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几位旧日同学相约,回到绿城南宁郊县宾阳,也是我的故乡,再次重游了在老家遐迩闻名的清平湖。
清平湖也叫清平水库,始建于1959年,是在桂中兴建的大中型蓄水灌溉型水库之一,设计集雨面积76平方千米,库区有效水面积6270亩,库容97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2~13米,灌溉面积约16.5万亩。当年建设的目的主要是着眼于县城及附近几个乡镇的农田灌溉用水,以及部分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用水。清平湖建成后的最初二十多年,基本按上述用途运营。
但是,作为例外的情况,清平湖曾经拥有的另一个功能是水上运输。在公路交通远不如现在方便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还一度用作水上客运之用,就是用大中型电动客船运送到县城赶集的山区乡亲。一般的大中型电动客船可乘载几十WGO25xYddnHapi/OLXZCkw==到近百人,上船的人都有座位,每条船还配备有救生圈和安全员,作为一种相对便捷的交通工具,一度还颇受附近村民的欢迎。我的老家也在清平湖附近,虽然算不上库区,但离库区的几个自然村也就六七里的路程。因此,每次回老家探亲,不管是坐车坐船,总会看到或是经过清平湖,关注清平湖及其附近山山水水的变化情况。
早些年,也许是年久失修,也许是工业和城镇用水猛增,清平湖上游一带的湖水曾一度干涸,有些地方甚至看到了裸露的河床,看到了充满河床的片片野草,上游一带一时给人留下些许失落的印象。但即使如此,清平湖于我仿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在我的心中仍长久留下温馨的记忆,我对清平湖也总有一种莫名的挂牵。
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十年来,清平湖的用途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除原有的蓄水灌溉功能外,清平湖已升级为宾阳县主要的生活用水来源地,同时限制了旅游开发及交通运输方面的营运功能,改按一级水资源保护地进行专项保护。近几年,县里还为清平湖兴建了补水工程,使湖面逐渐扩大,库区面积也有进一步的增扩,一度干涸的上游湖面也蓄满了湖水,重现了昔日的旖旎风光。
这次故地重游,再次目睹清平湖的湖光山色,亲身考察附近的村庄,让我对清平潮的认识又多了一层,感受到了新的气象,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近几年,得益于库区移民扶持政策的落实,库区村庄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附近的几个村庄,尤其是新桥镇的六谷村和黄田村的面貌已今非昔比。国家先后拨款近两千万元,给这两个自然村进行道路硬化、绿化和美化,建设村里的公共设施,给不少家庭还建起了漂亮的新楼房,使这两个库区移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依山傍水的村庄,湖光山色的风景,吸引了县城及附近乡镇的人常常前来参观游览,库区移民村的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幸福祥和、更加丰富多彩。
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清平湖补水后的惊喜变化。由于上游的水源源不断地补充,湖水加深,湖面拓宽,整个清平湖的景色变得更加秀丽迷人。蓝天白云下的清平湖,蜿蜒逶迤,清幽幽的水面,山环水抱,静静地隐藏在青山绿水之中。狭窄处的湖面,山上的树林、野花依稀可见,处处鸟语花香;远处宽阔的湖面,湖水碧波荡漾,水天一色,风光旖旎美丽。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在湖面上空及附近的群山上,不时还飞出一些白鹭,或三两只单飞,或成群结队群飞,那情景更是格外迷人。纵情于清平湖的山水间,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让人顿生飘飘欲仙之感。
今天的清平湖,已成了宾阳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是百万宾阳人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结出的丰硕之果,是令故乡人民永远值得骄傲的一处风光宝地。
本是故乡人,近乡情更浓。半日的清平湖走访重游,悠闲畅快之中,让我对故乡发生的可喜变化有了全新的感受,也让我久居都市的身心在一处静谧之地得到了很好的放松,是一次难得的休闲之旅,寻访之旅,所见所闻,让我耳目一新,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