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

2024-10-10 00:00:00谢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8期

【摘要】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传媒行业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短视频时代带来的挑战。为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时代给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带来的影响以及转型面临的困难,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记者转型道路上必须要经历的“变与不变”,并且提出了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目标,建议新闻记者在增强技术力的基础上还需要保持严谨性和权威性。希望本文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角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8.024

短视频时代指的是以利用短视频形式传递信息的传媒时代。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短视频平台不断壮大的背景下,短视频内容以简短快捷、互动性强以及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有效满足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为此,传统新闻媒体必须要意识到短视频时代带来的影响,确保能够通过新闻记者转型的方式,在短视频平台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增强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的综合能力,为推动传统新闻媒体转型为融媒体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出了通过提高技术能力、加强运营能力等变革方式,以及保障记者职业道德和舆论引导能力等保持新闻媒体权威性的措施,促进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转型,让记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

1. 短视频时代给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带来的影响

1.1 多元化平台的影响

短视频传播平台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年龄、爱好用户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同时也是提高新闻传播效率和广度的关键因素。在短视频时代,人们可以选择不同运营企业提供的短视频平台去获取信息,而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特色,例如抖音短视频专注于综合信息、Bilibili专注于青少年爱好、微博提供的短视频功能专注于社交等,丰富的平台形式让新闻记者能够结合平台受众选择不同的新闻采编方法以及风格,以此提高新闻传播的受众和影响力[1]。

1.2 线索渠道广泛的影响

短视频平台还具备新闻线索获取广泛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新闻传媒新闻获取难度大、难以得到一手新闻的情况,新媒体平台能够让记者通过互联网用户发布的一手信息找到时下的热点新闻,进而通过专业的采访编辑以及实地考察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以此满足社会舆论热点传播的需求。而且记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新闻热点信息的获取时效性,配合传统新闻获取渠道,让新闻获取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1.3 互动性增强的影响

短视频平台所具备的互动性同样是非常显著的特点,诸如互联网直播、评论区、私信等渠道,能够让用户和账号运营方进行互动,而新闻记者则能够通过这些途径了解用户对于新闻内容的看法以及意见,并且通过与用户互动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的方式,带领用户直击突发热点事件现场,这也是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以及增强传统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关键措施。

1.4 新闻素材存储和共享技术的影响

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素材大多以实体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这种储存方式容易导致素材损坏、丢失以及不可重复利用的情况。而在新媒体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去存储素材,同时也可以利用分享的方式与其他环节进行素材共享,而且新闻记者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模板制作等方式形成新闻采编素材库,利用丰富的素材满足后续新闻信息快速编辑的需求。

2. 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角色转型面临的困难

2.1 信息内容过大带来的困难

短视频时代最大的优势便是既能通过互联网短视频平台让平台用户获取海量新闻信息,也能让平台用户发布新闻信息,确保满足平台内容充实的需求,同时也能让信息量得到进一步扩大。不过这种海量且复杂的信息环境对传统媒体记者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短视频时代存在的信息碎片化现象使得对记者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愈发严苛,新闻记者不仅要能迅速处理信息,更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记者的信息获取和处理速度也经受着严峻考验。不过目前很多新闻记者在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短视频运营模式的深度了解,在面对热点事件时,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难以迅速捕捉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导致很容易出现错过新闻热点、在采编时受到虚假信息干扰的情况。而且部分新闻记者在转型时过于追求流量,不仅新闻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内容炒作和报道无价值信息的情况,这对信息传播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2]。

2.2 记者技术能力不足带来的困难

传统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相对比较单一,只需要完成新闻采访、编辑审核、直播报道、新闻素材后期制作即可。不过在短视频平台的背景下,新闻记者不仅要完成上述工作,还需要担负着新媒体运营、与用户互动等工作,同时还需要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短视频编辑、虚拟技术等。不过目前很多新闻记者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只能满足基本的信息处理需求,对于短视频编辑和账号运营方面缺乏足够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很难满足转型的需求。

2.3 记者舆论引导能力不足带来的困难

在短视频时代的新闻记者必须要担负起双重责任,除了要保障新闻内容迅速而准确地发布,同时还需要承担起舆论控制和引导的重要任务,所以新闻记者不仅需要进行新闻信息的筛选、编辑和发布,而且还应当具备辨明真相、查询真理的能力,在行为采访编辑的过程中,必须要明辨事情真相、了解互联网预期和谣言,并且通过官方公告、当事人采访等权威途径,向大众揭示事情的真相,从而防止谣言和非理性言论对社会舆论造成不良影响。不过由于短视频平台的复杂性,以及很多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很多记者会因为对新闻的敏感度较低、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时难以有效捕捉到有价值的内容,也缺乏通过多渠道挖掘事情真相的能力,在面对社会舆论和谣言时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而且短视频平台用户还存在情绪化看待问题、情绪化评论的情况,在信息传播速度较广的背景下,很多评论会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谣言,这也让记者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引导难题。

2.4 短视频环境带来的困难

复杂的短视频环境对于新闻记者转型带来的困难不止来自互联网舆情和谣言,记者本身对于短视频平台运营规则的理解也非常重要,很多记者并没有深度分析短视频平台的特点和运行规则,在转型的过程中没有贴合平台用户需求进行转型,导致传统新闻媒体的记者在运营短视频账号时存在过于传统或者跟风行为。比如部分新闻记者过于传统,在短视频平台中依然在采用过于正规的播报形式,不仅内容冗长,而且缺乏趣味性和亲和力,导致很难满足短视频平台用户的需求;而部分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会通过模仿其他传媒的方式进行新闻采编,像是在互联网寻找有趣的社会热点视频,利用电话采访原作者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和转载,不过这些新闻内容不仅缺乏营养,而且真实性有待考量,甚至还会造成用户的反感。

3. 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目标

3.1 提高记者的新闻获取能力

短视频时代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社交属性的突出,在推动新闻记者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短视频时代的新闻信息传播特点,尤其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以及信息碎片化的特点,新闻记者需要结合这些特点提高新闻获取水平,以此满足短视频时代互联网用户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在短视频时代,新闻的受众用户不仅是短视频平台信息接收者,新的发布和上传者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受众用户,用户可以通过转发、二次创作或者自制等方式上传新闻信息,不过由于门槛较低,因此视频质量和真实性有待考量。基于此,新闻记者必须要认清短视频时代的转型方向,不断提高互联网信息的获取能力、新闻敏感度以及新闻编辑能力来满足短视频平台的行为发布需求。新闻记者必须要不断分析当前短视频新闻类账号以及新媒体矩阵的运营方式,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市民热线以及账号评论区等多种渠道第一时间获取热点新闻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相应的稿件并且展开实地调查采访,在保障新闻真实性的同时也要保障新闻能够第一时间发布,让新闻内容能够符合短视频时代的特色,突出新闻的受众性,让新闻内容既符合热点需求,又不会失去新闻播报的意义与价值[3]。

3.2 提高记者的跨平台运营能力

近几年短视频平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不同短视频平台存在受众用户年龄段分布、用户关注方面、用户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差异,而且不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如何运营多个平台,根据不同平台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报道模式以及信息内容,以确保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例如抖音和快手是目前受众最广泛、用户量最多而且影响力最庞大的短视频平台,不过这两个平台的用户受众却存在巨大差异,比如抖音的用户受众基本以中青年用户为主,而且用户认知程度相对较高,不过用户量庞大也影响了用户的认知程度,因此在运营抖音平台时应当着重关注持续报道和辟谣视频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快手平台平均用户的年龄段相对较高,而且在面对舆论时存在摇摆不定的情况,对于信息的快捷性、直观性也更高,所以在运营快手平台的过程中,需要以更加简单、直观的新闻视频为主,以满足用户的情绪为核心进行编辑以及展开辟谣等工作。除了上述两个规模较大的短视频平台外,目前很多长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也具有短视频模式,像是Bilibili作为以青年用户为主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利用更加细致且持续的新闻报道,以及青少年喜欢的新闻语言进行采访和编辑,确保能够调动用户的兴趣;而微博、微信视频号等社媒平台短视频则更需要突出社交属性,用户通过不断地转发信息扩大影响力。

3.3 提高记者的编辑技术处理能力

短视频时代丰富的信息技术也是新闻记者必须要关注的转型方向,尤其是新媒体编辑技术等,能够让新闻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更具可观赏性。在编辑处理新闻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必须要对新闻编辑技术展开深度钻研,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获取到的信息输入进去快速形成新闻稿,再经过专业的润色提高新闻稿的形成效率;利用虚拟技术还原新闻现场,让观众能够获得更好的新闻观看体验;利用剪辑技术展现新闻事件相关的数据,通过多种形式融合播报凸显新闻的权威性等。而且在新闻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还需要利用丰富的智能设备和技术提高采访效果,例如移动智能终端、无人机设备等,在经过许可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展现和还原现场全貌,通过不同视角展现新闻内容,以此突出新闻信息的独特性[4]。

3.4 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

短视频时代丰富的信息传播形式要求新闻记者既要变通传统的新闻采编思想,同时还需要坚持传统的职业道德素养,坚持保障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为构建清朗网络环境做出实质性贡献。新闻记者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深入学习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技能,提高新闻敏感性和判断力,而且在短视频时代新闻记者还需要拓宽知识领域、增强跨学科学习,确保能够掌握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新闻内容,保障新闻编辑更具专业性和真实性,避免出现不严谨、有失误的问题。以上述目标为基础,新闻传媒单位需要做好对新闻记者的培养,引导新闻记者分析和探讨短视频的运营模式、采编播报方式,学习新技术、新内容,让新闻采编各环节团结起来共同推动新闻传媒转型。

在提高新闻记者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也非常重要,目前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很多传统媒体都开启了短视频转型的道路,不过转型的过程中却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很多传媒的新闻记者甚至会利用夸大标题、擦边新闻等吸引受众,这反而会对权威媒体的公信力造成影响。因此,短视频时代下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对新闻记者做好监督,确保新闻采编一定要坚持还原事件真相,坚持深度挖掘信息内容,新闻记者必须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尊重受采访对象和互联网用户,避免出现夸大、歪曲、捏造事实的行为,为建设高质量新媒体账号打好基础。

3.5 增强记者的舆论引导能力

在短视频时代的大环境下,新闻记者还需要具备更强的舆论引导能力,在面对热点事件出现后铺天盖地的互联网谣言以及负面舆情信息时,新闻记者必须要担负起打击谣言信息、传递真实新闻、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通过符合短视频平台需求的采编创作方式减少互联网谣言和负面舆情对社会的影响。为此,新闻记者必须要做到快速报道、深入一线、加强调研、后续追踪、持续辟谣,通过专业的信息渠道和叙述能力对互联网舆情展开针对性引导。在报道方面,短视频时代的新闻记者应当做到快速反应、快速报道,与权威部门进行深度合作,确保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并发布权威、真实的信息,进而通过深入一线现场与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调查,并且结合事件发展脉络对事件展开持续的跟踪报道,以此保障事态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而在持续辟谣方面,短视频时代的记者还需要通过互联网收集网络谣言,并且对常见、影响力较大的谣言舆情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专门的视频进行全面辟谣,减少谣言对互联网舆情带来的危害[5]。

4. 结束语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广播电台的新闻记者转型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技术协助以及环境推动作用,在短视频时代的大浪潮下,新闻记者必须要意识到短视频平台的特点,提高新闻记者的新闻获取、跨平台运营、新闻处理、职业道德和娱乐引导能力,确保能够满足短视频时代的转型需求。

参考文献:

[1]石铁鑫.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时政新闻记者转型[J].新闻文化建设,2021(24):46-47.

[2]魏星.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转型和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1(12):116-118.

[3]王立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1):175-177.

[4]王斌.媒体转型时期"全媒体"记者采编能力培养探索[J].新闻文化建设,2021(20):43-44.

[5]姜雷.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与转型[J].新闻文化建设,2021(18):119-120.

作者简介:谢莹(1984—),女,江西人,记者,研究方向: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