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短视频创意表达的审美价值

2024-10-10 00:00:00刘尚春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18期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短视频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中坚力量,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氛围中,短视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在短视频类型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受众群体形成短视频艺术审美观。为帮助受众群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短视频创意表达的审美价值展开分析,在全面了解短视频发展现状的同时,从审美价值入手,积极探索短视频创意表达路径,优化新媒体形式与传播方法,进而打造高质量短视频。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后现代美学;场景创意;构图美学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8.020

从根本上来说,新媒体时代的核心在于信息快速传播,作为人类信息文明进步的主要表现,对于短视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短视频生产、传播而言,与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相比,其更加注重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转变社交互动模式,不仅传播速度较快,同时创作主体逐渐多元化,在此背景下,短视频创意表达的审美价值逐渐多样化。本文从短视频创意表达的审美价值入手,结合具体情况,明确了短视频生产的核心要点,在深入分析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强化表达技巧,打造高质量短视频作品。

1. 短视频概述

短视频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在实际应用期间,短视频具有灵活性、广泛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环境,促使受众群体可以深入参与到视频生产、传播中,强化实际参与感,实现传统视频节目的有效升级。同时,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具体功能具有丰富性,例如,点赞、评论等,可以有效增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强化社交能力,实现顺利推广目标[1]。从短视频类别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搞笑型、创意剪辑型等,不同类别生产方式实际创意表达模式不同,以创意剪辑型为例,在具体生产期间,创作者主要是采用剪辑技术+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以优质视频为分享主体,如,影视剪辑解说等,强化受众观看体验。

2. 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创意表达的审美价值分析

2.1 生活美学

在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创意表达具有一定生活美学价值,在创作、表达期间,部分用户往往将短视频回归到生活世界,实现审美创造、享受的有机统一[2]。

生活美学主要体现在向生活回归,受经济结构的影响,现代人们压力较大,具有生活美学的短视频可以帮助用户近距离欣赏艺术。在生产、表达短视频期间,可以高效挖掘生活世界中的审美价值,丰富自身审美经验,全面消除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提升现实生活经验的“审美品格”,在实现去中心化传播的同时,传播主观审美价值,促使审美经验逐渐趋向生活化、日常化。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其作为现代短视频的关键部分,主要口号为“记录美好生活”,通过拍摄个人化的日常生活,着重挖掘日常生活中极具戏剧性的部分,为用户提供具有一定生命力的高质量短视频,并赋予用户创造生活艺术的权利。

2.2 构图美学

从传统电视剧、电影等影片方面来看,受时代特征、科学技术的影响,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镜头美学,即横屏播放模式。在日常观看期间,受众极容易受到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而短视频则是以手机为载体,建立了竖屏构图美学,以独特化的审美表达形式,推动传统摄影顺利转型。竖屏构图方式主要核心在于人物的面部朝向,从根本上来说,其与人物画构图方式具有一定相似性,通过为人物朝向创造一定空间,优化整体构图占比,增强视觉效果。

基于构图美学,用户在拍摄期间,应结合具体情况以及视频内容,优化拍摄方案,在原有线条的基础上,辅之俯拍模式,增强剧情空间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而有效提升预期效果。例如,张艺谋《遇见你》这一微电影拍摄期间,主要就是采用竖屏构图模式,并利用长椭圆挂镜等反光道具,增强最终呈现效果[3]。

2.3 镜头运动模式

用户在拍摄短视频期间,主要是以跟拍、固定镜头等方式,整体观影世界具有狭长性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在不断转动镜头的过程中,极容易产生超出画面等情况,需要后期对其实施剪辑,以此保证短视频的连续性。与传统连续性视频相比,具有跳跃性特点。以《悟空》这一微电影为例,在拍摄期间,主要是对角度、景别进行切换,在不断增加速度的前提下,促使固定、运动画面可以相互配合,在保持连贯的过程中,避免用户产生眩晕的感受。其中,小男孩寻找食物这一片段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快速切换的同时,便于观众接受。在此基础上,导演采用对角线的方式,良好拍摄人物的运动,优化整体创意表达,丰富视频美学内容,进而增强用户观赏体验,发挥视频美学价值。

2.4 后现代美学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创作、表达具有碎片化、平面化的特点,贯彻落实后现代文化,体验后现代文化逻辑,有效增加受众的投入深度。现阶段短视频具有一定后现代美学价值,通过制作具有独特审美魅力的短视频,可以增强文化产品的深度感。针对后现代美学而言,其核心在于不断增加复制性的仿像,拉近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促使观众可以良好感受短视频内部的情感因素,进而体验短视频的审美价值。

以快手短视频为例,部分人士戏称其为草根文化的狂欢,在具体拍摄期间,用户可以采用平民视角,注重探索平凡真实的故事,有效增加视频的吸引力。新媒体时代主要特点之一在于用户的与日俱增,面对庞大的用户基数,相比于部分较为抽象、难懂的视频内容,真实化的视频则可顺利引发受众共鸣。从人物创造角度来看,与传统中心化塑造方式相比,其往往应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便于受众直接抓住前景目标信息。后现代美学下,短视频更加注重大众审美的民主化,有效丰富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同时,提高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性,进而促进审美多元化发展[4]。

2.5 形式美学

新媒体时代更加注重开放、共享,在此背景下,短视频具有一定时效性,结合时代背景以及相关技术分析,在制作期间,经济成本较低,并且操作较为简便,对于拍摄者要求较低,通过拍摄实时、动态化视频,可以帮助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掌握自身区域之外的信息。以《人民日报》为例,在受众固有印象中,其主要是采用传统媒体宣传形式,而如今,其入驻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建官方账号的同时,为广大读者带来特别的体验,并顺利获得大量粉丝支持。

2.6 共同体美学

从短视频美学表达方面来看,实际内容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特点,共同体美学作为关键部分,可以实现对传统技术的升级和优化,采用多种技术融合方式,高效应对时代变化的需求,从技术角度入手,顺利实现共同体目标。在具体应用期间,用户可将文化、经济等作为抓手,将其充分融合之后,推动各个行业实现快速、高效发展。短视频创作者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以及时代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不断扩大涉及领域,转变传统视频传播方式的同时,顺利形成共同体[5]。

2.7 景别与景深

景别、景深作为摄影领域的关键部分,对于视频最终呈现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景别主要核心在于拍摄对象,实际类型为近、中、远、全等,通过结合具体需求,不断调整人物的大小情况,以此丰富视频层次,强化视频内容的逻辑性。在传统影视中,在选择远景、近景期间,主要是以势、神为原则,结合人物在剧情中的主次情况,以相关情节为核心,顺利开展戏剧性叙事。而在新媒体时代下,竖屏短视频模式则主要是采用小景别模式,以横幅景框方式为突破口,深入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增强受众共情能力,使其顺利产生共鸣。同时,现阶段短视频对先进技术利用率较高,根据视频内容,作者会优先选择契合性较强的背景音乐,为受众思考活动提供空间。不断丰富渲染故事工作内容,促使短视频可以有效延伸画面以外的空间,增强短视频的故事感。以张艺谋《谢谢你》这一微电影为例,为顺利帮助受众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其主要是采用前后景深配合的方式,拉近视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打造具有纵深感、透视感的画面,增进视频中各个部分、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短视频特有的审美价值。

3. 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创意表达的艺术探索

3.1 注重短视频场景创意

在拍摄短视频中,用户需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注重场景创意,采用最优化的视频构图形式,着重突出线性主体,丰富短视频创意表达形式。在具体设计期间,可从拍摄技术入手,实现场景设计的创意性、艺术性。

(1)近景焦点法。为顺利突出短视频主题内容,促使用户快速融入视频情境,拍摄人员可应用近景焦点法,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量景深等因素,利用长焦镜头,一定程度上弱化远景,促使拍摄中心与镜头黄金点之间的契合性。在具体应用期间,为强化用户体验的灵动性,拍摄人员应以视觉焦点为核心,促使拍摄人物移动的合理性,进而实现视频拍摄内容的顺利切换。

(2)平拍交替法。平拍交替法主要是借助黄金线的构图设置,在拍摄期间,尽量减少拍摄人物,促使整体视频画面处于不断变化中,以此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注重体验视频重点内容,落实拍摄目标。

(3)仰拍简化法。在短视频拍摄期间,仰拍简化法的应用可直接深化视频质量,在顺利避开杂乱、无序的前景后,采用低位向上的方式,增进画面视觉冲击效果。同时,仰拍方式可以促使短视频更加简洁,充分利用画面延伸功能,促使受众可以顺利了解视频主题,实现视觉差异目标。

(4)全景引导法。全景引导法主要核心在于对角线,相关人员可结合受众视频观看规律,深入总结受众内心活动,采用对角线的方式,优化画面布局,保证整个拍摄场景的生动性。

(5)俯拍交会法。通常情况下,俯拍交会法广泛应用于自然景观拍摄,结合具体条件、情况,充分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辅之镜头转变、航拍、延时等拍摄方法,强化视频内容的全局性,例如,森林、沙漠等,提升视觉震撼力。

(6)中景聚拢法。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内容具有多样性,在拍摄相对静止的物体时,为高效强化审美水平,拍摄人员可应用中景聚拢法,采用摇镜的方式,利用中焦镜头,达到预期拍摄效果。采用聚拢式构图方式,确保人物、事物处于黄金点位置,良好创新拍摄场景。

3.2 树立与时俱进创新理念

要想发挥短视频创意表达的审美价值,拍摄人员须积极树立与时俱进创新理念,严格遵守原创内容原则,结合新媒体传播路径特点,充分利用不同平台优势,实现垂直领域深耕目标。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结合时代发展规律,优化传播内容。以李子柒为例,作为流量较大的视频博主,通过综合运用视听语言,促使受众可以利用零散、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观看。在其《古香古食》这一系列作品中,以蚕丝制作为核心,对桑树种植、采桑直至缝制等一系列制作过程进行拍摄,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该种垂直领域的深耕方式可以增加受众黏性,顺利巩固粉丝基础。

在融媒体环境下,拍摄人员需从视频内容入手,结合现阶段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丰富视频内容与形式。严格遵守个性化传播原则,做好其与大众化之间的引导。在具体拍摄期间,可根据时代背景,优化投放模式,以接地气、互动性较强的方式为主,顺利获取最大信息量的心理需求,迎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规律,并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个性化需求。另外,在树立并应用与时俱进理念期间,应重点考虑受众需求,从内容营销方式入手,不断创新视频营销传播路径,紧抓广大受众群体,确保实际传播内容与用户属性的契合性。从拍摄技术方面来看,相关人员应深入探索竖屏艺术美,有效满足受众对垂直影像的需求。综合考量现代受众需求规律,明确竖屏艺术美与时代需求之间的契合点,例如,《陪伴你》《温暖你》等作品均具有一定竖屏艺术美,辅之白描手法,切实增加画面吸引力、质感、画面感,强化视觉冲击的同时,发挥竖屏纵深层次感优势。

3.3 制定专业的叙事准则

短视频顾名思义视频时间较短,为保证视频内容叙述的合理性、全面性,充分发挥其创意表达的审美价值,拍摄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制定专业的叙事准则,以电影布局为参考,着重优化叙事结构。在具体实施期间,应保证故事节奏的紧密性,确保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紧抓受众眼球,并顺利引发情感共鸣。同时,应积极转变叙事角度,严格禁止直接缩减视频内容,应以针对性较强的叙事方法为核心,增强用户体验。

以陈可辛《三分钟》为例,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主要以叙事为线索,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优化叙事结构。忙于工作的妈妈、焦急等待的儿子,从空间层面入手,全面体验故事逻辑。同时,以列车停留时间为主线,表明母子见面时间仅为三分钟,有效强化故事叙事感,促使受众领悟视频主题,在不断引人入胜的过程中,竭尽全力诠释母爱,顺利引发受众共鸣。

4.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具有全民化、多元化的特点,短视频作为其主要发展方向,实际受众较为广泛。为推动我国社会实现健康发展,相关人员应深入分析短视频创意表达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其感染力、吸引力优势,从内容层面入手,做好积极的正向导向,引导受众群体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注重短视频场景创意、树立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制定专业的叙事准则,从多方面共同发力,在增强短视频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推动社会实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李洁,韩鹏.短视频广告的审美批判及话语建构[J].文化产业,2023(36):112-114.

[2]卢春苗,吴娟.短视频语境下文学的传播与审美救赎[J].名作欣赏,2023(21):36-38.

[3]吴小俐.抖音美妆短视频中女性"美貌神话"研究[D].山东大学,2023.

[4]王海楠.哔哩哔哩社区电影类内容审美价值共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3.

[5]张桂玲.UGC模式下"三农"短视频的审美问题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