且觉得当老师的孩子也不快乐,因为很少有妈妈的陪伴。白天,我经常跟着母亲去学校,在校园内陪妹妹玩耍;晚上,当睡意袭来时,我只能看着在烛光下备课或者改作业的妈妈渐渐模糊的身影。
可让我自己都感到奇怪的是,长大后,我也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我不止一次思考过其中的原因,最终将它归结为——受到了妈妈的影响,是她的坚守与付出让我逐渐明白了坚守的意义,认准了人生的方向。
很多次,当我身心俱疲、有所懈怠时,母亲照顾学生、辅导学生的身影就出现在我面前,鼓励我、鞭策我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州温泉县城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