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大量的底层平民在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后,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富足。书坊主为迎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借此搜集整理各地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名胜景观记载,并附精美细致的插图,最后编纂刊刻成书。杭州夷白堂主人杨尔曾便是其中翘楚,著述刊刻成果颇丰。其《新镌海内奇观》更是首开坊刻旅游图册之先河,书中的文学景观涉及地理区域之广,兼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书写方式多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一、精心选取、涉猎广奇的文学景观
书中的名胜景观既有政治中心顺天府,也有富庶之地应天府、湖广、浙江,此外云南、广西等地的景观也被囊括。明代晚期犹尚奇景,杨尔曾涉猎海内,搜罗广奇,在书后还附有“海上仙山名考”“海上十渚名考”等。
(一)文学景观的地理空间分布
曾大兴先生在《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中把中国境内的文学区分为十一个。现根据曾大兴先生的划分标准,笔者将《新镌海内奇观》中的文学景观名称及其地理范围进行梳理统计,列表如下:
通过上表统计,可以发现《新镌海内奇观》中的景观没有东北文学区。究其原因,明代女真部聚居于此,中原士人步履罕至,翰墨乏咏,故而此处未在书中出现。
(二)文学景观的类型
《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按照形态将文学景观划分为虚拟性文学景观和实体性文学景观。《新镌海内奇观》中的景观为实体性文学景观,又可分为人文类文学景观和自然类文学景观。
1.人文类文学景观
书中的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金陵被无数文人骚客所吟咏过,故成为极负盛名的文学景观,吸引无数人魂牵梦萦,愿一登览。滕王阁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美名永传。提到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诗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也曾三次登上黄鹤楼,赏眼前之景,诉离别之情,抒人生之忧思,这无疑也给未曾到过此地的人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促使岳阳楼成为著名文学景观。正是因为文人们的题咏,才成就了这些闻名海内的文学景观,使人谈起便心向往之。六朝古都金陵地理位置优越,“尽于建康,谓天府之国,山水之会,故汉以后多都焉”(《新镌海内奇观》)。朝代更迭,世事变幻,正如刘禹锡所写“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使人想要来此感受世事沧桑,变化无常。
人文类文学景观更多得益于文人的文学描写,这些历史上著名的亭台楼阁直到如今依然是重要的文化与旅游资源。
2.自然类文学景观
这类景观大多是以自然风景为载体的,但是都经过文学家的品题赋咏。《新镌海内奇观》中以自然类文学景观为主,共计三十五处,且主要是“名山”。中华大地山川众多,但历来首屈一指的“名山”就是五岳,《新镌海内奇观》也将五岳置于卷首。《西山图说》篇首“西山首,太行尾。居庸而朝于京师山水所会”,称赞西山“真都邑之伟观也”。《天目山图说》中描述该山“因山曲折,东西巨源若两目,然故曰天目,上有三十六洞为仙灵所居,盖东目崔巍峻嶻,有重冈叠嶂之奇,西目起伏飞扬有龙翔凤翥之势”。卷六介绍了《天台山图说》与《雁宕山图说》,天台山之扬名,得益于晋人孙绰的《游天台山赋》,《雁宕山图说》后附《雁宕山题咏》,共二十篇。迥异于中原风格的广西“桂海”以石山而闻名,书中介绍了独秀山、虞山、尧山、七星岩、省春岩、漓山、隐山、伏波山等。
这些自然类文学景观自身极具美感,同时也获得了文人骚客的赞咏,通过代代品题赋咏,它们的文学意味便凝定下来,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
二、详略结合、移步换景的书写方式
(一)详略结合
详略即详写与略写,指在确定材料主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剪裁处理。《新镌海内奇观》整本书中占比较重的是吴越文学区的文学景观,其次是荆楚文学区,其他文学区只选取最有名的文学景观进行书写。
在具体介绍某一文学景观时,书中也会根据该景观的知名程度进行适当的详略书写。例如,在描述西湖、吴山等地时,笔墨较多,不仅介绍风景,还在图说之后附录《咏西湖十景》《咏钱塘十胜》等以供时人阅览,结合诗文更好地品赏美景。又如,《金陵图说》中先总述金陵城,又在后面另行附以采石矶、青山、九华山、锡山慧泉,再进行具体介绍。有些景观自身极具经典性,作者将其独自列出进行介绍,但周围的景观也是值得游览介绍的地方,因此在后面进行附录。例如,在描写武夷山的“九曲观”之后,提到“九曲之外登陆而游,复有换骨岩、一线天、水帘洞,皆洞天绝境也,具列于后”。
通过比对全书中的景观书写,笔者发现书中对亭台楼阁的书写着墨极少。虽然目录中将黄鹤楼、岳阳楼、赤壁分别列出,但在卷八中会发现三者统一为《黄鹤楼岳阳楼赤壁矶图说》,并且相较其他图说的篇幅,该图说所占篇幅明显极少。在内容介绍上也有体现,如介绍赤壁:“黄州府黄冈县有赤壁矶,亦名赤鼻矶,乃苏子瞻所赋,非孙曹战处也。三面临水,平沙浅渚,苹蓼参差,鸥鹜飞浴,晴日游之为佳。”仅短短两句介绍完毕,同样卷七中的《滕王阁图说》也是如此,由此可知辑录这些景观时采用了详略结合的书写方式。
(二)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游记中常用的手法,通过记录者自己不固定的游览视角,按一定的地点转换顺序来展开书写。书中在介绍景观时首先整体介绍,交代名称由来、地理位置,再分别详细叙述。例如,先述“嵩山亘数百里兀立登封城之北”,再分述“少室”“太室”。介绍五台山:“山在五台县东北一百四十里,环五百余里,上有五峰高出云表,顶皆积土,故谓之台”,“台分东西南北中,寺宇壮丽”,之后分别叙述中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
在详细叙述某个具体景观时,书中总体上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如在《岱宗图说》中,先总论岱宗,叙述岱宗的地位,“然则五岳通言岳,而岱独称宗”,接着展开叙述:“出登封门三里,山麓有朱甍者,一天门也,左更衣亭。岳皆石山,入门尚土石错,涧道石累累,水涓滴流其中。五里有平桥,际崖以度者,高老桥也。过短桥左崖耸立,两石腹相加,水从天坤岩来。驾石如明珠而射者,水帘洞也。自洞转数里,右崖屏立,穹䆡足覆马脊者,马棚崖也。越崖上路仅一线。”文中游览地点转换的描述在“移步”的同时还加以具体的距离数据,如“出城历石磴上十里有亭一座,又五里为半山亭”,“又几半里有岩石,下尺许为神功泉”。虽然大多数距离都是根据记录者主观感觉得出,但读者在浏览时却有极强的参与感。通过这些详细的地点转换与路程距离,不仅使读者恍若身临其境,跟随记录者游览,还有助于为旅游者提供翔实的景点与路程指南。
三、外延丰富、有益后世的书写价值
《新镌海内奇观》中的文学景观书写详略结合,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移步换景的书写手法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书写方式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实用性和丰富性的体现。
(一)旅游实用性
通过书中详细的景观书写介绍,可以看出这是一本较为成熟的旅游指南,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方庆来也在题语中提到“即身游者,可按图穷致山川之奇,不至于湮没于当局矣”。书中图文并茂,在描述景点时图文相附,并在图中具体标注出景点所包括的山泉楼阁等名称,可谓细致翔实。在景点选择上,杨尔曾也以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群众基础的主题为主,如将较大篇幅留给了宗教场所,对太和山(武当山)各宫观逐一介绍,汇为一卷,又在卷末列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足见其重视程度。
作为一部旅游指南,《新镌海内奇观》更主要的价值在于为时人提供翔实可考的指导,书中的确介绍了海内风景名胜,总揽全括,无所不包。除了具体的景观介绍,辑者还向读者表明该景点在何种情况下赏景最为美妙,堪称是详尽体贴,例如,在《吴山图说》后附有《烟雨楼说》,其中谈到“楼之胜,琐窗飞阁,四面临湖水,如坐镜中,春花秋月,无不宜者。若其轻烟拂渚,山雨欲来,夹岸亭台,乍明乍灭,渔舠酒舸,茫茫遥载白云,第闻橹声咿轧,睐盻而不得其处,则霁色为尤胜”。短短几句,描摹出赏景最佳时机:若是晴日,游人身处楼阁之中,水天一色,倒kZ/lwbHnJwVGjFOvNvKSvQGpBy3GB2YHTW2am6bBthY=映成趣,令人称奇;若是烟雨朦胧,明明灭灭,看不真切,耳畔橹声,也别有一番意趣。
(二)材料丰富性
《新镌海内奇观》虽然是一部面向普通大众的旅游图册,但杨尔曾辑录了丰富的历史、文学、民俗材料,旁征博引,将其与文学景观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新镌海内奇观》将晚明这一时期时人所认可的文学景观收集、汇编在一起,其本身就具有文学价值。该书的刊印所发挥的作用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指南,而是对整个大明文学景观的实时记录,不仅促进了这些文学景观在当时的推广与传播,更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资料。书中辑录了丰富的题咏诗,如《咏钱塘十胜》《补陀十二景诗》等,在具体叙述景观时也会引用前人的诗词,如《天目山图说》中提到:“郭璞诗云,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唐。”此外,书中内容还多来源于已经刊出的《五岳游草》《三才图会》等书,杨尔曾在《凡例》中提到“图摹名笔,说自臆裁”,通过比勘可知多方选取前人著述,书中保留了较多时人珍贵的游记材料。
书中在介绍文学景观时也会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例如,《嵩岳图说》中写道:“其寺皆隋唐以前建,而法王一刹则汉永平佛法初入时,在达磨四百年之先,其碑刻穹窿数十百道,多古今名贤手迹,而唐碑皆刻佛像无数于上,亦与今制异。”介绍万岁山的名称由来与历史沿革:“即少室东三里,据山阳为崇福宫,其后为万岁山。汉武帝临幸闻呼万岁者三,因即其地建万岁观。唐更名太乙,宋于此奉安。”又如,《茅山图说》写道:“茅山在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山形如句字,初名句曲山,后因茅君得道于此,更今名。”这些记载可以与正史相互印证,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相关史料,也可为后世学者的史实研究提供材料参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景观介绍亦可以再现当时的社会情况,从侧面反映时下的民风民俗。例如,《虎丘图说》中提到:“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由此可见,当时旅游之风盛行。又如,《西湖图说》写道:“春时花飞絮落,撮以为茵,拥丽人驰宝马而至者更相枕马彼处此谈。”《荷花荡说》中提到,每年六月廿四日“游人最盛,画船云集”。通过书中的记录,晚明的民俗活动场景得以展现,从中我们也可窥见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消费活动兴盛,崇尚奢靡繁复。
《新镌海内奇观》内容宏富且涉猎广奇,采取详略结合和移步换景的书写方式,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学价值,是晚明坊刻旅游图册中的典型之作,也是明代商品经济发达与旅游之风盛行的直接体现,具有时代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