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为了把失能失智的老人们照顾好,给他们一个温暖 有爱的家,她遭遇了太多磨难和坎坷,却如野草一般,逆风生长,不改初心。
56岁的刘彤是江苏省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简称“九久”)的院长。14年来,“九久”的养老服务赢得了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刘彤的创业精神和故事更是感动了很多人。2017年,她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2018年当选省政协委员,2019年被推选为江苏好人……谁能想到,这些荣誉和成绩竟都源自一个女儿最朴素的愿望。
头破血流,此生也绝不回头
2010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公司任高管的刘彤,面临一个艰难的人生抉择:要不要放弃年薪数十万元的工作,回老家镇江建一所前途未卜的养老院?
2008年,刘彤的母亲被查出小脑萎缩,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祸不单行,父亲又被查出癌症。最多时,家里请了五位保姆。保姆多了,是非也跟着来了。有的嫌累,招呼都不打就走人;有的觉得自己比别人干得多,心里不舒服;有的要求带着老公孩子一起住进来……后来,一接到镇江的电话,刘彤就头疼。
父母脱离生命危险后,不胜其扰的刘彤和哥哥、弟弟想为他们找一家有医疗介入的养老机构。好不容易在南京找到一家合适的,院方却说:“三年后,再来看看吧。”之后,他们又找了几家,床位都要等很久。
南京的养老院住不进去,那就回镇江找!但当他们看了之后,心凉透了:刚进门,就闻见一股浓浓的臭味,显然照顾老人不用心;另一家,中午给老人吃菜粥。连饭都吃不好,还谈什么安享晚年?
刘彤越看越皱眉,心里沉甸甸的。晚上,她如往常一样去医院看望母亲。夜深人静,病房里唯有呼吸机工作的声响。母亲已经时日不多,自己还能为她做些什么呢?突然,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上心头!她轻声对母亲说:“妈妈,我要在镇江办一家最好的养老院,让您住进去!”因为食管被切开,母亲说不了话,她慢慢向女儿竖起手指,仿佛在说“好啊”。刘彤心中一暖,接着说:“等养老院建好了,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您说好不好?”母亲又动了一下手指。刘彤的眼睛湿润了,心也安定了。她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决定,母亲都会支持她!如同前两次的人生重要抉择一样。
第一次抉择是辞职。1990年,学习热处理专业的刘彤被分配到锚链厂工作。当时,这家企业是镇江效益最好的企业,别人想托关系都进不去。可刘彤对这种安逸的生活感到恐惧,仿佛是温水煮青蛙,如果不跳出这个环境,自己就废掉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老同学的引荐下,刘彤接触到保险行业。她觉得这份工作充满挑战,很有意思。万事开头难,保险业务员前三个月要完成每月一单的指标。这可怎么办?母亲帮她出主意,给刘彤的儿子、侄子和侄女各买了一份保险。在母亲的支持下,刘彤越干越顺手,一路披荆斩棘,从业务员做到营销副总。
第二次抉择是离婚。刘彤和丈夫是锚链厂的同事,于1995年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刘彤喜欢挑战,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不会回头;丈夫非常享受安逸的生活—工作轻松,福利又好,下班还能和朋友打打牌。2004年,刘彤主动提出离婚,并要了儿子的抚养权。
对于前夫,刘彤心中只有祝福。“我从厂子出来后,和他渐渐没有共同话题,我俩都很痛苦。所以,夫妻一定要共同进步,如果成长不同步,有一个人肯定会掉队的,这样的婚姻大多会以失败告终。”回顾前尘往事,刘彤感慨万千。
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一个女人作出离婚的决定并不容易。母亲却一如既往地力挺她:“彤儿,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会支持你!只要你觉得对,就去做吧!”虽然夫妻情分早已消磨殆尽,但办完离婚手续,刘彤的情绪还是有些低落。回家一进门却惊喜地发现,母亲竟然做了一大桌她喜欢的菜,庆祝她的新生。
很多人不理解刘彤为了父母辞职开养老院的抉择,觉得她太冲动了。她笑着说:“我是源于责任和孝心,而这份责任和孝心都是从我母亲身上学来的。”
一棵小草,顶着一个小露珠
刘彤小时候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两位老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经常教育她做人要正直、善良、有责任心,“这几个字从小到大刻在我的骨子里”。外公外婆经常对她讲:“不要总想让别人照顾你、帮助你,每个人来到这世间都是有使命的。哪怕是路边的一棵小草,都要顶着一个小露珠,担起自己的责任。”这句话对刘彤影响深远。
如果说外公外婆是言传,那么母亲就是身教,她是一位特别有担当、肯付出的女性。刘彤的父亲从事地质勘探,长年累月不在家,夫妻俩分居了30多年。母亲要照顾三个孩子、父母和兄弟姐妹,张罗着一大家子的事。谁家有困难,她都竭尽全力帮忙,出手大方;和兄弟姐妹相处,从不计较。母亲非常孝顺,哪怕被下放到农村期间,也坚持每周乘车回来探望老人,帮忙做菜、洗衣服。周围人都特别羡慕这个和睦温暖的大家庭。
爱是一场双向奔赴,母亲的付出也得到了家人们的温情回馈。1987年,刘彤一家人从农村回城时,无处栖身。姨妈主动借给他们一套房子住,一借就是好几年,而且分文未收。几个孩子上学,姨妈和姨父也没少出力。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刘彤和哥哥、弟弟相处融洽,守望相助。尤其是在父母相继病倒后,三个子女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出钱出力,从不推脱。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刘家子女却个顶个地孝顺。良好的家风和母亲无条件的爱让刘彤的情绪稳定,安然接受生活的变化与挑战。
“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家风,后来也在创办养老院的过程中影响着我的决策。”刘彤说。
考虑到父母的身体情况,刘彤最初想建一家“医养融合”的养老院。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查阅很多资料,进行了深入调研。2009年年底,她得知镇江有一家医院建了新大楼,原来的老楼准备介入养老领域。这可真是打瞌睡碰上枕头!刘彤马上和医院联系,双方合作意向谈得八九不离十,她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
万万没想到,刘彤辞了职,医院却改了主意,要将老楼改建成住院部,双方的合作流产了。刘彤联系其他医院,当时医院普遍不看好养老院的未来;想招聘医生进驻养老院,医生们觉得自己在养老院工作没有价值感,不愿意过来……
虽然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得头破血流,刘彤依然不肯回头。既然筹建医养融合的养老院时机不成熟,那就先建一家普通的过渡!经过反复论证,刘彤和前同事柯敏一起创建了九久老年康复中心。刘彤把给儿子准备出国的100万元全投了进去,又卖了一套房子。2010年10月16日重阳节,“九久”终于开业了。
刘彤兴冲冲地把母亲接过来住,没想到,母亲仅仅在这里住了半天,就因为切开的食管感染,不得不返回医院。这下,刘彤也不敢接父亲过来住了。自己为父母建了这座养老院,他们却住不进来!那天,刘彤忍不住难过得哭了:“工作辞了,钱也没了,到头来一场空!”
晚上,刘彤照例去医院探望母亲。看着她安详的睡容,刘彤又想起外公外婆和母亲常说的那句话:一棵小草,顶着一个小露珠。“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承担家庭责任,也要承担社会责任。现在好的养老院一床难求,我把失能失智的老人照顾好,让孩子们都能安心工作,也是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啊!”
白手起家,医养融合不是梦
小草看似平凡渺小,却是一种最有韧性和生命力的植物。刘彤觉得自己就像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很快收拾心情,投入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
因为照顾过病重的父母,刘彤知道失能失智的老人们有多痛苦无助。她坚持“九久”要提供优质服务,让每位老人的身上都清清爽爽,没有异味。护理员与老人吃住在一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让老人和护理员之间产生情感依赖,像家人一样相处,这就是“九久”的“家文化”。
有一位瘫痪的老人因为痴迷买保健品,把积蓄花光了,保健品堆了一屋子。子女怎么劝说都无效,只得把老人送到“九久”,以防他乱花钱。老人刚住进来时,满腹怨气,各种不配合。刘彤耐心地给老人做思想工作:“您吃了这么多保健品,身体有没有变好?还是不能走路,对吧?保健品的作用是保健,不是治病的灵丹妙药,否则世上就没有瘫痪的病人了。您安安心心地住在这里,需要什么和我们说,想吃什么我们给您买……”
刘彤分析了老人痴迷保健品的心理:一方面是渴望行动自如,盼望奇迹出现;另一方面是保健品推销员经常对老人嘘寒问暖,成为他的情感寄托。她叮嘱护理员关注老人的情感需要。只要有空儿,她就去陪他拉拉家常。渐渐地,老人的怨气消了。子女过来探望时,他也有了笑模样。家属高兴地对刘彤说:“太感谢您了!父亲住在这里,我们放心!”
刘彤一直忘不了给父母找养老院时老人们中午喝菜粥的一幕。她坚持要让老人一日三餐都吃好。食谱一周一换,还配备了营养师。有一次,刘彤买了5只猪蹄,让厨师中午给老人们做红烧猪蹄吃。晚上打开冰箱,发现还剩下两只猪蹄,连忙问怎么回事。厨师解释说:“我想省点儿伙食费,两只猪蹄再添点儿萝卜炖汤,可以省出一顿荤菜的钱。”
刘彤知道,厨师是出于好心。因为口碑还没建立起来,她又不想打价格战,“九久”入不敷出,开业后连续亏损两年多。最少的时候,才入住12位老人,所有工作人员心里都着急。但她还是严肃地批评了厨师,语重心长地说:“咱们再难,也不能克扣老人的伙食。得让老人们吃得好,住得好,玩儿得好,有尊严地活着。”
其实,比起经营惨淡,更让刘彤难以接受的是儿女不孝。有一位老太太,因为房屋拆迁拿到66万元补偿款。在20年前,这是一笔巨款。她有一儿一女,儿子对她说:“你把这笔钱给我做生意,光每年的收益都够支付养老的费用了。你的工资卡我不要,给我姐拿着。”老太太很相信儿子,就这样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分配了。
老太太住进养老院后,儿子和女儿再也不见踪影。因为老太太把66万元都给了儿子,女儿怪母亲太偏心;儿子把钱拿到手里,就不管她了。老太太在养老院住了近10年,一直等着孩子们来看她,至死都没有等到。老太太病重之时,刘彤给她儿子打电话,建议赶紧把老人送进医院抢救。老太太的儿子和儿媳却坚持放弃抢救。家属作出这样的决定,刘彤也无可奈何。“老太太人很和善,她本来可以多活几年的!”想起这些不孝的儿女,刘彤就很气愤,为此难过了很久。
“风露高寒醉梦清,小窗香雾远嚣尘。”心情低落的时候,刘彤喜欢一个人独处,喝茶、品香。“普洱茶的茶树和沉香都来自原始森林。它们要经过多少磨难和风霜,才能来到我的手上。每次喝茶、品香,我都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这么多美好,生命的每一刻都值得珍惜。养老院带给我的磨难,也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就像茶会回甘,这些磨难让我无所畏惧。”
刘彤从来没有放弃为父母建一家“医养融合”养老院的理想,坚持寻找合作对象。2015年2月,“九久”与镇江市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黎明”)合作,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护士站,这种模式在全国都是创新之举。“九久”负责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文化娱乐,“黎明”负责病前预防、康复训练、护理服务。遗憾的是,刘彤的母亲已在三年前去世,没有等到这一天。但是,父亲在养老院住过,还体验了医疗服务,也算实现了她当初的梦想。经过不断发展,现在“九久”的康复训练室、阅览室等设施齐备。
疫情期间,刘彤的儿子住进“九久”,与母亲共渡难关。他为老人端屎端尿,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当时,有一对老夫妻去医院做血透时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儿子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对刘彤说:“妈妈,现在只能我去接老人离开,其他管理者要留下配合您的工作;您更不能去,因为养老院大局需要您来稳住!”
儿子因此感染了新冠,连续三天发烧超过40℃,吃退烧药也无济于事。刘彤既害怕又后悔,儿子却说:“妈妈,您常说‘一棵小草,顶着一个小露珠’,我身上也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保护您。我当时很害怕,可再害怕也得上,绝对不能让您去冒险!”刘彤红了眼睛,心却暖暖的。经历过疫情后,“九久”已经内设医务室,有自己的医护团队,拥有床位320张。
对于未来,刘彤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儿子能传承良好家风,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二是希望自己退休后,能有合适的人接管“九久”,把这份事业长长久久地做下去,给失能失智的老人们一个舒适的养老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