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承女业”爆火:孩子的创造力需要放养

2024-10-09 00:00:00曹璐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9期

孩子的天赋藏在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尊重他的每一个灵感,他会还给你一个惊喜。

你也许在网络上见到过这样一只兔子:周身通红,五官呆萌,脑袋圆溜溜,耳朵既能像天线一样折叠成桃心状,又能乖顺低垂,可爱至极。

这只兔子叫“囡兔兔”,是艺术家甲板的出圈之作。随着关注度不断增加,“囡兔兔”跟随甲板出现在各大展览现场。问及创作始末,甲板直言不讳地说,这些画作多是从女儿的画改造而来。甲板经常与网友互动:与表情搞怪的小男孩共同创作出嘻哈风格的作品,让原本忧郁的作品变得阳光起来……孩子们的每一幅作品和灵感,甲板都认真对待。在他看来,绘画是一件充满童趣的事,孩子就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因此,甲板一直在保护着女儿的奇思妙想,为她的想象力赋予全新的意义和价值。

女儿成了灵感源泉

甲板本名金河滨,从事艺术绘画创作,是一位“80后”父亲,女儿小美今年6岁。“囡兔兔”的创作起源于小美4岁时在硬纸板上信手涂鸦的一幅画。原作由红色色块和简单线条组成,红色部分是一个小人,线条则是两根像天线一样的长辫子,充满童趣。

虽然画面看起来凌乱不堪,却给了甲板无限的创作灵感。他先为小人增加了笑容,给脑袋两侧的辫子增加了弧度,让人物看起来更加灵动自然。随后,他以“小红人”为原型,摸索出不同的表情和姿势,对其进行二次创作,一个全新的形象就此诞生。因为小美是在9月22日画的这幅画,9的英文是“nine”,发音接近“囡”,2的英文“two”和中文的“兔”发音相似,两根长长的辫子则像极了兔子耳朵,“囡兔兔”就这样诞生了。甲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创作过程,并立下flag:要“抄袭”女儿的100幅画。

在甲板家,女儿的画随处可见,空调、冰箱、椅子……面对这些“面目全非”的家具,甲板一点儿也不生气,而是顺手在上面进行创作。甲板将女儿在冰箱上随意画的线条改造成“囡兔兔”的形象,以穆夏风色系为灵感,对冰箱整体进行色彩的搭配和修饰,一幅幅父女共创的作品就完成了。就这样,甲板在父承子业的创作路上越走越宽。有网友评论,有种女儿在前面肆意挥霍,爸爸在后面守护的感觉,“安全感满满”。

对女儿如此“放养”的方式与甲板的原生家庭有关。甲板父母以经营饭店为生,从小他就对绘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父亲便在小升初的暑假带着甲板前去拜访一位当美术老师的老友。为了让老师相信儿子的实力和水平,父亲特意准备好了甲板以往的画画作品。如今,甲板当了父亲,想到自己和画画的缘分深有感触:“如果父母当时认为学画画耽误学业,不支持我画画,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小时候,甲板稍稍露出一些画画才华,父母便会肯定他未来一定会成为大画家。如今,这种情绪价值拉满的鼓励与支持又被挪在了女儿身上。每次小美画完一幅作品,甲板都会充分表达赞美和惊叹:“你真是个画家!”甲板和妻子都觉得,小孩子为画作付出了热情和心血,倘若父母没有及时回应,很容易导致小孩子失去对画画的热情。夫妻俩达成了一个共识:只夸不教,不强迫女儿学画画,更不会贬低和嘲笑女儿的作品。

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女儿持续性创作,不仅增加了小美画画的原动力,也让她拥有了无限创造力。一次,小美的同学来家里做客。甲板给她们拿了一张白纸,让两人按自己的想法画一只老虎。小美思考了几分钟,胸有成竹地画起来,小美的同学东瞅瞅西看看,犹豫着不知道从何下笔。甲板问她:“你为什么不画呀?”她小心翼翼地说:“我怕画得不像。”后来,这位同学临摹了小美的画作。这件事对甲板触动很大,他认为,评定一幅画的好坏不应该是“像不像”,而应该重视“提笔便作画”的能力。这是一个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即使将老虎画成狗,又有什么关系呢?

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灵感都值得尊重

在成立工作室之前,甲板在家里为自己布置了一片画画天地。除了睡觉和吃饭,他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画画。这种沉浸式的创作方式无意中为小美营造了一种艺术氛围。在小美看来,画画对于爸爸来说是和吃饭一样司空见惯的事。在耳濡目染之下,小美有了拿起笔尝试画画的想法。

甲板从未手把手教过女儿画画。他通常会按照工序准备好材料,然后独自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刚开始,小美会在旁边默默观望,后来索性从爸爸手里抢过画笔,一跃完成了旁观者到实践者的角色转变。小美面对笔下的画越来越自信。

一次,甲板发现女儿的画里呈现着一种近乎规律性的特点:每幅画她会先画出一个中轴线,两边再填充对称的图案。对称美在艺术作品中并不罕见,但是,小美从未接受过科班式的美术教育,她只是凭借自己内心的想法,创作出她心中的美。小美还有一个独特的技能,那就是“一笔成画”。在创作十二星座系列版画之《金牛座》时,小美一笔画出了三头“连体牛”,这便是作品的筋骨。甲板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赋予其更加深刻的人文意义。

除了画画之外,甲板还和小美一起尝试为家里的生活用品融入巧思,进行DIY大改造。一次,小美心血来潮要给家里的车载冰箱穿衣服,甲板放手让小美去“造”,“弄成什么样我都给你整回来”。小美想把冰箱变成北极熊的样子,甲板当即找来黏土材料包和毛毡,和小美一起创作,先给冰箱捏了一个白色外套,再用毛毡打造出毛茸茸的感觉,然后安上眼睛、嘴巴和手掌,让冰箱变得童趣十足。

在和爸爸头脑风暴、共创作品的过程中,小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被打开。

一天,女儿拿着一本自制的互动书给甲板介绍“使用规则”。甲板这才知道,女儿自制了一本安静书。这是甲板第一次感受到女儿的动手能力。打开书,客厅里挂着两台电视机,还有等比缩小的遥控器和沙发。小美还画出小猪佩奇,并对照电视机的大小,将小猪佩奇裁剪好。小美问爸爸:“想看什么动画片?”甲板配合着回答:“当然是小猪佩奇了。”小美快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迷你遥控器,轻轻按一下开关,把小猪佩奇放进电视机里,并模仿着小猪佩奇的语调,为画面配音。“爸爸还想看什么动画片?我还能换台呢!”

小美还喜欢用画画的方式讲故事。她把A4纸折成小本子,把身边的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故事情节完整、流畅。小美常常将这些故事读给同学听。

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给甲板家带来了惊喜和乐趣。一次,一家人回老家,路上风很大,小美把自己的马尾辫扯下来包住耳朵抵抗寒风。受女儿启发,作品“耳朵打结的囡兔兔”就此诞生,甲板将作品解读为“摒弃世界的嘈杂”。还有一次,小美把手缩进袖子里,让爸爸在她头上输入密码。甲板随意按完后,小美把袖子里的手伸出来,给了爸爸一把糖果。甲板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一个动画片段:“囡兔兔”变成了自动贩卖机,如果用爱心填满它,就会吐出一颗糖……

除了有超强的想象力,小美还有很高的情商。她几乎从不和小朋友抢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她总是照顾被冷落的人,习惯关注到每个人的情绪,甲板和妻子笑称女儿是“端水大师”。

在甲板眼里,女儿的古灵精怪与异想天开弥足珍贵。他希望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保护好她内心的小小天地,随便做什么都好。因为在不被束缚和限制的生活状态中,人的想象空间与创造力才能纵情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