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典型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典型人物的事迹,传播新型技术和先进经验,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舆论宣传效果,值得广播电视媒体深思。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产生的影响,进而指出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新要求,需要增强新闻典型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加强对新闻信息的审核,丰富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最后论述了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转变思路与创新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典型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8.035
在新媒体时代,大众信息获取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广播电视媒体的依赖性不断下降,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需要加强新闻报道理念、方式、载体qIngXT4ONmtb5l5ph80JOA==等方面的创新,以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环节要着重加强对典型人物和热点事件的多角度、深层次报道,反映时代精神和正能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而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巩固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地位,扩大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为广播电视媒体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创新对策。
1.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影响
1.1 信息传播平台多元化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大众从固定单一渠道获取信息的局面,大众对广播电视媒体的依赖性随之下降。大众可以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APP、抖音等多个媒体平台获取最新信息,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大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搜索需求信息,广播电视媒体的话语权遭到削弱。这意味着要想与新媒体相抗衡,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在新闻典型报道方面积极实施转变和创新,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1.2 受众需求与宣传意愿相互矛盾
受众观看广播电视节目主要是为满足特定需求,有着明确的动机。可是新闻典型报道中宣传的典型人物、事件、经验具有强制的特点,一味地向受众灌输新闻信息,往往与受众的信息需求不符,这就导致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纷纷通过新媒体平台选择需求的新闻观看,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典型报道乏人问津。如何能够化解受众需求与宣传意愿之间的矛盾,将是影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
1.3 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较为匮乏
在新闻典型报道中,受众被视为宣传和教育对象,只能被动接受广播电视媒体报道的典型人物和新闻事件等信息,广播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较为匮乏,即使步入新媒体时代这一现状也未能得到有效改进。这导致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新闻典型报道效果达不到预期,受众存在抵触心理,更愿意到新媒体平台上主动获取新闻信息,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一再降低。
2.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新要求
2.1 增强新闻典型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面临着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对新闻典型报道提出的新要求,增强新闻典型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这将是广播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因为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广泛应用为大众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拥有相同兴趣和需求的大众更是形成了圈层,所以,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运用新载体、新形式、新平台来增强新闻典型报道的时效性,还要注重与受众之间互动交流,以便对受众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提升新闻典型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2 加强对新闻信息的审核
广播电视媒体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深受大众的信任,这点是新媒体远远无法比拟的。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在实施新闻典型报道时,必须加强对新闻信息的审核,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为了塑造典型人物高大形象刻意捏造虚假事迹,这会让受众对新闻典型报道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只会加速受众流失,破坏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1]。因此,编辑人员要严把新闻信息审核关口,竭力避免错误不实信息在新闻典型报道中出现。
2.3 丰富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创了广播电视媒体报道典型人物新闻的新篇章,广播电视媒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建设信息传播平台,不仅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实施新闻典型报道,深化与受众的互动交流,还能丰富新闻信息获取渠道,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典型人物事迹、先进经验进行深度加工,制作爆点新闻,投放到多元化的媒体平台上,将会大大提升新闻典型报道的传播力。
3.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转变思路
3.1 对典型价值的准确辨别
新闻典型涵盖人物和事件,在新闻典型报道中,编辑人员要准确辨别典型价值,选择那些受到大众认可、与主流价值观相符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报道,基于新媒体时代要求和新媒体平台特点积极转变思维,从全新的视角生动直观地呈现新闻事件,突出典型人物在相关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典型事件涉及到的文化价值观念,引起受众的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争取将典型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新闻典型报道才能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会得到一批忠实受众的支持。例如,昌平区融媒体中心报道了《李艳霞: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记录了昌平区公共文明引导员天通苑北街道中队队长李艳霞忙碌的一天,节目中运用解说词、现场声、同期声和字幕、背景音乐包装等多种手法,带领观众走近一位平凡的公共文明引导员的日常,聆听她的心声,感受她的付出与收获,运用鲜活的身边榜样,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类新闻典型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2]。
3.2 捕捉和提炼典型的细节
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应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透过典型能够看到时代精神和先进生产力,引领大众迈向新时代,推动整个社会繁荣发展。这就需要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将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细节予以提炼,这是编辑人员肩负的重任。编辑人员应树立大局观,科学组织开展采访活动,详细了解典型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身上的光辉品质,多角度、多层次地介绍典型,将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细节展示出来,说明这样做的原因,使典型人物更加鲜活,以贴近观众,展现典型价值。例如,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报道了《为“橙”守信》,为采访赣南引种第一棵脐橙树的袁守根老人为橙而梦、为橙而忧、为橙坚守,前后多次、持续跟随袁守根老人走山头、串田间、进果园,捕捉挖掘初心故事。在内容创新上,使用“独白”形式,并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现手段,突出典型人物“精气神”。这种新闻典型报道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事迹,蕴含了真情实感,使得典型的形象更加丰满,人性的光辉得以显现。
3.3 转换新闻典型报道视角
一般来说,新闻典型报道极容易变成人物传记,简单介绍典型人物的事迹,缺乏多角度挖掘,导致整个报道平铺直叙,毫无亮点,感染力不强。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典型报道中应该积极转换视角,从不同的切入点展现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价值,如运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引起受众的关注[3]。
4.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典型报道的创新对策
4.1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无论任何时期,广播电视媒体都要高度重视受众的需求,通过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获悉受众的信息需求,对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进行分析,以此来实施新闻典型报道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新闻典型报道的传播力,不断扩大忠实受众群体,助力广播电视媒体可持续发展。因此,广播电视媒体要依托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吸引受众从不同平台点击观看新闻典型报道,同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深入挖掘并准确掌握受众需求,倾听受众心声,推进节目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凸显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典型报道模式,提高受众在新闻典型报道中的参与度。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媒体要积极创建融媒体中心,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将新闻典型报道投放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并要拓宽与受众的互动渠道,开通两微一端、抖音账号,支持受众在不同平台上相互交流和发表评论。根据受众的发言了解他们对新闻典型报道的创新想法,及时回复受众的评论,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对受众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发挥新闻典型报道的最大价值。
4.2 优化新闻典型报道方式
为了在新媒体时代继续发扬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优势,需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优化新闻典型报道方式,真实反映社会问题,走进人民群众之中,站在群众角度提供解决方案。编辑人员要尽量运用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实施新闻典型报道,动态跟踪记录典型人物的日常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于单纯用语言描述更易于被大众接受,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使之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为祖国和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4.3 创新新闻典型报道的艺术表现手法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典型报道中常用通信的形式,根据丰富翔实的新闻信息进行艺术加工,使典型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典型事件的描述更加清晰,典型经验直观易懂,但新闻典型报道存在深度不足、风格单一问题。在新媒体时代,编辑人员要积极实施新闻典型报道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准确掌握实录性典型报道、传记性典型报道、解释性典型报道、调查性典型报道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报道形式。实录性典型报道是将长镜头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真实还原了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实现了声画同步,受众能够详细了解典型人物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传记性典型报道通常是运用全景镜头展现宏大背景,适用范围有限;解释性典型报道是对典型事件、工作进行解释或分析;调查性典型报道是在展现典型事件时阐述鲜明的立场和独到的见解。在新闻典型报道中选择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时,要保证主题贴近观众,符合观众认知;镜头语言捕捉细节,体现出典型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情感真挚动人,体现典型人物的大格局和开阔胸襟,从而增强新闻典型报道的感染力[4]。
4.4 在新闻典型报道中强化舆论引导作用
蕴含正能量的新闻典型报道能够鼓舞人心,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这是广播电视媒体固有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应该立志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向人民群众深入解读党的先进理论和方针政策,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反映给政府部门,将党和群众紧密联结到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这需要编辑人员能够严格把关新闻内容,做好新闻典型报道的策划工作,确定主题,科学安排采访活动,对新闻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编辑,提高新闻内容质量,以免新闻典型报道陷入形式化、同质化的窘境。首先,编辑人员要基于主旋律和时代要求实施新闻典型报道,解答人民群众思想和心理困惑,以提升新闻典型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新闻典型报道要真实可信,加强氛围营造,用独特视角突出典型人物的个性。最后,迎合观众需求,运用新亮点、新角度、新方式,拓展新闻典型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对观众的引导[5]。
4.5 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广播电视媒体新闻典型报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新闻内容生产和呈现的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深度挖掘典型价值,能够促使广播电视媒体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职能,广泛传播正能量。因此,编辑人员要加强新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将视频、音频、图像结合起来,帮助观众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精神和典型事件的内涵。
5. 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典型报道要注重转变和创新,准确辨别典型价值,捕捉和提炼典型的细节,转换新闻典型报道视角,同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优化新闻典型报道方式,创新艺术表现手法,强化舆论引导作用,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从而全面提高新闻典型报道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推动广播电视媒体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14):109-111.
[2]刘豫.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21(09):93-94.
[3]阙益明.探析新媒体时代如何让电视主题报道更接地气——以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为例[J].传媒论坛,2019,2(23):31,33.
[4]李文革.新媒体时代广电新闻记者报道创新的措施[J].记者摇篮,2022(03):52-54.
[5]赵连强.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创新探索[J].中国报业,2024(02):100-101.
作者简介:沈汉华(1978—),男,江西赣州人,记者,研究方向:广播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