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2024-10-09 00:00吴奚博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7期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是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所撰的自勉联。一个人的修养、行止正需要如此,既要知足常乐,又要知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做到奋发有为的同时有所不为。

知足者常乐,知不足者自省。我们要知足,也要知不足。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忮求诗二首》中写道:“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世人不足之心大抵如此。然“弱水三千,取饮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人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无限膨胀的只是欲望。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做到行有所止、欲有所制,才不会被欲望所俘虏,守得清欢与自在;要知物质、名利之足,也要知事业、人生之不足。《礼记·学记》中说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山外更有山,楼外还有楼,人生在世,应当始终保持奋发之心、进取之姿,一方面知自身之短、知与他人之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保持“空杯心态”,善于“归零出发”,不断挑战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

有为者自强,有弗为者不堕。我们要有为,更要有弗为。

五千年泱泱中华,从不缺少有为者,他们求真知、担使命,为国为民,以实干立身创业、以实干兴邦筑梦。他们是“天变不足畏”的王安石,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是“朝受命而夕饮冰”的梁启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是隐姓埋名三十年为国铸重器的黄旭华……就是他们,使中国这条巨龙屹立于东方不倒。然“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有为者在有为之前,也需明确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进退取舍之间,考验的是品性、是定力、是风骨。正如《孟子·告子上》中所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青年人应学习古贤人,舍急功近利、骄傲自满之心,不为自私卑劣、懒惰放纵之事,做有志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句话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知物质名利之足,所以不为物质名利所困,在浮华的人世坚守处世的原则,做到有所不为;知修身为人之不足,所以在何种境界都不会沉沦颓废,而是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锐气,做到有所作为。

知足者常乐,知不足者自省;有为者自强,有弗为者不堕。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大概就是对贤人的诠释,也是对我们的勉励,指引着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