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制造业底层逻辑

2024-10-09 00:00:00邹碧颖
财经 2024年20期

中国数字技术创新正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图/IC

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产业基底。

2018年以来,东方日升公司的光伏组件出货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十位,销售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生产是繁琐的,在东方日升安徽滁州的一个光伏生产车间,上千台设备轰鸣运转,平均每日要处理上百吨物料、涉及13道生产工序,产出220万片光伏电池片。

光伏板易碎,需要稳定的运输环境。此前,物料运输需要工人身着防护服手工搬运。但手工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成本还容易高企。如何才能把所有设备全部打通、统一联网,最终实现智能化运输?东方日升找到腾讯云、瑞联智造研究了一份数字化转型方案,将车间设备搬上统一的云平台。同时,将开发应用模块化,运维检修更容易,大幅降低了停工风险。

经由算法调度,数百台AGV小车取代了人工搬运物料,车间物流搬运成本降低50%,运转效率提升30%,东方日升能够实现7×24小时不停机、不停产。而在这之后,东方日升的光伏智能应用、光伏数字孪生工厂、源网荷储一体化仍有更大的数字化想象空间。

东方日升的变化并非孤例。9月5日,《数字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十大产业实践案例分析》(下称《报告》),在2024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发布。《报告》指出,数字技术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展示了中国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路径和前景。

这份《报告》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腾讯研究院、腾讯云三方联合撰写。《报告》里给出的数据估算,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能带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如在制造业,数据驱动生产流程优化可以使停机时间减少30%-50%,提升生产效率20%-2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大会致辞时表示,数字经济渗透性增强,正在有效克服“索罗悖论”,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另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从2014年的16.2万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占GDP之比也从25.1%攀升至42.8%,数字经济增长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6.45%。

如何让更多中国企业借力数字技术释放更大新质生产力?这场论坛进行了作答。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企业转型

中国是数据大国。《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数据存储总量达1.73ZB,算力总规模达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随着《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印发,超大规模的数据资源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支撑。

数据上云,数据资产能否帮助企业进行更好的生产?腾讯云副总裁蔡毅表示,这是必然的。过去,很多企业把数据丢弃,但现在正不断意识到数据的作用。“宁德时代想改进电池的效率,就部署了云,不断存储福州、德国等生产地的质检数据,采集汇总成云边端方案。数据训练完之后,再把算法分发给它们。算法在一个地方训练好之后,再辐射所有的地方。”

蔡毅又举例,三一重工的机械装备可以上云,通过代理商看到设备在哪里,怎么租赁出去方便操作者看到机械手的状态。收集数据后,三一重工看到客户买了哪些设备,什么时候要换零件。

《报告》介绍,在智能汽车领域,蔚来汽车与腾讯合作,利用超大规模的混合云基础设施,提升自身智能驾驶和运营能力。蔚来可以快速将算力池扩充至最高百万规模,应用升级时间从小时缩短为秒级,计算平台的总成本优化40%,有效提升了运维效率及资源弹性效率。

在零售行业,景德镇陶瓷产业普遍是“传统家庭作坊”,散、小、乱,成本高、商机少、人才不足。景德镇陶博城尝试数字化运营,打造“云商城”,帮助陶瓷企业拓展线上销路。

不局限于制造业,《报告》举例,深圳市人民医院的AIdoctor大语言模型智能预问诊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候诊即问诊”。该系统可以对患者上传的检验、检查单等图片通过OCR技术进行智能解析,对异常数据指标进行重点提示。目前病历小结准确性已高达87%。

经由数字技术,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预问诊报告、实现诊前报告一键引用至EMR、切换展示诊前报告、查看检验单、搜索历史诊前报告、查看完整对话和用户反馈等,将医生从大量枯燥、繁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医患之间创造了更多深入交流沟通的空间。

《报告》指出,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一方面,中国数字技术创新正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10.09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18.7%;另一方面,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43.84万亿元,占GDP的34.77%。

《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灯塔工厂、数字孪生、共享制造、离散制造等先进生产模式不断涌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平台消费、在线教育、数字医疗、远程办公、数字政务等服务业数字化正在为大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以数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王一鸣认为,数字技术作为新型通用技术,重塑产业生态,已经显现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王一鸣表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流动性高、复制成本低和报酬递增,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和利益保护制度,对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李锋向《财经》表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元素。

李锋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整合新技术、新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形成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素的创新组合,能够带来不同于以往的新质发展,扩大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创造性效应,缩小传统生产范式被替代的破坏性效应,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中国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和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居全球之首。中国也已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重要贡献力量,源代码贡献量达世界第二。量子计算机、脑机接口、低轨通信、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进度也在不断加快。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处长梅冠群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而数字技术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数据本身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可以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形成一些新的生产模式,比如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包括生活领域、在线消费等,数字技术可以对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重新的改造、塑造。

李锋表示,传统产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可以使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得到快速普及,创造出智能工厂、“黑灯”工厂等生产模式。因此,既要花大力气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还要将科技创新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李锋表示,当前,数据要素的价值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水平等方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

李锋建议,以数据要素为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要打破数据流通的产业限制、地域限制,打通数据流通的堵点、卡点,促进数据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顺畅流通。此外,要完善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数据安全保护、有效利用、合规流通的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加快制定数据资产、数据交易、数据标注等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政策,最大限度激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巨大潜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